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換碼到1606

 是這樣的,剛過去的一個星期,數間内銀都不約而同,同常發新股集資。

通常企業會在股價很高的時候發股,發股的股價會比較當時的市場價格低水,但就算低水,都會被認定仍然高於企業的内在價值,這是因爲内部熟知者,他們是不會損害自己現有的利益的。即是同一股份數目,新股東付的錢比較舊有的股東多。

而在股價低潮時,内部熟知者會反向操作,付出高的溢價去拿新股,甚至私有化整個企業。股票市場從來不應假設内部熟知者慷概,無論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最著數的仍然是内部熟知者,這就形成像我們這些老手在買賣股票前都非常留意内綫人的動作和動機。

這次内銀行的在股價高位,内部人再以市價+溢價認購新股的情況,就是說他們自愿付出比一般股民更多的錢獲得相同的股份數目。

現時的内銀PE都只是5倍,派股息都在5厘以上,足夠支付前段時間國家發行了超長年期的國債的不足3厘的利息。(從發國債獲得的資金投到内銀上,又從内銀獲得的股息支付國債息),但是高溢價發出的信息應該不止于此的。

我們這些老手都會認爲未來這些新增的資本是用來接國家分派更多好賺的生意和利潤,於是昨天内銀普遍都大升。

雖然知道動機,但筆者仍為有更好的選擇。

1606本年純利增長8.5%,高于所有的内銀的業績增長率,但卻有別于内銀的增加股息而是減股息,股價昨天因而下跌接近3%,筆者認爲1606應該都是收到國家的信息未來會有很多好生意需要用錢,所以就留一些資金,和内銀不同,1606的資金來源除了自生外都是從發債而來,不會像内銀因爲發行新股而有所攤博。於是昨天筆者以4.71賣出部分3988,同時又以1.19換入1606,4.71的3988的Yield是5.58%,而1.19的1606的Yield有8.06%,賺取來囘2.48%的股息,而未來兩股的股息增派的多小決定這次轉換是傻逼還是正確。




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

AI讓黑天鵝滿天飛

如果你沒有看過《黑天鵝效應:如何應對不可知的未來》這本書,先看這個Deepseek寫的讀書報告,然後筆者在下面談AI成長下的投資策略。

 
一、核心理論:顛覆認知的「黑天鵝」
納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鵝效應》中提出,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長期受「歸納法」侷限,習慣以有限經驗推斷未來,卻忽略極端事件的顛覆性力量。所謂「黑天鵝事件」,即具備三大特徵的突發性風險:意外性(無法預測)、重大衝擊(系統性影響)與事後可解釋性(人類傾向合理化結果)。例如泰坦尼克號沉沒被視為「永不沉沒」神話的終結,2008年金融海嘯摧毀華爾街的風險模型,乃至新冠疫情改寫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均體現黑天鵝對既有秩序的致命衝擊。作者以「火雞困境」諷刺人類認知偏誤:火雞被飼養364天後,無法預見第365天的宰殺命運,正如我們常被線性思維矇蔽,低估非線性風險的破壞力。
 
二、現實悖論:預測失效與事後歸因
書中尖銳批判現代社會對「確定性」的迷信。以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為例,這家由諾獎得主領軍的對沖基金,依託歷史數據構建精密模型,卻因1998年俄羅斯債務違約事件巨虧43億美元,最終破產。此案例揭示:黑天鵝事件往往源於「未知的未知」,既存模型無法涵蓋系統外變量。更諷刺的是,事件發生後,媒體與專家總能編織出「合理」解釋,例如將金融危機歸咎於監管鬆懈或人性貪婪,卻忽略複雜系統的內生脆弱性。塔勒布指出,這種「敘事謬誤」使人類陷入虛假安全感,加劇對風險的輕忽。
 
