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并棄是否牛熊的想法

巴黎:

事隔數月,想不到今天又以此標題出文,但市場氣氛卻是兩樣,看到有Blog友乘機出貨,老實說,我沒有研究他的企業的內在價值比對它的價錢,不便評論。

我自已的組合,很多已經倍升,我沒有因任何是否牛市在那幾多期,大市p/e是否合理等等問題上轉,我只關心我組合內的企業的真正價值,若以另文提及的Margin of Safety計算,仍然屬非常安全,甚至可以再入,當然,有些對比的價值是較為平凡。

而我的情緒仍然像數月前一樣,要做的事仍舊。




Graham出招前已經知道已勝(4)完

巴黎:

孫子曰:"勝可知,不可為....善戰者無智名,勝已敗者"
(白話:你只能知道勝利的條件,卻不能創造這些條件.....常勝將領看起來不怎樣聰明,因為一切都是他的對手自招失敗)

Warren Buffett:"勝利決定於市場上有多少蠢人"

想像股票市場只有兩個對手,一個是你;另一個是Graham。知已知彼,現在你已清楚Graham的作法,假如在2008年底駿威收市後配股,Graham與你分別都有興趣競爭,你會以甚麼價錢買呢?
                  
股價          2.3        2.5        2.8        3        3.5         4
P/E           8.75      9.5      10.65     11.4     13.3     15.2
Price/Book 1.37   1.49       1.67       1.79    2.08     2.38
P/E x P/B  12        14       17.8      20.30    27.7    39.2
成本回報  11.4%  10.5%  9.4%     8.73%  7.5%   6.5%

你和Graham或會互相競價,直至接近3元水平,因為p/e x p/b已接近Margin of Safety的22.5底線。最後Graham停止競價,你以3元買入,以08年每股0.263盈利算,你的成本回報率為8.73%,雖然不高,但比整體股票市場的成本回報平均的7.5%(13倍P/E) 仍算不錯。

現在Graham給你奪了3元的駿威,他拒絕在3元以上買入,他將在市場上尋找另外的機會,但他發現,很多人已經學懂Margin of Safety,他難以在P/E x P/B  = 20以下買入,他唯有提高一點點,他的行動招至其它的對手跟隨,跟隨者並不因為Graham是他們的師父,而是市場著實買不到P/E x P/B = 20 以下的股票,這些互相競價一直作業,直至接近整體市場平均的7.5%便停下來,可能是3.2,3.3或3.4元。   最後,沒有一個人能大幅跑勝大市。已買入者不能以3.4元之上賣出股票,他的對手不會買,他只能按年收取7.5%上下的回報,誰也勝不了誰,這些高手唯一關注會是,駿威或那些企業的公告數字的真實性,管理層的造事作風會否有大變動,因為只要他大意,其中一間能騙倒他,他的組合的成本回報將被扯低。

這時市場上突時湧現一批以動力和心理作指標的"投機者",他們天生在升市時樂觀,在跌市時悲觀。他們在4元,或更高時買入駿威或其它,並沒有考慮它們不合理的P/B,P/E,又或公告數字的真實程度,唯一關心是升到何時,跌到何價走。奇妙的是,他們玩心理戰卻不具備應有的心理質數。

突然,價值投資人發現,他們不只能在P/E x P/B  = 20水平可買入,甚至更低水平也有很多選擇,而持有貨者,在更高的水平也可放出,程度多少視乎投機人的數量,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們的數量總是佔大多數。

價值投資人在買股時不是問以幾多錢買入,而是以甚麼條件買入?

