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筆者在第二班“像Ben Graham以價值投資了解財務報表班", 談到如何以資本家看待有関損益賬全面開支中的企業因現金流對沖, 引致的"外匯損失“應否列為經常性或非經常性時,意猶未盡,固此借個位置在這裡繼續談有關對沖的風險問題。
筆者過去有二十年商業外匯對衝經驗,從來未嘗敗績.
實際上,筆者也從來未曾勝過, 因爲對冲就是要做到不會賺也不會虧。
年長的人可能經歷過東西德合拼馬克的動盪,看過歐元成立後無數企業因為沒有做控制外匯風險而倒閉.
筆者打工時的公司所有收入都是歐洲不同國家的貨幣, 一簽賣貨物合約後有關的匯兌風險管理便全交我手,而多年來公司在各國貨幣匯率動盪中還能企下來兼年年賺大錢。
當年年少唔知自己做得很對,以為這是正常人做之事,早排看了Howard Marks一篇文才明白。他說你的投資可以年年排中間不突出,但只要你二三十年如是並沒有犯愚蠢大錯事,你就能在頂尖投資好手的前列。
原來20年不輸大錢就是高手.
是這樣的,當時因為美元利息高,歐洲各國不同貨幣的利息較低,因此遠期短歐元的都存在溢價。
舉一個例子,當時德國馬克存息只有兩厘,美元(港元)則有七、八厘,馬克現價若1對5港元,出口客人的定單若半年後走貨1百萬馬克,我可只需做一個6個月遠期短馬克合約,到期收到1百萬馬克轉成港幣,便有5x(1+(8%-2%)/2)的溢價兌換,營業接單時以馬克5算,收錢時卻是5.15,賺到笑。 因爲客人買手(Merchandisers)們對本國貨幣的遠期匯率高低水並不敏感,我們名義是方便他們使用母國貨幣,減低客人的風險,實際是搾取他一點點高低水差價。
我是不明白很多行家為何不馬上做對衝已接下的訂單匯兌, 賺這天掉下的錢,個人聽得最多的理由是做了對衝合約馬克上升會賺小左, 但他們不會問自己的本業是貿易還是炒外匯?
擧一反三, 有外匯支出要長倉的,也常常有這種商業賺錢機會。
我也發現, 當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向上, 企業因爲有工廠在那裏需要長倉這國的貨幣, 他是無法以外匯合約對沖去降低匯兌而來的成本上升風險, 他要面對是這國家的這行工業有沒有把成本轉嫁客人的討價能力,大氣候一到, 企業只能隨行就市, 而不應期望對以沖能化神奇, 要做的是要較同行虧得小,而不是妄想人人虧本自己用賭外匯來賺錢。
。。。。。。。。。。商品期貨對冲道理相同(補充)。。。。。。
又如航空公司若不能預先接定幾年後的乘客的坐位的錢,即使很多專家說未來原油價會上漲,也不要做遠期原油長倉,因為這不是對冲,而是賭單頭。
像國泰妄想未有已經預售2019坐位的銷售下,卻以遠期外匯對沖至2019年的原油成本, 是非常無釐頭和危險的。
另一個例子是十年前的中信因爲未來幾年有大筆經常性澳元成本支出, 當澳元上升時害怕未來以美元計算的成本也上升, 沒有考慮訂單能否隨行就市,在資金流動性不足下做了大筆澳元Accumulator, 更出奇是做了一個很大筆的美元對日元的利息掉期, 名義是固定了公司的美元貸款利息, 間接效果是把澳元和未有任何生意現金流的日元對沖。
中信Accumulator案 辯方:榮智健工程出身不懂金融
中信Accumulator案 辯方:榮智健工程出身不懂金融
筆者做了二十年的商業金融對沖工作, 單單聽到這些合約的安排, 我已經不寒而慄,真想不到,堂堂千億企業,風險意識是如此薄弱。
筆者的解析並不離地,如果閣下是大老板,但卻聽不明白你的CFO和那些銀行家打算替你做的外匯或商品期貨風險對衝合約的解釋,那最英明的決定就是不做。
筆者的解析並不離地,如果閣下是大老板,但卻聽不明白你的CFO和那些銀行家打算替你做的外匯或商品期貨風險對衝合約的解釋,那最英明的決定就是不做。
nice share, thanks very much
回覆刪除Hi Stephen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