三、生存策略:從脆弱到「反脆弱」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作者提出「反脆弱」概念——系統不僅需抵禦衝擊,更應從不確定性中獲益。例如自然界進化機制:隨機基因突變雖多數無效,卻偶爾催生適應環境的優勢物種。應用於現實,個人與組織可借鑑以下策略:
 
分散風險:避免過度依賴單一收入來源或投資標的,如2008年金融危機中,持有黃金、現金的投資者受創較輕;
 
保留冗餘:企業儲備應急資金、個人維持技能多元性,以緩衝突發事件衝擊;
 
擁抱試錯:以「槓鈴策略」分配資源,將大部分資本投入低風險領域,小部分用於高風險創新,例如疫情期間傳統企業跨界發展線上業務。
 
四、理論爭議與現實啟示
儘管黑天鵝理論廣受認可,亦引發學界質疑。部分學者認為,所謂「不可預測」源於資訊不完整,若能掌握全部變量(如氣候模型納入極端氣候參數),極端事件仍可預測。然而,這種「決定論」觀點在複雜社會系統中難以實踐,正如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其政治、經濟、地緣連鎖反應遠超單一模型涵蓋範疇。對普通人而言,與其執着預測黑天鵝,不如培養風險意識:接納世界本質的不確定性,在穩健中保持彈性,方為現代生存智慧。
 
結語
《黑天鵝效應》撕破人類理性自大的假面,揭示文明進程中「偶然性」的支配地位。無論是個人命運或歷史洪流,重大轉折往往始於意外事件。塔勒布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不在於編織完美預測,而在於建構「無懼未知」的生命韌性——正如沙漠植物在乾旱中蟄伏,卻能於暴雨後綻放。


---------------------------------------------------------------------------------------

筆者:這個報告漏了書中談到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身處的世界的事物,有平庸的,有極端的,平庸是可以預測,比如你25歲開始在一間成衣工廠做文員,你的收入和這工廠的收入都可以用以前或其它人做的的數據去推測未來數十年後的模樣,都會是平平淡淡。極端則難以替代的,比如你去做網紅或自己做生意,你看到某某很火,收入10萬或百萬,但你發現自己卻連飯錢也沒有,這類行業就是如此極端性質,大部分人收入微博,勝利者的收入幾乎佔了所有。

鐘形圖就是對極端事情的統計無能的忽略,每天被困在平庸的生活世界裏的人,沒有想象過鐘形圖兩邊的極端事情的出現是存在的。

一個例子沒有人想過是Deepseek的開源模式,直接打趴Open AI,他們的統計一直以爲算力就是智力。

Deepseek其實就是一只白天鵝,然後“很快”我們又看到Manus這只打工仔的黑天鵝。
而是黑是白,取決在什麽位置,對老闆是白色的,對打工仔可能是黑色的,但若之後打工變了自顧又會轉為白色了。

AI的特性是把什麽事情都轉變為極端,不斷碰撞出以往鐘形圖統計表以外的事情。

若投資於股票市場,無論你仍然覺得Open AI的智力優於Deepseek,投資它兩也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爲可以預計大模型語言AI的乜天鵝,物天鵝會陸續有來,你就當LLM是在一個每年成本都會隨時下跌50%,不受市場進入和大小規模限制的電力股市場。

依賴LLM“電力”推動的企業則不同,因爲只要找到適合的“AI應用工具“去幫助企業做增加銷售和減小成本的決策,利潤就隨時能翻倍。

投資策略
乜天鵝出現有一個特點是市場通常都不會第一時間接受,比如Deepseek是在26/12發佈,NVDA要到27/1/25才大跌,又比如2008金融海嘯,早在2007年就出現很多次級債券Default,但要一年後人們才突然清醒。習慣生活在自己的平庸世界裏的人,沒有那麼快能接受沒見過的事情。投資市場裏,能獲得的報酬遠高於付出的期權金,這反映依靠已往事情的統計數據去計算的期權金,是無法算到沒發生過的事情的公平價。