Graham在Intelligent investor書中回顧投資生涯,其中他曾以25%總資金投資在私企GEICO*身上,最後升了600倍,他並沒有以為自已精於增長股,他說只因為GEICO夫婦要求很多投資基金入股,但都被拒絕,幸運地找上了他,而GEICO業務、回報又符合他的要求。又在GEICO公開招股後大升特升時,雖然已經超出了它內在價值的標淮,但只是一心當它為家庭生意心情下沒有放出,反而最後創造了神話,他諷刺自已單這一隻已經超越以往一切無數辛勞、數百企業組合的平均20%年回報,他說幸運好像難以掌握,但又好像總愛拍努力於價值投資人的門,兩者似有些難以言詞的微妙關系。

或者我們的先賢數千年前已經給了我們一點點啟示:

"你只能知道勝利的條件,卻不能創造這些條件.....常勝將領看起來不怎樣聰明,因為一切都是他的對手自招失敗"。

是的,如果曾經拒絕GEICO的基金,又或Warren Buffett口中的蠢人小花點時間在研究估計大市走勢,資金流向...等投機的因素,而多花點時間在Margin of Safety身上,Graham或Warren都不能賺取豐富的回報。



*GEICO後來成為Warren Buffett的全資公司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Graham出招前已經知道已勝(3)

巴黎:

看完駿威的數字,現在問你,如果要你借錢給駿威(唔係買股,而是買其債券),你會如何打算盆?........

番轉頭你可能不是留意它的過去股價上落,而是留意它的資產淨值與你買入的債券的總額有沒有緩衝、每年的盈利是否足夠水位支付利息,過去的有幾多年盈利下跌....等。

現在,假如它所有都合你的要求,然後再問你,如果駿威現在卻請你合顆(買其股票)做生意,他會取消上市地位(這假設只是想你以生意人角度看),你又如何打算盆?..............


Graham在此提出了引領很多後來成為超級投資人的中心思想----Margin of Safety,安全緩衝。
他說投資普通股是可以能有類似債券之安全操作,但卻有較高的回報。

他說投資人應盆算,債息與股本回報的相差,經多年的累積,能否提供與其現在債券享有一樣的安全緩衝,例如債券100元有8%息,而駿威股本100元的回報有12%,債券與總資本比例為1:2,相對而言,股票多出的4%回報複合增長要待17年才能增加一倍,享用現在債券已有的安全緩衝,而10年複合增長只增加0.5倍本金,並不足夠。但假如股價下跌了,其股價回報反升,只要其財務品質仍然不偏離7點原則,就能提供更好的安全緩衝。這和投機客強調的捕足升跌市動能剛好相反,亦是這相反,做成Graham的百戰百勝。巴黎將會續說這與Graham與Warren Buffett口中的他們的回報"必須"建立在別人愚蠢行為身上的關系。


現在Blog友可應用Graham的安全緩衝的思想,回頭自已計算並測試,在不同年間包括今天,對駿威或你自已其它股票的買賣策略,假如當年/今天買入,升市時會否套利?跌市時會否止蝕、牢抱?你的理由又是甚麼?

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Graham出招前已經知道已勝(2)

巴黎:

Graham在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例出7個指標,為:
1.夠大的企業規模;
2.充足的長、短期資本結構;
3.持續多的派息紀錄;
4.過去十年,每股盈利總增長了至小33%;
5.過去十年,每股盈利定須非大上大落;
6.過去3年加權平均P/E不超過15倍;
7.股價不超資產值1.5倍*
*6和7是相對,只要兩者相乘,不超22.5亦可。

巴黎試以203駿威2002-2008解釋: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每股盈利   0.16    0.236   0.279  0.276   0.297  0.278  0.263
每股淨值   0.51    0.66     0.93    1.06    1.30    1.45  1.680
年底收       1.32    4.30     2.775  2.575   3.15    4.90   2.30
派息           0.04    0.04     0.06    0.08     0.19   0.11    0.165
P/E              8.25   18.2     9.95    9.33   10.6     17.56  8.74
 * P/E x
Price/value  21.4   118.6   29.7    22.66  25.7    59.3  11.97

駿威2004年前不斷透過收購廣州本田,令每年盈利有雙位增長,市場投機客,付出高溢價購買並炒上,2004年曾升至4.65*。他們以為過去的增長可以不斷延續,但直至完成至50%收購廣州本田後,其增長便停止。

如果以淨值回報(Return on equity),消失了收購的效應後,2004-2008數字加下: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30%    26%   23%   19%   15.7%

在投資選股過程,我們常常遇到這種選擇。到底,駿威是否優質股?是否值得投資?

