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一年前我曾經說過AIG會有一個大的Bonus,我試以今天的數字回到從前看看:
30/9/2010有一批買了Accumulator 債券者要被強制轉股 原債券值是US$5,880m,但現只能轉到 7.737M股,每股高達@760元,所以blog友千萬不要玩衍生工具,無論是買或賣的任何一方。
股本值 US$M 股數 每股
1.原來股東 3,487 135.116 @25
2. I kill u later 債券轉首通股 5,880 7.737 @760
3. 聯邦優先股-C系 轉首通股 23,000 562.868 @40.86
----------- ---------- -----------
as at 28-10-2010 32,367 705.721 @45.86
買AIG時的構思
上篇我已經說出AIA、ALICO、南山有US8.7B的隱藏帳值,而早半年,AIA若賣給保誠就有多出現在US5B利潤,因此,原本巴黎這個少股東的每股資產值是可以不止@45.86。
AIA買賣給保誠:
(US32.367B + 隱藏利潤US8.7B+ US$5B) 除以 705.721M股數 = US$65.2/股;
AIA公開上市:
(US32.367B + 隱藏利潤US8.7B) 除以 705.721M股數 = US$58.2/股。
未來的進程
不過我們非常不夠運,AIA賣不到給保誠,還不止,在AIA未上市前,聯邦政府便先定下所有的優先股E及F系的$48.98B總金額的轉換價,以上市前帳面值@45轉成普通股如下,我們的Bonus,就此判了死刑。
股本值 US$M 股數 每股
轉股前 32,367 705.721 @45.86
優先債轉成普通股 48.983 1092.1 @45
----------- ------------ ---------
81,350 1797.821 @45.24
AIA上市後特殊利潤 8,700
---------
上市完畢、還錢完畢 90,000 1791.821 @50.
不過聯邦聯政也送了一個禮給原來及原Acummulator債轉股的共142.85M股的股東,每二股將獲一個以$45元認購的十年Warrant。每個Warrant以$41市價約值$12元。
約以現價41元買入計,又減除6元的warrant值= 實付$35,即是$50元的7折。
以下是變賣資產後AIG的未來利潤:
1. General Insurance = 3.8B
2. Domestic Life = 4.2B
3. Financial Service = 0.2B
4. Other operation = 0.9B
--------
9.1B
AIA 1/3盈利 0.9B
-------
10B
減利息: &
nbsp; 2.7B*
--------
7.3B
ROI= 11%, P/E = 8.6倍,資本比約為13%
結論補充
單從AIA與AIG的P/E或ROI計算,兩者分別不大,以盈利看,AIA的穩定性可能佔優,另一方面即使AIG的股本大增,但AIA的資本比仍然大大高於AIG,有17.3%。
最後,我並不同意CKM001君對AIA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的說法,AIA只是AIG的一個資產,某一方面想,它們的親密性和美國銀行持有建設銀行股票有所分別,但是另一方面看,AIA並沒有涉及任何AIG的CDS或ABC,它從來都只忠於其自身的本業,就等同美銀改變不了建設銀行的既有商業模式。
巴黎不會在此出買、賣、轉股的建議,所有我的分析,都只是有興趣深入研究的Blog友的開始。
*股本大增後可能利息會因評級上升而下跌。
我最喜愛的投資家是Ben Graham和Warren Buffett和他們奉行的價值投資法。 我最喜愛的投資時候是市場恐懼的時刻,因爲恐懼令群衆把一個個機會送給有緣人。 我最憂慮的時候是在一個充滿樂觀情緒的市場,因為多數人的錯誤都在這時發生。
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如何計算AIG賣AIA的賺蝕
巴黎:
以下是AIG的31/3/2010年報的一個節錄,是有關三個要變賣的AIA、ALICO、南山人壽的資產紀錄:
以上可看到,那三個資產的淨值是 US$256.44B-217.84B= US$38.6B。
另一方面,在AIG的Balance Sheet內的Shareholders Equity有一條叫 :
Noncontrolling Interest -- senior preferred interest held b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的US$25.6B數。呢條數,正是在賣出ALICO和現在賣AIA後必要立刻清還的借款。所以AIG的三個待賣的資產的淨餘應是 US$38.6- US$25.6 =US13Billion
這年來,我們都聽到不少AIG的發展的事件薄:
1. 南山曾經以約US$2.3B賣出不果;
2. ALICO以US15B賣出;
3. AIA最多會以約US$20B賣出其2/3股權給公眾。
a) 餘下仍然持有1/3股權值US$10B
三件事圓滿後AIG就有現金 US$37.3B + AIA股票US10B,扣除US$25.6此部分借款,最後還有$11.7B現金+ US10B的AIA股票= 21.7B的資產,較2010-3-31的帳面的US$13B多出$8.7B的應有特殊利潤。
這一次賣資產會引致AIG有一筆US8.7B,約港弊$679億的特殊收益,它應該會引致現有US$80.5B 即港弊6,280億的普通股股本帳值上升約10.8%至7,000億。如果Blog友在Google查AIG,它的市值只有US27.42B,其實Google並未有update AIG的未來重組後的變化,如果Google能夠,就沒有分析員上班了。
AIG的普通股股本一度只有幾百億港弊,它是如何變回HK$7,000億的巨頭呢?下篇談談它的道路將會如何走!
