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這編文不是為止凡兄最近幾編有關借錢買股站台,幾个月前我已經想寫。
我更希望能在6年前寫,若我的一個朋友當天看到,那麼今天他可能不一樣,當然這不可能,因為我當天不懂,事實我是因為朋友的不幸而去研究有什麼方法避免。
若問借貸買股票危險嗎?筆者會答毫無疑問是,但若又問買股票以借貸能賺得更多嗎?答案也是相同。情况就如煮婦厨房裡的菜刀,總會有傷到自己的機會,最好的方法不是掉了它,而是認識它,學習利用它,因為在經濟世界除非你一毛錢也沒有,否則你一是借了錢給人,一是向人借錢。
試以例子說明:
假如某甲以1000元買入一股A的股票,這支股票的總资產是1000元,公司相當安全,並没有任何借貸,股票價值1000元,PB是一,第二年公司赚了150元,總资產便是1150,這公司獲15元资産回報後全派息,甲先生股票會獲得了15元回報或15%。
但假若甲先生的1000元中有500元是私人向银行以5%年息借,自己只有500元的話,那15元的回報便要減2.5利息,最終穫得是12.5元,不過因為甲自己錢只用500元,回報率便因而從15%上升至25%。
即每一元自己錢加另一元借錢的不同比例,存有一個能增加或減小回報%的关係。
現在鏡頭轉至乙先生,他只有500元但不借贷,他買入一間同樣總资産是1000元的公司B股票,不同的是,B公司並不保守,向銀行借了500元,所以資産淨值是500元,B公司的資產同樣赚了150元,而付了2.5元利息的盈利是12.5元並把它全派息,乙先生獲得12.5元后和甲先生同樣回報率是25%。
不過風險就不一樣,甲先生輸盡是原資金的兩倍200%,乙輸盡是原資金的100%。
我的朋友是選前者。
我的朋友是選前者。
筆者在八〇年代曾看過一個無賴巨富誇誇談自己為何美國地產大跌仍然分亳無損的原因:他永不以自己擔保借錢,可能這無賴在地產大跌時只輸原資金的30%以下而已也說不定。
這兩年大賺錢的金沙和銀娛五六年前幾乎因過度借貸要倒閉,今天的股價充分體驗利用別人的錢的槓桿遊戲。但萬一他們死火又如何呢?那將會是借錢給他們的債主的事了,銀行是其中一員,羊毛出自羊身上,誰人借錢給銀行?
投資股票蝕錢的其中一個最重要和常見原因:不是公司不好,不是公司不賺錢,不是公司不派息,而是持有者不能等而被迫出售,因此只要投資人有預日常足夠支出現金流,被迫出售的機會便會減低。短債丶利息高都會增加不利,無論上述的甲先生或B公司,都是借貸的條件而不是借貸本身決定他們是增加發達還是增加破產機會。至於還有什麼方法避免被迫,朋友可發揮各人想像力。
第二點是從一開始便要了解要買的股票,風險源於不清楚,清楚的東西是沒有風險。隨便買股票的人並不清楚所買的股票,對他們最好的建議不是不借貸,而是離開股票市場 ,這理可不是Talk show 遊樂場而是戰場。或另一個建議是認真上堂學習,建議不借貸改變不了投機人命運。
最後要說是,不做槓桿能20年每年有20%的股票回報,幾近不可能,至少全球唯一的股神本身也做槓桿。以筆者為例,7個月實回報是13%,但因為做了10%借貸,扣除利息,便增加了1.3%至14.3%
筆者年輕時,總覺得機會處處,很年青己賺到能獲自由的錢,當年紀漸大,發現機會越來越小。後來才明白原來機會仍然處處是,只是年紀大的人總養成把目光放在危而非機的壞習慣,在誇跨而談別人不該如何之時,卻漏看機會面,讓財神離去。
如果年輕人的長輩對你們訓導不能做這、不能做那,又只給你一個膚淺單一理由(筆者也常犯),持人多便以為是對,不要理會他們,走閣下自己的路,尋找能致富的路,而非所謂安全的屈身之所。
如果年輕人的長輩對你們訓導不能做這、不能做那,又只給你一個膚淺單一理由(筆者也常犯),持人多便以為是對,不要理會他們,走閣下自己的路,尋找能致富的路,而非所謂安全的屈身之所。
世界總有一班聰明人,對他們來說,任何危都能克服並轉成機會,年輕人應跟他們而非頑固老人,機會張會每天陪伴你。
P/s:剛賣出光大,感謝市場先生的分析,以股票囘報率計是筆者組合最好的一支。
另外筆者一直留了一個0.32的川河集團買盆,也是因市場先生和味皇兄的分析,今天是0.41,看來我是走寳了。
另外筆者一直留了一個0.32的川河集團買盆,也是因市場先生和味皇兄的分析,今天是0.41,看來我是走寳了。
分享得好,,
回覆刪除做槓桿最重要的係注意現金流,,
不然被迫低價出售資產係好慘的事,,
我的經驗還有一樣好重要的就係:
要買入一些令自己安心且能提供現金流的優質資產,,
這能大大避免您有出售的動作,,
人生其實只要在合適的時候做對槓桿的話,,
資產可以倍數咁爆升,,同樣,,
也可以有倍數咁大插,,
問巴黎兄有同感,,就係會多於居安思危,,
這可能真係有家庭更甚,,
加上好多個案經驗不斷提醒自己,,
真係要多去保險些去處理,,
不然世界冇乜人會幫到自己的,,
所以,,要計啱數,,努力去做,,
成功與否也能問心無愧,,
因為已經盡左力了,,
互勉之...
cleverpeople...
