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星期五

投資市場就如Matrix

巴黎:

"偉大的投資者都是敢於逆市而行的,我從來未見過有投資者隨波逐流而成功。”
Benjamin Graham 

如朋友想學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的能力,筆者強烈推介去看電影Matrix一二三集,這套戲對投資人極具啓發性。

電影故事發生於未來世界,人工智能戰勝了人類,而主角Anderson是一位每天營營逆逆工作的軟件工程師,夜間並以Neo之名在網絡上充當駭客。主角並不知道日常生活所見的事物,每個人的反應等,都是由母體Matrix預先設計定的程式的虛擬世界,真正主角的驅體,其實一直是被利用成人肉電池為人工智能帝國充電。

在虛擬世界之中,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有感覺有思想,但實際都只是Matrix 設定任擺布的物體,如同一個甘願交了Facebook密碼給佢老豆689的梁齊昕一樣,Facebook內的任何反應,都受背後人操控。

Matrix電影中有個奸人叫Agent Smith, 這人利害之處是他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傷害到實體的人,就如一個人若在夢中被鬼嚇,他的心跳速度完全等同被真鬼嚇一樣。

Neo一直無法擺脫他,直至在虛擬世界死了一次後,才能看透眼前所有包括Agent Smith的原程式代碼,之後就戰勝了他們。

在股票市場上,其實不小人都甘願做一個受某種力量擺布著的程式人,並相信一定要在某些事情出現後作指定的反應,即使這種反應百分之九十九後來會被否定成不智。

電影其中一個小角式曾告訴Neo,一見到Agent Smith,要夾著尾巴有咁快走咁快,不過主角Neo卻選擇放手和他一拼,而非逃跑。

某一角度看人的七情六慾都是做物主的設定,而那個無處不在Agent Smith,就是內心的恐懼,亦唯有自己的恐懼才能害透自己。

投資場上看似真實,但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這遊戲需要財務智識只是一般,實際的勝負決定是當Agent Smith(恐懼)來到時,選擇是Fight 還是flight,投資人能否逃出Matrix,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

談獅王匯豐業積下跌啓示

巴黎:

獅王業積公布了,較上年度大幅下跌。
本文試談一下在現今投資環境下,匯豐、渣打銀行和一眾金融機構等的投資價值和應該用那種策略應對。

現先看昨天經濟日報有關匯控的看法。


經濟日報的確寫出各國在金融海嘯後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但文章並沒有解釋為何其它對手例如建行、恆生、富國銀行等業績上升,匯控卻景況依然,又或建議一些投資人應該關注的策略性的問題。

筆者在一月份的工作坊上提到以米高坡特(Michael Porter)的企業5種力量,去評估企業的投資價值,其中一個力量是企業阻擋新進入者的力量,並解釋越有能力阻擋對手入侵己佔的市場,企業投資價值越提升。

當時我提到內銀在國內橫行無忌,漠視監管機構大借特借並打包出售理財産品,雖銀監條例定得高高,吸納存款時有關規矩仍只依形而不依實(因國民本身就是這個質數),能快速完成開投資戶口程序,外資銀行卻要依足辨事。又內銀壞帳的處理有國家的「適當時候」降準備金、降息,或潛規則地方債包底等,外銀是很難和內銀鬥。

筆者也說到美國也是借監管金融機構為名,加大力量替本國銀行充當打手,打擊外企,阻擋其進入本國市場,雖然有關法律看似一視同仁,但暗渡陳倉,私下大送生意給一樣受罰的本國銀行,對它國的跨國銀行非常不利。

所以朋友要注意「跨國」二字,或許它朝有所不同,但今時今日在金融企業領域來說,只會是負累而非著數,地頭蟲或像恆生被動式投資興業銀行方法,應是較有利的經營策略。

因此筆者就選擇了最受保護的大地頭蟲金融股票的富國銀行、建行和工商。

回頭看匯控過去大減美國業務表面看似未能趁低吸納走寶,但就算在海嘯後能低價收購美國業務,也一樣要面對對手和美國政府的眉來眼去的挑戰,所以還是無好過有。

其他如德國、瑞士的國際銀行也在海嘯一舗中糟受美國政府重罰元氣大傷,今次瑞士只是來而有往而已。以後的明暗打擊外資金融機構還是會陸續有來。

上述種種的大局分析,或可以作為朋友評估股票內在價值時的參考。

至於若組合有匯豐,今時今日又應該如何處理?

或者可以再重複筆者工作坊上有関對資金分配的策略去決定投資匯控或其它企業去留。

工作坊上我說到投資者應該不停地主動在市場尋找高價值兼低價格的投資標,一旦有候選物出現,便應比拼現時組合內每件投資物,假如超過組合内某支相對價值最低的持有物,便應放棄後者,份額的多少決定在兩者熟悉和回報相距程度。

熟悉能減輕不確定性,越不熟悉越要加大Margin of Safety,例如不應放棄一支很熟悉10%回報率的甲股票,去換取另一支有15%但不熟的乙股票。

這解釋為何選股票時,企業價值回報率必須要大幅高於沒有風險的最高級別債券息至少一倍,因為這些債券息回報確定性是最高。

又若投資者組合中一支股票的價格升到和債券回報率只差3幾個%,這支股票亦一樣要從組合中下架,去換取債券。

堅持這種操作方法,當組合股票越升越高、牛市越來越興,在市場越來越難找到高價值低價格股票,個人組合便會越來越多轉入只收固定利息的債券(現金存款)而小了股票,股票和現金比例上便自動有一個平衡點,而非硬規定是73還是64⋯。