*已作拆細調整













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

每次出招前已經知道勝了

巴黎:

勝兵先勝,後求戰,勝已敗者------孫子

這是Michael Douglas在二十年前在一套戲Wall Street内的Gordon一句引孫子兵法的話:"每次出招前已經知道已勝了"

但現實有這可能嗎?

我們常看到有股評人自誇貼中"宏觀"經濟走勢,或牛或熊,筆者借用投資泰斗Fisher的說話,如果我們把花在研究這方面的精力轉到實務工作,社會的進步將會更甚。另一個經濟學老師張五常說他從不知怎樣研究"宏觀"經濟

因為,50/50貼中"宏觀"經濟走勢的機會率不會對投資,或個人,或企業有任何幫助。對智慧型投資人來說,這只是一些無關大事的小把戲,高談闊論這些成就,騙不到他們。他們是要去關心:硬幣的一方公仔他們會大勝,硬幣的另一方字,他們會小勝的方法。

如Blog友看過Graham的Intelligent Investor,書中Graham亦有破例作了一些利率與經濟的預測,但後來的方向卻與其相反。但他卻仍能以相對回報率計勝出大盆,一如筆者舉的硬幣例子。

為甚麼價值投資必勝?怎樣做到?是否真的能只在已經知道勝出下才出戰?百戰百勝?







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

Steven King 的 "The Mist"

巴黎:

個多月前想介紹這套戲,這幾天發覺現在更適合。

故事說,小鎮出現大量變種巨型昆蟲,每在大霧期間出現食人,人人提心吊膽。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轉為相信一些神棍,神棍利用別人的恐懼,傷害一些拒絕盲目的人。

其中一些較泠靜的人轉為相信一個較理智的主角,並相信他的建議,要逃離那看來像難以守下去的商店。

但大霧中不斷出現變異怪物,隊中最後包括主角的兒子只餘下5個人,車子沒有油,只有一支手槍,而四周大霧中,只有一個個死城,無數怪物聲音。

那4個人以絕望的眼神望著主角,像在說,我願給你以手槍痛快射死,也不願給那些怪物逐口逐口吃下。但手槍只有4發。

4槍過後,主角痛苦地走出車外,等著死神的降臨。

但出人意表.......扁扁軍隊在這時出現,一架架戰車救了很多人,當中包括因意志薄弱仍死留在商店的居民。

朋友,在大跌市期間,人人自危,有Blog友問我對某些股票的看法,這好像在問,應否逃離戲中的商店,而我就像是那個將會可能令人枉死的主角。

當然Steven King可以把故事發展或其結局改變。但其重點仍然是,結局是否如願是往後看才知明白,但生命卻是要一直向前走。

我不想Blog友看完站內的貼文,一頭倒往我的看法,所以我是拒絕發文對大市的牛熊看法,或盡不對企業"未來"的前境作結論。我只提供一些數字和自已買入或買出思考的過程,我知道無論邏輯多麼好,股票市場仍是個千變萬化的地方,並且還是個死生之地,最好是由Blog友自已決定和掌握自已的去向。

我不須寫免責聲明,因為任何人看過Graham的書都都知道不應自已未做任何研究,隨意輕心使用別人的資料而投資,或跟入或跟出,而我從頭到尾都強調要看Graham的著作後才好買股。

有Blog友無入我出文分析後大升的中信泰富、或反對我買了後大跌的AIG,我也是樂於看見。畢竟各人的處境不盡相同,是嗎?