以下是AIG的31/3/2010年報的一個節錄,是有關三個要變賣的AIA、ALICO、南山人壽的資產紀錄:
以上可看到,那三個資產的淨值是 US$256.44B-217.84B= US$38.6B。
另一方面,在AIG的Balance Sheet內的Shareholders Equity有一條叫 :
Noncontrolling Interest -- senior preferred interest held b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的US$25.6B數。呢條數,正是在賣出ALICO和現在賣AIA後必要立刻清還的借款。所以AIG的三個待賣的資產的淨餘應是 US$38.6- US$25.6 =US13Billion
這年來,我們都聽到不少AIG的發展的事件薄:
1. 南山曾經以約US$2.3B賣出不果;
2. ALICO以US15B賣出;
3. AIA最多會以約US$20B賣出其2/3股權給公眾。
a) 餘下仍然持有1/3股權值US$10B
三件事圓滿後AIG就有現金 US$37.3B + AIA股票US10B,扣除US$25.6此部分借款,最後還有$11.7B現金+ US10B的AIA股票= 21.7B的資產,較2010-3-31的帳面的US$13B多出$8.7B的應有特殊利潤。
這一次賣資產會引致AIG有一筆US8.7B,約港弊$679億的特殊收益,它應該會引致現有US$80.5B 即港弊6,280億的普通股股本帳值上升約10.8%至7,000億。如果Blog友在Google查AIG,它的市值只有US27.42B,其實Google並未有update AIG的未來重組後的變化,如果Google能夠,就沒有分析員上班了。
AIG的普通股股本一度只有幾百億港弊,它是如何變回HK$7,000億的巨頭呢?下篇談談它的道路將會如何走!
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AIA & AIG (二)----事實與偏見
巴黎:
最近AIA的上市,一些分析員的言論非常奇妙,他們說,AIA上市隻資的錢不是用於發展,而是AIG還債,然下之意是AIA沒有發展前景。
這些說法我認為全屬不合格的偏見。
這一次集資全為舊股,但是我認為,新舊股也沒有關系,最重要是原則。
市場買賣,永遠有兩方面,有人看好,有人看淡,看淡的人有很多原因,可能賺夠,可能等急錢,可能想要做其它的事。而買入的那方,必定是看好!
今次AIG賣AIA主因正是被聯邦政府迫還錢而賣,但如果聯邦政府不迫還錢,AIG會不會賣呢?那要看兩個東西:
1. 聯邦政府每年要收的利息 X 有多少;
2. AIA能每年要賺的 Y有多少。
如果聯邦債收10%,AIA賺15%,若作價不理想,有傻佬會賣嗎?
第二點是,假如AIG無法不賣AIA,但賣了2/3已足夠付清聯邦債,餘下仍然是AIA大股東,AIG會不發展AIA、而讓生金蛋的雞自生自滅嗎? 又買入的眾大基金的小股東,個個都要賺錢,他們會肯過你嗎?你不做,若是好野,他們就要埋你AIG個份,這是非常明顯的道理,說不是發展的分析員,只要能切身處地想一想,便會明白。
第三點是,這些分析員,可能連AIA資產負債表也沒有看一眼:
2007 2008 2009 2010
稅後盈利 2.58B -0.032 2.4 2.87(估計)
現金 2.6B 4.2B 3.4B 3.22B
直至2010年5月31日止,AIA的US$16.5B資產淨值中包含了US$3.22B的現金或等值項目,約為250億港元,由2007海嘯前的US$2.58B盈利,至2010估計的US$2.87B上升約11%,這筆存在AIA內的現金不正是為發展所用的嗎?
偏見人人也會有,我們亦不是別人肚裡的蟲,所以不要隨意估計別人的想法,而最客觀的分析當然就是要閱讀資料和事實,並和對方的言行夾一夾,那就差不了多少。
最近AIA的上市,一些分析員的言論非常奇妙,他們說,AIA上市隻資的錢不是用於發展,而是AIG還債,然下之意是AIA沒有發展前景。
這些說法我認為全屬不合格的偏見。
這一次集資全為舊股,但是我認為,新舊股也沒有關系,最重要是原則。
市場買賣,永遠有兩方面,有人看好,有人看淡,看淡的人有很多原因,可能賺夠,可能等急錢,可能想要做其它的事。而買入的那方,必定是看好!
