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6日星期五

每ㄧ條狗也有牠的日子

投资多年,筆者學到最深刻就是風水輪流轉。

15年很多投資人因为溶斷機制甩轆之後,對A股市場大失望至敬而遠之,或08海嘯年美股金融股暴露種種貪婪损害客户和股東的事,其時人们不单不投資股票,甚至要提走所有现金和财富,寧願放在枕頭底,發誓要和它們徹底割蓆。

歷史証明ㄧ個真理, 每ㄧ條狗也有牠的好日子, 任何ㄧ次對短暂失意事情有成見,損失的只會是自己。

筆者學到無論沽什么貨,分手也绝無惡言。

股票有波動,升得高時會下跌,跌得重時會反弹,就算老千股也會有ㄧ殺那的光輝,太武斷唱衰ㄧ支股只會斷了未來賺錢後路。

擧ㄧ個例, 上年四大内銀最威是建行,但筆者本年初仍以PE和Yield作指導,把部份資金轉到工商和農行,今年最勁升的反而是工商,最差的是建行。

除了見識過風水輪流轉外,個人也學懂自知之明,有些錢不是自己可以賺得到,例如用同ㄧ標凖,在工商銀行連息䁠30%+沽出之後,把资金分配到較低PE和Yield高的建農二行,那想到工行只需兩天又再大升10%。

升市莫估頂,何况工行PE也只不過是7倍,實在要恭喜仍持有工行的朋友,只是筆者著眼放重在Yield,想到今年收的Yield較上年大增,而農行的Yield和PE更靚,就覺得還是這種方法適合自己。

現在全個组合投資回報率達17%, PE大概是6倍,理論本年组合只應升17%,按照領航指數基金創辧人John Bogle,以接近100年指數和企业盈利率長期趨向關係的發現,投资人長期在股市賺到的錢,不會多於企业所賺到的錢,按這個長期的事实,筆者本年至今回報22%,ㄧ就是下年组合會赚得小些去反映,ㄧ就是因为個人在2015年的零回報太小的關係。

回頭想想, 從2014年回歸港股開始,筆者组合PE每年也维持在5至6倍之間,接近4年來的複利回報也差不多是這數字。

其实這個道理非常顯明,投资人若不明白,多數會是因为他未搞清到底想赚到的錢是由公司的生意而來,還是由向其餘股東賣買股票轉手而來。

若果以前者為目标,其实投资就没有什么深奥道理,任何人都能在布場,找到容易明白而又每年都在赚錢的公司,分别只是赚多赚小而己。

若阁下只買入你真的明白的公司,而公司赚的那個E相對你付出的P又不至太小,由E分出來给你的Yield足夠你的生活支出,就行對了方向。

至於整個组合的回報, 只要記著John Bogle的發现, 每條狗好日子的出现時間此起彼落,好丑長期也是跑不掉的。

7 則留言:

  1. Student says:

    Tony Sir,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Honesty is your valuable asset.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投資市場中,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刪除
  2. John Bogle在大學時期就讀了John Keynes的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這一本書的第12章,他在他的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Fully Updated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一書的第2章試圖量化凱恩斯的想法而認為股票市場的長期回報取決於以下這三個變量的相加:

    Enter Occam ’ s Razor


    So, courtesy of Occam ’ s Razor, I advance a simple theory. These three variables determine stock market returns over the long term:

    1. The dividend yield at the time of initial investment.

    2. The subsequent rate of growth in earnings.

    3. The change in the price – earnings ratio during the period of investment.
    記得以前問過巴黎兄你的看法。我最近一直在研究Keynes以及這一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可以簡化為:
    股票市場長期回報=Dividend Yield+Capital Appreciation
    前者是由買進的價格決定,屬於“既存事實”,是certain的。後者是“未來事件”,是可以基於信心(confidence)作出預期。然後後者含有兩個變項,一個是盈利的增長率,一個是買進時的P/E的演變。所以,這個定式可以這樣寫:
    股票市場長期回報=股息率±(盈利增長率±市盈率變化)
    John Bogle把市盈率變化看成是投機所得,這由於他不能真正明白Graham的Market Fluctuation而把它看成是負面的。事實上,Keyens的看法與Graham完全一致,只是覺得整個市場過度投機便會衝擊企業的正經經營,所以他才說:“Speculators may do no harm as bubbles on a steady stream of enterprise. But the position is serious when enterprise becomes the bubble on a whirlpool of speculation.”
    不知巴黎兄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說的方程式正是我的操作方法。
      把買賣限制在你說的方程式原則之內,這種是做生意買賣概念,對社會是把資金分配到賺多些錢的地方,增進效益,應不算入投機。但一旦調配所因的"市盈率變化+増長率變化"沒有靠譜或想當然的,就會掉入投機陷阱內。

      刪除
  3. 我也認為Capital Appreciation那一部分很可能極容易轉變成Capital Depreciation,所以需要特別小心與長期追踪。喜見巴黎兄持相同看法,謝謝!

    回覆刪除
  4. 凱恩斯是第一個開發長期持有證券的價值投資者,他也跟你一樣認為這種投資對企業的營運非常正面健康,對社會與國家的經濟也非常有益。企業很容易在市場上取得資金,繁榮社會與國家。他每年向他管理的劍橋英皇學院基金會解釋這一點,都能獲得認可,儘管他在某一年會出現基金的虧損而不至於被迫低價賣出。但1938年已經管理了很長時間的另一家國民保險公司的基金會代主席與其他基金會的董事們則不認可他。所以他曾非常感嘆地說出:
    “Worldly wisdom teaches 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

    “The difficulty lies not so much in developing new ideas as in escaping from old ones.”

    回覆刪除
    回覆
    1. 深有同感,但我不敢和泰斗相提並論,
      價投是ㄧ条小眾之路,令人認識某些與多數人認知不同的道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