是的,問心無愧。
刪除集中努力去學別人的長處,為己所用,就是分享的目的。
謝謝cleverpeople兄的支持。
單看過去我blog上兩篇文章的留言數目過百,已經破了紀錄,交流意見中可以看出,這個借貸題目正在踏在爭議聲之中,換句話理解,這是很多人的心結,甚至是界限。
回覆刪除可能實在聽得太多因為借貸出事的故事及新聞,就算是我所寫(我以為自己一向是作風保守的投資者),一寫這個題目亦受不少人否定。看過所有留言,思考過之後,感覺有關借貸的文章應該更多寫,但要寫得詳細,警告清晰,要讓大家衝破這界限,進入另一個境界,同時又不要令大家亂來而出事,這個不容易做呢,巴黎兄,你也多點分享吧。
沒有人能說服別人,除了他們自己。
刪除我們是在分享如何財務自由,他們是分享如何每天規矩辦事。
有些人總是希望活在過去,是沒法改變他們的。
感謝巴黎兄的分享,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借貸投資。 :)
回覆刪除這是朋友血的啟發,朋友懂得留意公司利息比,卻一時忘記自己的現金流比。
刪除巴黎兄及止凡兄剛柔並重……是否可以形容為双劍合壁呢?哈哈……
回覆刪除魚兒
我只懂给例子,止凡兄善化解頑固朋友,技高一籌。
刪除好多時候係好容易怱略現金流的重要性,多謝巴黎兄的提醒與分享!
回覆刪除每個人總有發達的機會,但機會只會留給有能力等待的朋友,現金流是其中重要的支撑。
刪除借貸是基於一個長期通脹的假設,用舉債提前獲取資產,用資產的通脹抵消債息之餘完成實質購買力的轉移。但是如果通縮環境重臨,又是一中完全不同的玩法。從均值回歸的角度看,通縮的可能性不容忽視。哪怕是下一次大通脹之前的短暫通縮,都會將很多太信賴借貸投資,又沒有做好超常現金流安排的人埋葬在黎明前的黑暗。
回覆刪除借貸是一把利器,借貸的“内容”决定這利器的刀峰口是向内或是向外。兄說的現金流是全天候的Plan B,每個投资人都要有。
刪除巴黎兄,
回覆刪除其實我孤陋寡聞,不懂借貸買股票的實際操作方式,看不到太多可操作的實際安全空間
我對借貸買股票存在的最大疑惑就是,如果按照貸款一路還利息同時還本金的做法,就算買入的股票股息高於貸款利息,是否都夠cover每個月的本金,是否要一路不計高低賣股票來填數?有不少電話推薦我借錢,我就會問他們,你們可不可以讓我24個月貸款期只還利息,24個月之後一次過償還本金,好脾氣的說Sorry,普通的直接收綫,脾氣差的當然罵痴綫。所以和親朋借錢,相比和金融機構借錢是不同的還款方式。就算和親朋借錢,到期如果市場不就,是割肉還是再拖欠,又或者再假設一個循環貸?
對那些刷卡買中石油的股神更深表懷疑,因爲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的cash flow報告,如何新錢填舊錢。就算幾十張信用卡,照計大多是用來補前面的窟窿買時間,而無法用來擴大投資額。當年我和長途電話公司有些糾葛,有100多元的爭議數據,都有找數公司惡狠狠打電話上來說不保證發生任何不好的後果,信用卡公司當然也不是善堂。
你講得o岩,我都一直有用借貸買股,可以分享下:
刪除1. 私貸
2011年有借過, 但有於還款期短(said 5 年), 就算利息低,都好難靠股息做到正現金流
因此你可以將件事理解為提前透支買股,賺升值為主
咁件事就變左要係低位時做先有意義,仲要係大低位,因為如果只係短期低位,你冇乜必要透支買股
2. 孖展
一直有用,主要用黎買高息股套息
由於唔駛還本金,容易有正現金流
一般人以為息好高,其實息仲平過私貸
風險係股價跌,可以透過揀選低波幅高息股份,買不同類別高息股份(諗起鄧小閒), 同做低D槓杆 去減低風險
另一風險係股價升,而你購買力贈加,忍唔住越買越多,市一轉勢,就好易收工
自己經驗係孖展買高息股套息最緊要公司業績,派息穩定,情願低少少息(ie 5%),都要穩定行先
我想把全部的榮耀都歸還給全能的真主,他用我的生命羅莎(Rossa)媽媽做的事情,我的名字是來自中國武漢的米拉·本·穆罕默德(Mira Binti Muhammad),我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寡婦,我的丈夫在車禍中死亡,那麼對我和我的家庭生活變得非常殘酷,我也試圖從中國的銀行獲得貸款,我被拒絕了,因為我沒有抵押品,也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很傷心
回覆刪除在我上網的這一天,我看到安妮莎女士的證詞就是如何從羅莎夫人那裡得到貸款的,我聯繫她詢問了母親羅薩貸款公司,以及來自母親羅莎和她的貸款是多麼的真實這是真的,我聯繫了母親Rossa,提交了我的貸款申請和我的貸款處理和批准後,48小時內,我在我的銀行帳戶中獲得我的貸款資金,當我檢查我的帳戶時,我的貸款完好無損,很高興,我已經承諾,我會幫助向其他人證明關於母親羅薩貸款公司,所以我想用這個媒介通知所有需要貸款的人通過電子郵件與羅莎夫人聯繫:rossastanleyloancompany@gmail.com和你可以也可以通過我的電子郵件聯繫我:mirabintimuhammed@gmail.com以及我的朋友Annisa Barkarya通過電子郵件:annisaberkary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