今次AIG賣AIA主因正是被聯邦政府迫還錢而賣,但如果聯邦政府不迫還錢,AIG會不會賣呢?那要看兩個東西:
1. 聯邦政府每年要收的利息 X 有多少;
2. AIA能每年要賺的 Y有多少。
如果聯邦債收10%,AIA賺15%,若作價不理想,有傻佬會賣嗎?
第二點是,假如AIG無法不賣AIA,但賣了2/3已足夠付清聯邦債,餘下仍然是AIA大股東,AIG會不發展AIA、而讓生金蛋的雞自生自滅嗎? 又買入的眾大基金的小股東,個個都要賺錢,他們會肯過你嗎?你不做,若是好野,他們就要埋你AIG個份,這是非常明顯的道理,說不是發展的分析員,只要能切身處地想一想,便會明白。
第三點是,這些分析員,可能連AIA資產負債表也沒有看一眼:
2007 2008 2009 2010
稅後盈利 2.58B -0.032 2.4 2.87(估計)
現金 2.6B 4.2B 3.4B 3.22B
直至2010年5月31日止,AIA的US$16.5B資產淨值中包含了US$3.22B的現金或等值項目,約為250億港元,由2007海嘯前的US$2.58B盈利,至2010估計的US$2.87B上升約11%,這筆存在AIA內的現金不正是為發展所用的嗎?
偏見人人也會有,我們亦不是別人肚裡的蟲,所以不要隨意估計別人的想法,而最客觀的分析當然就是要閱讀資料和事實,並和對方的言行夾一夾,那就差不了多少。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朝秦暮楚
巴黎:
筆者極度推崇Blog友看一些春秋戰國的歷史書籍,無論是列國誌這類嚴謹的、還是一些通俗小說,因為當中的一些故事是非常有啟發。
這裡有一個成語,就是出自戰國-----朝秦暮楚。
戰國後期,秦、楚非常強大,時常吞並近週邊的鄰國,因此諸小國就會看風望向,時而依附秦,時而依附楚,求得一時安寧得一時,從不想發憤圖強之長期策略,但後人卻以此故事形容一些反覆無常的人叫朝秦暮楚。
這典故,也可應用如今的投資,有一些人時而說自已使用價值投資,時而說自已用技術投資,美其名說集百家所長,不如說他只是朝秦暮楚,看風駛駝。
看風駛駝的結局,不靠智慧卻趁勢,我們可以以戰國的諸小國的慘淡下場算得到,一殺那的安寧、快樂又怎可能永恆呢!?
那麼集百家所長又有何不好?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是有百家之長,又能受到市場考驗的話,那它就會自然地自成一家,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集諸國最好的人馬在一身的國家,我們不會說李斯是楚國,張儀是魏國,而只會簡稱,所有都是"秦國"之將相。秦國並不是一朝就能掃六合,而是經過春秋、戰國共七百多年先輦耕勞,能受過嚴厲的戰場考驗過,秦始皇只是在臨門補多一腳吧。
投資亦一樣,我們看到芒格、巴菲特自成一格,其實他們兩個都走過Graham理論的每一步,而且也不是一個短日子,芒格說,他們的第一個幾百萬變的二億,就是依從Graham的內在價值理法計算,Blog友可自已計計需要多小年?學行了多少年才能學飛?!
如果閣下是想成為技術派的高手,筆者認為你一點都不應看基本分析,大可以研究人類的行為,心理學等等、等等..。反之如果你要學價值投資,也應一點技術分析也不看,心猿意馬的人,只會看到兩個箭耙。
幾時可以破例呢?就是當你賺了第一個二百萬變二億的資本增值之後(百倍),在百步能穿楊後,並發覺每一頁紙都看到破爛也找不到未來之路的時候。因為在那刻,那時你就手中無劍,心中有劍,草石皆為我所用,並步向另一個自成一派的股神之路了。在此夢想一刻之前的朝秦暮楚,就只會令閣下兩頭不到岸。
股票市場,是"All or Nothing",對手期望盡全力賺一百萬,你不可能用十分之一的力賺十萬,相反,你一是全勝,一是全輸,明白這道理的人,自然不會貿然朝秦暮楚了!
最後,以三幾個月判斷一支股票的短期投機客,這個Blo个不應是你該到的地方,到此反而害了閣下成就你個人大業,而對閣下的問題,筆者也是無能為力回答!
筆者極度推崇Blog友看一些春秋戰國的歷史書籍,無論是列國誌這類嚴謹的、還是一些通俗小說,因為當中的一些故事是非常有啟發。
這裡有一個成語,就是出自戰國-----朝秦暮楚。
戰國後期,秦、楚非常強大,時常吞並近週邊的鄰國,因此諸小國就會看風望向,時而依附秦,時而依附楚,求得一時安寧得一時,從不想發憤圖強之長期策略,但後人卻以此故事形容一些反覆無常的人叫朝秦暮楚。
這典故,也可應用如今的投資,有一些人時而說自已使用價值投資,時而說自已用技術投資,美其名說集百家所長,不如說他只是朝秦暮楚,看風駛駝。
看風駛駝的結局,不靠智慧卻趁勢,我們可以以戰國的諸小國的慘淡下場算得到,一殺那的安寧、快樂又怎可能永恆呢!?