你縂沒有可能否定明天有一小子用AI寫了些什麽,讓所有汽車馬上都能實現L5級別的自動行車,於是當你知道了有一個可能L5出現了的信息時,買入最多電動車的BYD或TSLR的遠期價外認購期權可能是個不錯的投資。

又或知道另一個”AI信息時,又買入能迎接AI正面循環(白天鵝)的另一企業的認購期權。

又買這又買那,那有這麽多錢支付期權金?把資金放在買國家保護最平庸的收息股或做定期,然後撥一部分的資金出來就是了。










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deepseek写的齊魯高速(01576.HK)投资报告

投資報告:齊魯高速(濟菏高速)2025年展望

1. 背景資料

齊魯高速(01576.HK)持有濟菏高速,這條公路連接濟南與菏澤,是區域內重要的交通幹線。以下是2020年至2023年的行車次數和收入數據:

2020年:每日行車次數56,700次,收入10.499億元
2021年:每日行車次數77,940次,收入12.47億元
2022年:每日行車次數69,400次,收入10.899億元
2023年:每日行車次數39,000次,收入5.772億元

2023年行車次數和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是濟菏高速從四線擴建為八線,工程於2024年12月完成。擴建後,公路的每日通行能力從68,000次提升至120,000次59。公路的平均毛利率為68%。

2. 經濟增長與行車次數預測

根據2021年至2024年區域內的經濟增長數據,假設年均增長率為5%,並且擴建後公路的通行能力得到充分利用,預計2025年每日行車次數將達到120,000次13。

3. 收入增長預測

根據歷史數據,行車次數與收入呈正相關。2020年每日56,700次對應收入10.499億元,2021年每日77,940次對應收入12.47億元。假設每增加1,000次行車次數,收入增加1,000萬元,2025年每日120,000次行車次數將對應收入約24億元。

4. 潛在風險

儘管擴建後公路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可能導致收入下跌的潛在原因:

經濟放緩:如果區域經濟增長放緩,行車次數可能低於預期。
競爭加劇:其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可能分流部分車流。
政策變化:政府可能出台新的收費政策或環保法規,影響公路的使用率和收入1013。
自然災害:極端天氣或自然災害可能暫時中斷公路通行,影響收入。

5. 結論

綜合考慮區域經濟增長和公路擴建後的通行能力,預計2025年濟菏高速的每日行車次數將達到120,000次,收入約24億元。然而,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潛在風險,特別是經濟放緩和競爭加劇的可能性。

***比较报告说一下子跳升到8线行车的12万次,笔者会按2021年至2024年区域4年每年5%增长推算,假设行车次数的需求跟经济同步增长,2021年的7.794万会增长至2025年年初的9.474至年末的9.947,2025年平均是9.71万次,这条公路收入会是15.54 亿,比较2021年时毛利%大約再增加毛利2.08亿,纯利则要计算扣减资本化工程费用的年摊减,和贷款利息,2025年的贷款比较2021年多45.27亿,息率约3.5%,即利息比较2021年多1.58亿。

2024年的业绩不会好,但2025年的股息非常有可能升回2021年的人民币0.18,之后都应该会慢慢提高。

若行车次数能一下子跳到每天10万次以上就是个Bonus了,可以待4月公布的2025年首季度行车次数获知全面通车后的变化。

2024年10月3日星期四

風雲又再起:牛市已經開始

若朋友沒在這波升浪買入港股,現在應該是頗爲不快。

筆者從沒有離開,上年年底,買了些939之後在高位又沽出了1606後就停了一段時間沒做買賣,一直到9月底在1576齊魯高速的分段8綫通車後加了注,並在低位補囘了些1606

 點知個市就發癲。筆者估計這次散戶應該沒有入貨,有都是倉底貨。在網上居然聼到有人建議趁機出貨,這應該是一些被太長的熊市嚇傻了的散戶,情況一如在3元多時買入939時的我,也懷疑過人生,10%的股息是不是太過份,而升了50%939現在還只是4PE。