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

也談骨頭會

巴黎:

看到Blog友黃師傅與Cup有關骨頭會的評說,巴黎也想答咀。

記得數月前大跌,巴黎籍機買入,但數天後看到在星島日報專欄作家以不大正經方式說這些買入的投資人。巴黎非常生氣,以電郵作者,叫他收檔,並介紹他看完Graham的Security Analysis後才好再寫。

因巴黎認為,投資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應不認真對待,更不應隨便號召讀者跟隨買入自己喜愛或沽出不喜愛的股票,而不提供詳細的分析,因為只有詳細的數字展現,你的讀者才能評論你的說法的可靠性,與及決定適合你的是否又是適合看文的人。

巴黎得到他在報紙上的回文說他也讀過Graham的書,並認為已經過時。我看後更加憤怒,因為經他對Graham的評語,便抹殺了讀者一個重要的選擇和改變。

當時自己組合下跌多過5成,他的組合是3成,但他的全是現金,其間他短炒美銀,他的買入價是3元,巴黎卻是之前的9元,他5元放出,而我卻仍要蝕一半,我在美銀配股時以10多元再入。今天美銀13元,我的總組合有利潤,他的組合仍蝕2成。

老實說,Security Analysis不一是本易入腦的書,因為此,巴黎自已以中文字,逐字翻譯了半年多,望能真正能跟得上Graham的思路。當然,即使任何人看畢全書,他還要身體力行,和有一個堅定的意志,而後者除了天生外,就要倚靠你對Graham的了解和信念有多深。

我路過骨頭會,看到主事人大談價值投資,說他如何以數十張Credit Card 跟入Warren Buffett的857。

我從來未有在Graham的兩本著作看到如此神奇的操作,Security Analysis,書如其名,是要你拿起紙筆和腦袋,如何把巨大資料整理,那是一本工具書,不是魔法書。

我可以說,這個人和那個星島日報專欄作家一樣令人憤怒。 Fisher,Graham,Warren Buffett都試過大錯,問題是他們能認錯。但一野Delete Blog文的某君,他只會想,錯在為甚麼騙Blog友不到,而非投資守則有那方面出問題。

投資最恐怖的是,欺騙自已的代價是非常嚴重,他的結果一如舊文說買市不買股的人,有幾多、輸幾多。






何以解憂;唯有Graham

巴黎:

自從遵循Graham原則入市,可以說,未曾出過意外,PMI、美銀、匯豐、駿威、中信泰富都有可觀的升幅。最重要是,不論大市如何,我知道它們的資產值大幅低於當日買入市價,不怕牢抱。

但最近買入的一隻AIG大跌,令我非常苦惱,如果知道那是錯,便好辦,問題是以做一盆生意的角度,我不知錯在那裡。唯有閱讀Graham的書,它是我最好的安寧劑。

為了購入AIG,我了解到保險股的估值方法,傳統上,它們並不以資產值計算而是以其開出的單的年金收入,並以財務成本析率計算,例如,每年保險費收入為 $100M,收10年,假如財務成本析入為4%,每年賠償的支出為收入的7 成,NPV(Net Present Value)便是$223M。 Blog友馬上發現,依靠這些經濟理論價值的條件去計算,有其局限,例如,保險費收入的隱定性、賠償的支出隨機性的差離,財務成本析入的可靠來源。
而商業保險與人壽保險就完全是兩回事。小心的投資人要明白前者受週期景氣影響甚大。而其業績又會反過來影響其財務成本。美國的商業保險股票價值大跌便是因此。

但問題是,所有這些目的只有一個,計算它的NPV。
即如果它今天要清算(liquidate),則它的家當能賣出多少錢,就是那個Present Value了。當然強迫變賣和善價而沽完全是兩回時,所以企業有財務危機時,即時有大幅拆讓亦不宜沾手其普通股。
但AIG已經遭政府接管,現家當價值攤薄後仍大幅高於市價,有大量水位可以再蝕。為甚?為甚?