那麼集百家所長又有何不好?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是有百家之長,又能受到市場考驗的話,那它就會自然地自成一家,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集諸國最好的人馬在一身的國家,我們不會說李斯是楚國,張儀是魏國,而只會簡稱,所有都是"秦國"之將相。秦國並不是一朝就能掃六合,而是經過春秋、戰國共七百多年先輦耕勞,能受過嚴厲的戰場考驗過,秦始皇只是在臨門補多一腳吧。
投資亦一樣,我們看到芒格、巴菲特自成一格,其實他們兩個都走過Graham理論的每一步,而且也不是一個短日子,芒格說,他們的第一個幾百萬變的二億,就是依從Graham的內在價值理法計算,Blog友可自已計計需要多小年?學行了多少年才能學飛?!
如果閣下是想成為技術派的高手,筆者認為你一點都不應看基本分析,大可以研究人類的行為,心理學等等、等等..。反之如果你要學價值投資,也應一點技術分析也不看,心猿意馬的人,只會看到兩個箭耙。
幾時可以破例呢?就是當你賺了第一個二百萬變二億的資本增值之後(百倍),在百步能穿楊後,並發覺每一頁紙都看到破爛也找不到未來之路的時候。因為在那刻,那時你就手中無劍,心中有劍,草石皆為我所用,並步向另一個自成一派的股神之路了。在此夢想一刻之前的朝秦暮楚,就只會令閣下兩頭不到岸。
股票市場,是"All or Nothing",對手期望盡全力賺一百萬,你不可能用十分之一的力賺十萬,相反,你一是全勝,一是全輸,明白這道理的人,自然不會貿然朝秦暮楚了!
最後,以三幾個月判斷一支股票的短期投機客,這個Blo个不應是你該到的地方,到此反而害了閣下成就你個人大業,而對閣下的問題,筆者也是無能為力回答!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AIA與AIG的較量
巴黎:
最近AIA路演,各方人馬都發表"專業"意見,我認為,一些較為"專業"意見,內容都是出自招股書,並沒有什麼的大發現,這些都只是10分鐘內的專業意見:
AIA招股書內2007年及20010年的財務數字的分別節錄如下:
2007 2010 (6months)
保單收入 US$ 8,740 $5,113
Profit 2,509 1,368
Shareholders Equity 13,440 16,607
ROE 18.9% 8.23%(6month)
市值 ?? 30,769
假如以AIG的總股量12Billion計,以今一次的發行價HK$19.68,總市值就是$30.77Billion,年回報率就是:
1,368 / 30,769 = 8.9%或11倍市盈率,
而P/B就是:
30,769 / 16,607 = 1.85倍。
最近AIA路演,各方人馬都發表"專業"意見,我認為,一些較為"專業"意見,內容都是出自招股書,並沒有什麼的大發現,這些都只是10分鐘內的專業意見:
AIA招股書內2007年及20010年的財務數字的分別節錄如下:
2007 2010 (6months)
保單收入 US$ 8,740 $5,113
Profit 2,509 1,368
Shareholders Equity 13,440 16,607
ROE 18.9% 8.23%(6month)
市值 ?? 30,769
假如以AIG的總股量12Billion計,以今一次的發行價HK$19.68,總市值就是$30.77Billion,年回報率就是:
1,368 / 30,769 = 8.9%或11倍市盈率,
而P/B就是:
30,769 / 16,607 = 1.85倍。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悟-----
巴黎:
不知其它Blog友有否我的經驗,還未看"Security Analysis"的首頁,就想找Graham的組合看看,並嘗試以此快速判斷全書是否好書。
幸好Graham沒有公報他的組合,否則我就不知道自已在看過他的回報後(不論是好或不好),能否在沒有先入為主的心態下持平地學習價值投資法。
我後來明白Graham不給自已組合的寫法的好處,所以我也不公告自已的組合,這種做法也有另一個優點-----不會受到追求投資功力的名聲而做假的引誘。簡單D說,就是為表達自已長短期回報俱佳而老作組合成績。
價值投資法並不注重短期回報,但也不能脫離現實,無論股票價格短期如何可能受不理性的影響,長期而言,價格必定反映股票的內在價值,否則價值投資法就毫無說服力。你很難說服其它人,一支長期下跌的股票是有投資價值。