 股市從來有兩條綫的,它們會互相認爲對方非理性,一條是以價值導向的,人地點發癲舞高弄低,你都可以繼續持有,那些基本面是用來催眠你不要怕,收到的股息是用來提醒你并非發夢,讓你覺得自己是理性,市場先生是非理性。

 另一條綫,以前我會覺得是非理性,現在我覺得也是理性的一種,玩音樂旋轉椅游戲的投機者認爲這游戲是有規有矩的,在音樂起時仍然說什麽基本面而無視這些非基本面的資金導向規律,很明顯就是非理性,而且音樂普遍的長度已經受過歷史的考驗,你不要玩到最後一秒就是,比如牛熊市的三個階段已經很多人討論過,看基本面的人就縂覺得例外。

 在這兩個頻道互相轉換是非常不容易。

筆者認爲10%939股息那段時間應該是熊的底部,這個星期應該是牛一開始。

這次原因是習大放棄精準打擊及精準扶持的方法去調控市場,而是選擇大水猛灌的方式去救市,最愛玩Muddy Mud的對衝基金,看在眼裏是非常清楚到底是什麽一囘事,所以聞風而至和發狂地買入指數和最大支的股票。

在牛市的任何基本理性分析都不是最好的理性,牛市的理性是要留意雞犬是否皆升,有否妖女揸超跑開班教買股,師奶大叔股神出現的數字,他們的出現預視著危險到來的日子。




2024年9月27日星期五

新世界的神話

 昨天新世界公佈了2024年全年業績,因爲虧損嚴重,CEO鄭志剛退下。


然後是新CEO一個小時的PPT報告,就算是我們這些爬數字的工作者也不明白他說什麽,PPT内容就像是神話,而不是普羅大眾和股東們聼得明白的人話。

我一直認爲,若果企業虧損,大部份責任都是由於不當的財務報告方式引起的,因爲報告清晰和容易明白,問題早就發現,若問題早發現,解決就容易很多,沒有一個CEO是傻子,當事實明擺在那裏會出事,在沒有能解決問題方法前,CEO一定會叫停的,除非他要跟錢作對。

本文試試建議新世界財務報告如何改小小就能幫到CEO做正確決定的報告方法,同時也讓朋友可以了解之前談的有関阿米巴會計管理報告是如何應用。

新世界本年虧損171億,原圖如下。



B部分為已經出售新創建,以後再談,先談A部分。

A部分以分部表述,但其中有多項縂支出高達1百多億的並沒有被攤分,這1百多億費用支出前有16億利潤。

而1百多億的費用是55億利息,50億稅,11億企業費用,筆者建議探究求原,把他們全攤分到應攤分的分部。

若不知道怎攤分,可以參看下面各分部的資產,最高是物業投資2122億,其次是物業發展的1096億,朋友看看上圖的物業投資分部的利潤是25億,資產回報率只有1.18%,還沒攤算那55億任何部分的利息支出。

K11的財務數字應該記錄在這投資物業的分部内,若當日有人把這樣低的資產回報率告訴鄭志剛或你,相信他和你都不會繼續借下圖的1754億。



筆者認為上圖未分配的307億的資產,1754億的負債,跟那些稅項,企業費用,不單按分部,還要按分部再拆細至每個小單元(黃色)如下記入,通通都要見光和歸位。


當一些資產/費用沒有歸到它應該歸的位置時,他們就會被利用,單元不需要報告利息支出時,它就會不斷借錢,不用負責的東西,人人都想利用和浪費,就是企業的死門。

朋友還記得股神的年度報告是怎樣的嗎?他向股東報告時永遠不是拿那個複雜的合拼報告,而是自己做的一個個單元簡單地顯示收入支出和利潤及淨資產值報告,他不會把一件原來可以一眼能辨別的事情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