1986-1996年間美國出現銀行破產、地產大跌潮,當日的說法亦是自30年代最大的危機云云,比較80年代,當時政府的支出以今天計不妨多讓,但今天美國政府的入市,所有的借給銀行的錢都是高利貸,又包Warrant,件件都是大析讓價。因為這些金融機構從來就未有資不抵債情形,巴黎以為美國政府三幾年後會發現,實際可能是賺,最近高盛的大付贖身費便是一例證。

86年的銀行股大跌,只花三年便收復所有失地,我確信現在買入經審慎分析的美金融股並牢抱,Blog友一定有收穫。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Graham如何看待增長股

巴黎:

Graham 的說服力,不只是來自其敏捷的思考、邏輯,最最重要,令巴黎析服是他大花精力以高達數十年的數據及不斷地追蹤他自己引用的一手例子去證實某些概念。

閱讀Graham與Fisher著作是兩回事,Fisher舉的有些例子時,也有強調沒有有力數據去證明,但你是不可能在Graham的書找到沒有證據的例子。


他認為成功的企業在股票市場產生高溢價是結構上的矛盾。
因為這代表前景愈好,股價與帳面值關系愈低。但溢價愈大,真實價值(Intrinsic Value)基礎卻愈不確定。

Graham以Dow Jones內的實力股多年波動數據的高低,說出即使投資人本意是投資而非投機,心理上仍然難以不倚賴克服市場報價的流行"投資"文化,不再將自已視為企業老板(老板只關心賺的錢合理否?資產負責表的淨值如何?而非無時無刻想賣盆)


即投機的市場是以評價和情緒的變化去決定真實價值。此意味好的企業,市場對它的投機性愈高。因為它的波動,大部份始於那溢價部份,又不幸地取決於評價和情緒。

他認為智慧型投資人要擺脫心理上難以克服的投機心態就是從一開始便以平均p/e +資產淨值關系買股票,因為假如他一開始買入股票已包含一個高比例的、取決於主觀性評價、情緒的變化的溢價,他將必須倚靠市場去驗證溢價那部份,而非客觀的數字。

結論:

假如Blog友曾以高溢價買入一隻股票後賺了幾十%後放出,這隻股再以更高溢價升幾倍,不要為賺不到的錢失望,因為這集股,根據Graham的數據,除非你是內線人,你是不大可能在不分散組合下一擊即中,同時心理上又能抵受市場變化並牢抱不放。

Graham說,單以一個分散了的增長股組合計,它們跌回下來,以長期計算,跑輸大市幾可肯定。







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黎明怎樣等?

巴黎:

看到黃師傅說因「廟算」不足,放棄了很多十倍股,巴黎真係感同身受,我也在10多元時買過港交,12元買過中移。

我當時不是「廟算」不足,試問一個道聽途說、以腎上線決定買賣股票的我又何須要「廟算」呢? 

現在我不只買入要「廟算」,賣出也要重頭「廟算」一番,很多時原先想要賣出的,反而在之後決定變成買入。

老實說,人言不只可畏,你看Michael Jackson愛心爆澎,反比人屈戀童,只得個天和他自已知。我們說股東就是公司老板,但我們實在對公司的事務了解又有多深?

數字並不代表所有事實,但恐怕大部份的散戶連這最基本的財務報表也未懂看或不小心看,試問又怎能不隨著耳朵的譟音多少,一震出局呢?

有一句不朽的詞句,每次我想引用時,總令我內心情緒澎湃,它在我的過去一直令我勇敢克服困難。

希望與各戰友共勉。

--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白話:能夠好像起初時候般努力一樣,到最後仍謹慎地去完成一件事,那就不會有什麼失敗的事了)

源自老子道德經64章










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悶死對手的增長股

巴黎:

Peter Lynch說要買一些悶得發慌的行業,因為激情的行業易做成競爭者一窩蜂湧入所產生的大量供過於求的惡性競爭,傷害同業。

筆者最近發現一隻除了"價錢"外,部份符合Fisher的十五準則的悶企業。

如果認為它不保留盈利作發展是不思進取,它卻又可以收購同行,並發展相關制品,同時又不斷地作地區性壙展。這行業按Graham說最怕舖租的不小心處理,因舖租等同債券每年支付的息,它說應以每年支付舖租 x 息率去計算隱形負債,計算資本比,但此處簽的死約08年是約13億,資本比仍然合理。筆者發現它的管理層內居然有一個資深地產代理人,這與飲食業看似九不撘八的董事作用如何,呼之欲出。

這間企業就是差不多每個香港人至小幫襯過百次的大家樂。

Fisher 15要點:

1.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升?
2.管理層是否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準備更新現時仍有吸引力的產品?
3企業的研發努力有多大效果?
4.企業的銷售力是否高人一等?
5.利潤率水位如何?
6.他們做了些什麼以改善利潤率?
7.勞資關系很好嗎?
8.高級主管們關系好嗎?
9.管理層組織深度足夠嗎?
10.成本分析、會計記錄好嗎?
11在其行業中,有獨特經營之處?
12短、長期盈利展望是否不會殺雞取卵?
13不會在未來集資作發展而溝淡股東利益?
14管理層不會報喜不報憂?對困難實話實說?
15管理層誠信無庸置疑?









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

做生意十五點原則

巴黎:

Blog友沒有看錯,不是選股,而是做生意。

筆者初入股場,只是打工小卒一名,當時眼看很多人從打工轉到做老板,發到唔清唔楚,那時以為,因為買股票等同做生意,只要買股,不用自已出手,又能發達,幾好!的確,買股票等同做生意,但做生意並不一定發,而發達的生意是有一些原則,勤力至為重要。

有人說,了解、明白了事情,問題的答案便已經呼之欲出,如果這是對的話,假如你能洞察到那一間企業有Fisher所說高速增長企業的15點特質,你必定能夠把它應用在自已的一盆生意,或你也一定是個了不起的管理人。

試以Fisher的其一原則看:這間企業的成本會計做得多好為例。
答這問題前你必須問:怎樣才是好的成本會計制度?如果你不能深入探究,自然亦不可能清楚你研究的那企業的成本會計做得好不好。

基本上任何一套會計制度都能百份百辦分直接原料、工資等費用屬於那件產品,但如你問,產品的固定費用佔多少,例如:水電、行政開支、非直接工資如管工甚或掃地的呀嬸支出,庫存的支出應入那件產品?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

不幸地,多年的數字打拼經驗說,十之八九出事的公司,都是在這兩方面。

有人說笑,甚麼也不做,便甚麼支出也沒有。這一針見血說出強管的會計制度或可減低做大錯的可能,但並非是一個好的會計制度。很多英明的企業明白得很清楚,他們的財務總管花盡心機,用盡各種不同手段去建立一套能持續性平衡發展與支出控制的制度。

Fisher說投資人可以找5間同行然後問一些關於其對手的聰明的問題,便會知道一些有用的資料去校對那15點。他告誡讀者,舒服地在沙發閱讀股評人的擇要建議報告,而莽想能有幾倍或十倍的回報,你認為過意得去嗎?

老實說,只一條原則也如此費周章,做足十五點,心力的需求,和自已做生意又有甚麼分別?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Fisher 選股原則的因難

巴黎:

很多名咀,都喜愛建議潛力股,至於為甚麼?聰明的投資人想必會意到,風水佬可以騙你十年八年這句說話,因為往後如果有任何差錯,大可說環境已改變,但Fisher卻說,真正的增長股是不易受環境而改變它的成功率。

如果Blog友運用Fisher的15個準則去選股,他會發現,他付出的時間、精力,對其要買的企業的了解,和自已的機敏,已足夠令他勝任成為那企業的高層。

試問,這些血汗的工作、熱情的成果,Blog友認為值多少錢?又你會隨便透露給別人享用嗎?

以比亞迪為例,其07、08年度的Profit Margin不高,遜於駿威,然而,數字顯示,比亞迪有大幅科研費用在當年扣減,這可能解它盈利率不高的原因。Fisher說是否增長股,真正科研費用的效益,往往要幾年才出現爆炸性真章,即如果比亞迪果真如此,其當年盈利率不高是不重要。另外,有一些"特別"的政府採購,即使利潤率不高,但因政府能分擔大量的科研費,對企業未來有非常強大的影響。而遺憾的是,分析員並不能單從銷售與費用的數字比例去知曉,是要像偵探般從不同渠道打聽,而確認知道和不知道的投資成功率完全是兩回事。