怎樣才算長期呢?巴菲特說3年。
有一些朋友,不要說三年,三個星期,甚至三日也嫌長,他們不會看你提供的數字、分析方法的邏輯,只會以股價的短期上落代替其本人的思考,類似這種想法的回文,不可能制造巴黎和這些朋友討論的空間。
我也發現,只要自已公開買了什麼,賣了什麼,我就建造了一個芒格說的心理誤判區域給自已,巴菲特說,公開自已對某支股的看法是一個危險、錯誤,我也深深體會如是。
因此我決定不會再在Blog內說自已買或賣了某支股票。
在將來,我盡可能也會跟隨Graham寫作的風格,只著重書中的原則、邏輯、技巧和例子。我認為這種寫blog風格,對真正想學習價值投資法的有志Blog友只會有益,同時與一些認真以股票作投資而非投機的朋友討論也並沒有懷處, 唯一一樣的損失可能是吸引不到一些眼球,但琴是彈給知音人而非牛聽,所以,這也不是懷事。
我並不能和Graham的知識和經驗相提並論,所
以我常常說,最好的學習方法還是Blog友自已看原書後到此大家討論,這樣你才不會因為巴黎自已個人分析的技巧的功夫,而誤判價值投資法的功效。
不知其它Blog友有否我的經驗,還未看"Security Analysis"的首頁,就想找Graham的組合看看,並嘗試以此快速判斷全書是否好書。
幸好Graham沒有公報他的組合,否則我就不知道自已在看過他的回報後(不論是好或不好),能否在沒有先入為主的心態下持平地學習價值投資法。
我後來明白Graham不給自已組合的寫法的好處,所以我也不公告自已的組合,這種做法也有另一個優點-----不會受到追求投資功力的名聲而做假的引誘。簡單D說,就是為表達自已長短期回報俱佳而老作組合成績。
價值投資法並不注重短期回報,但也不能脫離現實,無論股票價格短期如何可能受不理性的影響,長期而言,價格必定反映股票的內在價值,否則價值投資法就毫無說服力。你很難說服其它人,一支長期下跌的股票是有投資價值。
怎樣才算長期呢?巴菲特說3年。
有一些朋友,不要說三年,三個星期,甚至三日也嫌長,他們不會看你提供的數字、分析方法的邏輯,只會以股價的短期上落代替其本人的思考,類似這種想法的回文,不可能制造巴黎和這些朋友討論的空間。
我也發現,只要自已公開買了什麼,賣了什麼,我就建造了一個芒格說的心理誤判區域給自已,巴菲特說,公開自已對某支股的看法是一個危險、錯誤,我也深深體會如是。
因此我決定不會再在Blog內說自已買或賣了某支股票。
在將來,我盡可能也會跟隨Graham寫作的風格,只著重書中的原則、邏輯、技巧和例子。我認為這種寫blog風格,對真正想學習價值投資法的有志Blog友只會有益,同時與一些認真以股票作投資而非投機的朋友討論也並沒有懷處, 唯一一樣的損失可能是吸引不到一些眼球,但琴是彈給知音人而非牛聽,所以,這也不是懷事。
我並不能和Graham的知識和經驗相提並論,所
以我常常說,最好的學習方法還是Blog友自已看原書後到此大家討論,這樣你才不會因為巴黎自已個人分析的技巧的功夫,而誤判價值投資法的功效。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芒格的智慧
巴黎:
很高興看到芒格的書,令我改變得最大是他說的集中買入。
這個集中而不分散策略的起始動機,可能和一些朋友的老是想賺大錢要一煲煲中的想法不同。
我的感受是,當發現一些表面很合價值投資標准的股票,要有一個可能會投資一半資金在它身上、而非只是少少資金然後分散的心態。
前者會驅動投資人更往深一層全方位探究這支證券,例如如果我一開始有這種想法,我可能會更深入分析聯邦政府在AIG投資的C、D、E、F系的優先股每份合同的轉股詳盡比例、條件,並知道、很有信心最後會有$80Billion的總股本支持這個只有1Billion 的AVF票據,使AVG等到聯邦債券般無風險而應大舉把七成資金買入它!(AVF從13.5元上升至近期的24.5元,每年派4次息共US$1.89)。
我記得多年前我的上司入股公司時的情景,那時他非常緊張,我們把多年的數字、分析研究,又請教很多會計師,雖然我一直跟著這盆數,但我的上司仍誠惶誠恐,因為那筆資金佔了他的個人資產很重要部份,最後我們一起弄了一個多月。
如果你沒有我的上司那種心態,如果你沒有由頭到尾,再由尾返回頭來回核証,去掌握其財務價值,你不要集中投資,這對你毫無益處。
芒格把因為要分散,所以要找多些其它股票的籍口消滅了。沒有這個籍口,巴黎只得從新更深層次分析自已的組合的每支股票,並對所有有關的財務資料恭恭敬敬地分析,就如自已要加入那間公司一樣。
其實買股票不就應有這心態嗎?!