因此對匯豐控股和揸打或其它銀行、甚至最愛的股票也一樣,朋友應主動在市場發掘另一支高價值兼低價格股,逐一比較考量組合內包括匯控等每一支股,然後自會有答案決定它們的去留。

筆者的結論是我們不應特定和某支股票談戀愛,而是不斷享受追求高投資回報的換股過程中的快樂感覺。


2015年2月18日星期三

羊年喜慶洋洋

巴黎:

忙碌了一個馬年,筆者今個年假將會在加國渡過。

來了幾天,腦子仍然空白,這是溫哥華特產⋯⋯「洗腦心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在深山居住,會思考很多城市人沒有想過的大自然問題,但若望著大海,腦袋就很難想到東西,樂水者能成為智者,可能是大智者若愚吧。

若是如此,對這幾天海邊踱歩,什麼也諗不到卻一臉茫然若無的筆者應該會是好消息,哈哈!

溫哥華的農歷年氣氛只限於華人社區,沒有香港般強烈,固筆者和家人會在大年初一到烈治民品茗並感受感受新年一番。

筆者在此祝願香港和全世界Blog友們:

羊年新春大吉!

財運:
如有神助,年頭賺到年尾。

家庭:
一團和氣,身體健康。

事業:
萬事如意,順順利利!


今天在家附近步行,望見這些景致,還能想到什麼。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谷高劈貨

巴黎:

今年初市場99%看好中國A股,但筆者卻出文說,本年應以沽空A股,並買入同公司的H股對沖為主要策略,為什麼呢?

其實條數很易計,例如年初其中一支建行AH股差價高達30%,一年內兩者收窄的機會,肯定較任何H股或A股單方面再升30%容易,而這策略只有在只升A股或只跌H股令差價擴闊情況下才會輸,甚至股市大跌也不會輸兼羸,風險其實非常細。

有很多人認為A股市場是散戶主導,所以差價是可以闊到你不信。

這當然是有道理,否則差價就不會有時擴大。不過筆者認為聰明的投資人應該要思考深一點和長遠一點的更大道理。

最近中國人壽資產管理部就開腔說,因為他們投資組合以長遠收息為主,更願意買同一筆錢可獲更多股數和股息的H股而非A股。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偉大理論,只是在怪論滿佈的股票市場中,我們這等「正常人」反被認為是怪人。

前時中信証券大股東,亦以行動說明筆者的論點,加入大幅拋集A股買入H股的行列。大戶一旦加入沽A行列,小戶是很難抵擋,AH差價收窄速度將會快過打針。

市場上有一種黑箱作業方法是「谷高劈貨」(Pump and dump),即大股東找幾個打手、傳媒,互相在市場抬拉和買賣,砌高股價,引股民加入,然後就大量散貨。

今次A股市場真有異曲同弓之妙,即使有更合理低價的H股,股民和股評家仍甘心情願獻身、互相堆砌推高A股價格,散播要追入同名公司的高價A股而非H股之說,形成了一個絕佳搵錢機會給價值投資人丶持有大額的股東或保險公司合法地「劈A買H」。

有如此大份額股數持有者和拋空者一齊行動,A股又怎能不下跌呢?

屈指一算,筆者的建行AH對沖盆在短短一個月便有15%回報,減除拋空利息支出1%,淨利潤14%。

筆者將會加大力度!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股票投資是一個心理多於分析的遊戲?

巴黎:

1975年,Ben Graham過身前一年,他發表一篇文章,說在市場越來越小「淨流動資產股」,數量不足成為一個能分散風險的組合,所以選三個較能找到多些股票的非常簡單篩選條件,然後追蹤1962一1972年十年各組表現比較杜指,發現每個獨立組合都能大幅跑勝杜指。

篩選條件分別是:

1PE類:選擇所有PE=〈10並且=〈100/(AAA企業債息x2);或
2股價類:選擇所有當期股價是兩年最高價位的一半或以下;或
3帳值類:選擇所有PB是=<2/3。

其中第一點的選擇成績最標青,隨後Ben Graham再測試多1及2組前十年,成績一樣理想。

之不過,73及74年因為股市崩潰,三種方法成績都不好,但這時市場又再出現大批「浄流動資產股」。

筆者非常相信這種PE投資法必定能跑勝大市,因為資本市場本來就是追逐高投資回報。

但所有最終被証明能打敗大市的方法或方程式,都一定無可避免會受市場偶有的瘋人短暫買賣做成可能更大的跑輸大市,因此能否堅持就成為致勝関鍵,「遊戲的精華」。

如果如此簡單就有好成績,一些高手把重心放在評估世界經濟大局、板塊丶政策者可能便心思枉費。且估中之後,過度忘形,就更難玩這舞上舞落的心理遊戲。說起心理,不知爲何,價值派的們徒對價值投資法忠心程度,總較其他派別高,這可能是他們長期能成市場贏家的原因。

不過說易行難,例如上述說的方法,73年股災後,身家失了25%能堅持,74年再失23%,有誰信心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