普通投資人自然不能有Warren Buffet 的消息網絡,巴黎也沒有,所以當日我選擇了駿威而非比亞迪。至於Fisher的15個準則是何?明天繼續,Blog友閱後,必會汗顏。





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

Fisher:何時賣出?幾乎永不

巴黎:

股神說自已85%師承Graham,15%是Fisher。而我們常聽到股神說,"買入不放",則是始於Fisher。

Fisher作了一個非常特別的例子:假設你在大學畢業的最後那天,班上的同學都等錢使,所有同學向你作同樣的要求:"只要你先給他第一年的總人工的十倍,他將在餘生之年,每年給你他當年入息的25%。

但你的錢只能夠給三位,這時你將會像智慧型投資人般選擇,馬上分析各同學,你不會注重他的才氣、短暫的特出....而只著重他可能賺多少錢,你會剔除認識不夠深的同學,因你沒法判斷他們賺錢有多高明。

最後你選了三個你認為未來賺錢能力強的交易。

十年過後,其中一個非常特出,一再在大公司穫提升,公司內部人一致看好未來一哥非他莫屬,而一哥的薪酬、福利非常和味。

現在有專家看到別人願意以六倍你的最初價向你買回那同學的合同,那專家向你說這是"升過籠",建議你賣出這合約並轉而和另一位入息和十年前差不多的同學簽約。

你是否覺提出這類成功的同學入息水位不及不成功的同學未來增加的空間建議的人該驗驗腦?

當然Fisher的前題是你必須要非常認識自己的股票,而既然事情開始已做得很正確(符合他的15個準則),你要賣的機會幾乎是零。

p/s:上邊例子是代表一隻十倍P/E,每年保留75%盈利再投(增長用),25%作股息。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兩種拆然不同的價值投資法

巴黎:

Benjamin Graham之所以被認為是投資之父是因為他以價值相對價格,和安全水位的說法影響很多人成為傑出投資家。

雖然Philip Fisher以捕捉增長股見稱及強調質的重要性,但嚴格來說,強調企業的業績、相對的價值、而非幾時熊牛入市的投機買賣,仍屬於價值投資的一種。

Fisher說有兩種潛力股,一種是好運+好的管理,另一種是因為有好的管理所以好運。

Philip Fisher的投資法簡直就是對投資人的商業、競爭優勢管理知識的考驗,Fisher 強調要多與管理層、供應商、員工、對手、商會、替代品的深入觀察、打聽、對話,籍此了解企業的未來競爭潛力,這需要一份能耐,而非一般投機客的膏淺意識,而他可能比商業管理大師Michael Porter更早談及5種競爭力量。

和 Fisher非常不同的是一位Warren Buffett說是超級投資人的終極Graham追隨者---Walter J. Schloss,他從不做訪企業管理層,只單從企業價值數字的研究、比較,但卻能以每年15.3%連續50年。 有多利害?Blog友不妨想,即使中國如何努力,50年每年都能保8(增長率),Walter 打理的國家張會是增長1234倍,而中國只是成長47倍。


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買市不買股,有幾多,輸幾多。

梅里韋瑟恐再「冚旗」消息人士透露,九八年「爆煲」而震動市場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LTCM)創辦人梅里韋瑟(John Meriwether),因現經營的對沖基金虧損連連,或再次面對「冚旗」命運。

LTCM
倒閉後,梅里韋瑟以自己名字成立JWM Partners,打算東山再起,惜最終事與願違。據稱,該公司計劃關閉旗下旗艦對沖基金Relative
Value
Opportunity,該基金自○七年九月至今年二月期間大幅縮水44%,而自九九年成立以來,該基金曾錄得每年平均增長1.46%。截至去年
初,JWM管理約10億美元資產。

梅里韋瑟八十年代効力所羅門兄弟,利用相對價值投資獲利甚豐。惟他創立的LTCM雖雲集所羅門的頂尖交易員及學者,卻因俄羅斯爆發金融風暴而沒頂,旗下管理的48億美元資產數周內大幅蒸發逾九成,需由華府及銀行聯手打救。
對沖基金復增長