很高興看到芒格的書,令我改變得最大是他說的集中買入。
這個集中而不分散策略的起始動機,可能和一些朋友的老是想賺大錢要一煲煲中的想法不同。
我的感受是,當發現一些表面很合價值投資標准的股票,要有一個可能會投資一半資金在它身上、而非只是少少資金然後分散的心態。
前者會驅動投資人更往深一層全方位探究這支證券,例如如果我一開始有這種想法,我可能會更深入分析聯邦政府在AIG投資的C、D、E、F系的優先股每份合同的轉股詳盡比例、條件,並知道、很有信心最後會有$80Billion的總股本支持這個只有1Billion 的AVF票據,使AVG等到聯邦債券般無風險而應大舉把七成資金買入它!(AVF從13.5元上升至近期的24.5元,每年派4次息共US$1.89)。
我記得多年前我的上司入股公司時的情景,那時他非常緊張,我們把多年的數字、分析研究,又請教很多會計師,雖然我一直跟著這盆數,但我的上司仍誠惶誠恐,因為那筆資金佔了他的個人資產很重要部份,最後我們一起弄了一個多月。
如果你沒有我的上司那種心態,如果你沒有由頭到尾,再由尾返回頭來回核証,去掌握其財務價值,你不要集中投資,這對你毫無益處。
芒格把因為要分散,所以要找多些其它股票的籍口消滅了。沒有這個籍口,巴黎只得從新更深層次分析自已的組合的每支股票,並對所有有關的財務資料恭恭敬敬地分析,就如自已要加入那間公司一樣。
其實買股票不就應有這心態嗎?!
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不要開一張空白支票----麥當勞之五(完)
巴黎:
上回談到麥記把大量的現金盈利用作回購,以下是從回購產生的股數量變化對每股盈利變化影響的分析方法,步驟如下:.
先準備股數量攤薄變化數字
2000年12月31日起始的淨股數量為1,305(m)股,假如你買了10%, 130.5(m)股,你9年來
其每股的利潤會因回購而上升,若沒有回購會攤薄如下:
<---------股數變化-----> <------利益值上升/下降-->
新發行 回購 回購策略 不回購策略
股數 攤薄後 股數 攤薄後
2001 11.9 (36.1) 1280.8 10.19% 1316.9 9.87%
2002 13.1 (25.6) 1268.3 10.29 1330 9.81
2003 12.6 (18.9) 1262 10.34 1342.6 9.72
2004 30.2 (22.2) 1269.6 10.28 1372.8 9.51
2005 32.8 (39.5) 1263.3 10.33 1405.6 9.28
2006 38.9 (98.4) 1203.8 10.84 1444.5 9.03
2007 38.7 (77.1) 1165.4 11.20 1483.2 8.80
2008 19.7 (69.7) 1115.4 11.7 1502.9 8.683
2009 11.7 (50.3) 1076.8 12.12 1514.6 8.616
1.求得股東權益值變化
若你2000年有10%權益,多年來你股票價值上升了84.8%,9年的複式回報是7%
權益值 股數 每股值 130股分得
2000 $9204 1305 $7.05 $ 920m
2009 $14033 1076 $13.04 1700m
2.然後是計股息率
總股息 按股數分得
2001 288 29.3
2002 297 30.6
2003 504 52.1
2004 695 71.5
2005 842 87
2006 1217 131.9
2007 1766 197.8
2008 1823 213
2009 2235 271
-------
9667
多年的股息連同上述權益值的7%,
以現有管理層的回購策略的總複式回報率為15.14%
3.並比較每年獨立的ROE
根據我們上回分析的ROE,麥記每年約有25%,比較這IRR的13.36%,顯然當中有些事情我們遺漏了。
4.觀察股東權益值變化表找出原因
我們已知ROE和IRR的相差主要原因是因為管理層多年來不斷以盈利的現金回購股票,我們要問的問題是,假如改變這策略,IRR能否增大,能否較原來管理層更好。
策略一:不回購,並全派息:
根據年報顯示,9年來回購總用現金是$18551,若這些錢全派息,就會是原來派了息$9667的2.919倍
不回購股票被攤薄後收息如下:
新股息 按新攤薄股分得
2001 840 9.9%= 83.2
2002 866 9.81%=85
2003 1471 9.72%=143
2004 2028 9.51%=193
2005 2457 9.28%=228
2006 3552 9.03%=320
2007 5154 8.8%=454
2008 5321 8.68%=462
2009 6524 8.82%=575
2009 權益值分得 = 1209
9年間不回購的策略的IRR= 23.21%
策略二:只回購新發行的股數,餘下的現金全派息:
因為發認股權給管理層的關系,麥記要不斷預備新股。所以我們需要動用8,084m在市場上回購同等數量的股票,令股量在9年間也能維持在1305m股,而所有原股東的權益也不會被攤薄,和原來相同:
回購量 回購價 總現金
2001 11.9 $30.2 358.
2002 13.1 $26.8 351.
2003 12.6 $23.2 292
2004 30.2 $27.3 824
2005 32.8 $31.1 1020
2006 38.9 $37.8 1470
2007 38.7 $51.2 1981
2008 19.7 $57.1 1125
2009 11.7 $56.7 663
-------
$ 8084m
原有回購策略動用了$18,550m,所以現在我們的新策略會剩餘了$10,466現金,若把它全派息,加上原股息,總息就會是原來9667的2.083倍
保持回購至1305m股量,原股東收息如下:
新股息 按新攤薄股分得
2001 600 10%= 60
2002 618 10%=62
2003 1050 10%=105
2004 1447 10%=145
2005 1753 10%=175
2006 2535 10%=254
2007 3678 10%=368
2008 3797 10%=380
2009 4655 10%=466
2009 權益值分得 = 1403
9年間維持原有股數量1305M的回購的策略的IRR= 20.25%
回購行為是層壓式的數字遊戲
市 場上大份部的回購行為,除非常情況下,基本上都是損害股東利益,但為何管理層仍樂於使用?其中一個原因是,回購後的每股回報、ROE,計數上的確會上升。 可是,這些數字的上升,實際是由股東的另一個袋支付,而幾乎所有的左袋上升了半斤,股東的另一個右袋都必定下跌至少是十兩或以上,因為年報是看不到股東的 另一個袋的減少,所以管理層是樂於使用。
結論.
任何投資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股票持有人的財富上升,直覺說是必定和每股盈利的數字有關,但我們這幾篇便証明實非如是。
我們從最初的一二篇,看到麥記的獨特競爭能力、後又看到擴大這獨特能力店鋪租金入息所受的限制(可能是管理層能力,亦可能是市場吸收力)、又看到浪費資金選用錯誤回購策略引致股東的財富流失。我以巴老的一句對卡夫收購吉百利時警惕股東的一句話總結:
-------"不要開一張空白的支票"--------
(給卡夫管理層寫他們自已喜愛的收購定價銀碼)
回購自已的股票或收購任何其它公司都是一樣,而麥記有這樣好的ROE,10年間的P/E都只是維持在約12倍--25倍,尤其近年只是12-18倍,這或反映管理層錯誤回購策略的影響,股息的影響可想而知是如何重要!
上回談到麥記把大量的現金盈利用作回購,以下是從回購產生的股數量變化對每股盈利變化影響的分析方法,步驟如下:.
先準備股數量攤薄變化數字
2000年12月31日起始的淨股數量為1,305(m)股,假如你買了10%, 130.5(m)股,你9年來
其每股的利潤會因回購而上升,若沒有回購會攤薄如下:
<---------股數變化-----> <------利益值上升/下降-->
新發行 回購 回購策略 不回購策略
股數 攤薄後 股數 攤薄後
2001 11.9 (36.1) 1280.8 10.19% 1316.9 9.87%
2002 13.1 (25.6) 1268.3 10.29 1330 9.81
2003 12.6 (18.9) 1262 10.34 1342.6 9.72
2004 30.2 (22.2) 1269.6 10.28 1372.8 9.51
2005 32.8 (39.5) 1263.3 10.33 1405.6 9.28
2006 38.9 (98.4) 1203.8 10.84 1444.5 9.03
2007 38.7 (77.1) 1165.4 11.20 1483.2 8.80
2008 19.7 (69.7) 1115.4 11.7 1502.9 8.683
2009 11.7 (50.3) 1076.8 12.12 1514.6 8.616
1.求得股東權益值變化
若你2000年有10%權益,多年來你股票價值上升了84.8%,9年的複式回報是7%
權益值 股數 每股值 130股分得
2000 $9204 1305 $7.05 $ 920m
2009 $14033 1076 $13.04 1700m
2.然後是計股息率
總股息 按股數分得
2001 288 29.3
2002 297 30.6
2003 504 52.1
2004 695 71.5
2005 842 87
2006 1217 131.9
2007 1766 197.8
2008 1823 213
2009 2235 271
-------
9667
多年的股息連同上述權益值的7%,
以現有管理層的回購策略的總複式回報率為15.14%
3.並比較每年獨立的ROE
根據我們上回分析的ROE,麥記每年約有25%,比較這IRR的13.36%,顯然當中有些事情我們遺漏了。
4.觀察股東權益值變化表找出原因
我們已知ROE和IRR的相差主要原因是因為管理層多年來不斷以盈利的現金回購股票,我們要問的問題是,假如改變這策略,IRR能否增大,能否較原來管理層更好。
策略一:不回購,並全派息:
根據年報顯示,9年來回購總用現金是$18551,若這些錢全派息,就會是原來派了息$9667的2.919倍
不回購股票被攤薄後收息如下:
新股息 按新攤薄股分得
2001 840 9.9%= 83.2
2002 866 9.81%=85
2003 1471 9.72%=143
2004 2028 9.51%=193
2005 2457 9.28%=228
2006 3552 9.03%=320
2007 5154 8.8%=454
2008 5321 8.68%=462
2009 6524 8.82%=575
2009 權益值分得 = 1209
9年間不回購的策略的IRR= 23.21%
策略二:只回購新發行的股數,餘下的現金全派息:
因為發認股權給管理層的關系,麥記要不斷預備新股。所以我們需要動用8,084m在市場上回購同等數量的股票,令股量在9年間也能維持在1305m股,而所有原股東的權益也不會被攤薄,和原來相同:
回購量 回購價 總現金
2001 11.9 $30.2 358.