實上,去年對沖基金業風高浪急,據對沖基金研究(HFR)資料,由於基金經理損手嚴重,去年有破紀錄的1,471隻對沖基金倒閉,佔整體數量15%。不
過,繼去年虧損19%後,對沖基金業今年首五個月平均增長9.8%,首季更有150隻新基金成立,是去年第二季以來最多,顯示業界正回穩。

巴黎:

所有長期戰勝大市的投資高手,包括Benjamin Graham、Warren Buffett、Philip Fisher、Peter Lynch、Walter J Schloss、John Neff都有一個共通之處—不相信市場有效、圖表或方程式,而只相信企業的研究。

Warren Buffet 借喻說有些在全國擲錢幣比賽的勝出者,常週遊各地,教人如何能在擲錢幣比賽中戰勝。

Warren Buffet並 說,投資就像例如橋牌、捉旗子..遊戲等等,沒有甚麼比你的對手不用腦而相信並倚賴程式與你博弈能夠令你開心。Graham說價值投資穫利的多少,就視乎市場愚蠢的人的多少,他並說,至危險的是,從事投機而不自知,以為自已是投資。






2009年7月8日星期三

影響Warren Buffett的另一個重要的人

巴黎:

Warren Buffett曾說如果沒有知道Philip A Fisher的投資方法,他不可能有今天的財富。

Philip A Fisher的方法並不是和Graham的投資方式迴異,而是於價值投資路上,更強調後一般的路------質的方面。

Fisher發現,一些有大量的資產保護水位 (margin of safety)的股票,並非最佳投資,
他認為,Margin of safety是應以相對的未來收入作保護,而不單只資產。
Buffet更進一步說,以商譽去搵錢的企業,比以資產實搵實,前者因不像後者往往把賺來的再投入,所以每年的正現金流更強。事實的確,Buffett的Flagship,前身就是Buffett按Graham 的Margin of safety原則購買,但這成衣企業,卻要面對來自其它國家地方的競爭,侵食Buffet買入時的Margin。

Fisher的投資的公司以今天的說法,全屬於增長形。他所買入的企業,往往會由最初大受泠待、並比人說成投機股到最後成為Blue Chip的企業,他的投資並不分散,但往往一擊即中,升幅十多倍以上,例如 Texas Instrument、Motorola。

巴黎有幸曾在一間在短短十來年,資產升超過20倍的企業工作。一般人以為在這些公司工作,一定很大壓力,但我可以告訴Blog友,非也。我和我的同事,非常享受十多年來每天的工作。 有一些供應商常問我們,是否有股份於公司(否則為甚要如此賣力)。

Fisher說,投資人必須從不同途徑去打聽企業的未來競爭優勢,來源是對手、供應商、客人、顧員、老板.....等。才能整合企業的全圖,我因而相信,如果Fisher去打聽了我的前公司的供應商、顧員,他必定另眼相看它。

Blog友如果想買入一隻升十倍的企業,可看Fisher的名著"Common stock and uncommon profits"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你是怎樣清潔家居?

巴黎:


筆者的太太性格非常特別,她清潔家居抹地時,是逐格地板抹,她說自已不能忍受有可能遺漏一些地方、和不夠徹底的感覺。

Blog友可能對"遺漏"、"徹底"有不同的見解,不過大概也會認同,像我太太的"愚蠢"方法,其結果的確是可避免很多錯誤。

Graham說,投資就像做生意,如果一個付出百份百時間、精力的生意人,獲得到非常好的回報,他是不可能改為只付出百份之五十時間、精力,而期望有之前的50%回報,相反他的回報將會很爛,因為他面對的對手是百份之一百。傳統的統計說回報是和風險成正比,但如果按Graham的說法,則是和投入的時間和對其買入股票的認識成正比、而非風險。

Graham也解釋很多高IQ、很懂會計學的人都犯了這個錯,並以為是旦也會有大市的平均回報,但其道理和做生意相同,所謂平均的回報,其實是包含了很多非常盡力的投資人,和很多已離開市場的失敗者相加的平均。而高智商,又走快線的失敗者,於股票市場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