2002 13.1 $26.8 351.
2003 12.6 $23.2 292
2004 30.2 $27.3 824
2005 32.8 $31.1 1020
2006 38.9 $37.8 1470
2007 38.7 $51.2 1981
2008 19.7 $57.1 1125
2009 11.7 $56.7 663
-------
$ 8084m
原有回購策略動用了$18,550m,所以現在我們的新策略會剩餘了$10,466現金,若把它全派息,加上原股息,總息就會是原來9667的2.083倍
保持回購至1305m股量,原股東收息如下:
新股息 按新攤薄股分得
2001 600 10%= 60
2002 618 10%=62
2003 1050 10%=105
2004 1447 10%=145
2005 1753 10%=175
2006 2535 10%=254
2007 3678 10%=368
2008 3797 10%=380
2009 4655 10%=466
2009 權益值分得 = 1403
9年間維持原有股數量1305M的回購的策略的IRR= 20.25%
回購行為是層壓式的數字遊戲
市 場上大份部的回購行為,除非常情況下,基本上都是損害股東利益,但為何管理層仍樂於使用?其中一個原因是,回購後的每股回報、ROE,計數上的確會上升。 可是,這些數字的上升,實際是由股東的另一個袋支付,而幾乎所有的左袋上升了半斤,股東的另一個右袋都必定下跌至少是十兩或以上,因為年報是看不到股東的 另一個袋的減少,所以管理層是樂於使用。
結論.
任何投資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股票持有人的財富上升,直覺說是必定和每股盈利的數字有關,但我們這幾篇便証明實非如是。
我們從最初的一二篇,看到麥記的獨特競爭能力、後又看到擴大這獨特能力店鋪租金入息所受的限制(可能是管理層能力,亦可能是市場吸收力)、又看到浪費資金選用錯誤回購策略引致股東的財富流失。我以巴老的一句對卡夫收購吉百利時警惕股東的一句話總結:
-------"不要開一張空白的支票"--------
(給卡夫管理層寫他們自已喜愛的收購定價銀碼)
回購自已的股票或收購任何其它公司都是一樣,而麥記有這樣好的ROE,10年間的P/E都只是維持在約12倍--25倍,尤其近年只是12-18倍,這或反映管理層錯誤回購策略的影響,股息的影響可想而知是如何重要!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有可能永遠地複式增長嗎?麥當勞完結篇(四)
巴黎:
大量買進平宜地,插個麥記牌,不就是最好的策略嗎?
2009 2008 2007 2006
租金毛收入(外店) 4841 4613 4177 3756
自店 2380 2570 2496 2260
扣除物業折舊後總收入 5460 5453 5056 4526
租金回報率 25% 27% 24% 23%
如果麥記的地產租金回報率有以上的高回報,那麼大量買進平宜地,之後裝修,插個麥記牌,不就是最好的策略嗎?
租金要有漢堡包的經濟活動支持
現實是,麥記的租金限制的難度,較純地產企業可能更大: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地產資產(M) 21531 20256 20984 19438 19573 20703 19924
總漢堡包銷售 72386 70692 63554 57460 53639 50807 45924
比例 3.36 3.5 3.02 2.96 2.74 2.45 2.3
從這組數字顯示,每一蚊的地產資產,約需要有3倍上下的漢堡包的經濟活動支持。例如,假如把2009年的地產資產增大2% = $410M,實際上公司便要管理因而上升的漢堡包經濟活動的US$1,336M的控制力 =(21,531+410)x3.36 - 72,386M。
管理層未能達到自定的目標的影響
麥記管理層早定下每年以2%增長店鋪數目的目標,可惜多年來一直落後這目標。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目標 (間) 35,466 34,771 34,089 33,421 32,765 32,123 31,493 30,876
店鋪數目 32,478 31,697 31,377 31,046 30,766 30,496 30,824 30,876
以如此大的經濟體的企業,不可能無窮無畫的增長,市場短時間未能接納目標規模,其實也不一定令股票沒有吸引力,正因麥記每年有大量的現金流不需要為發展不到的規模而保留這些盈餘,大可派回給股東,以上面2009年的21.531Billion的地產資產,就能有25%的現金盈利=6.4Billion入息。(麥記2009年除稅前盈利為6,487,稅後盈利是4,551,所以這些數字是互相交差証明得到)
麥記是如何處理盈餘?
除稅後 盈餘 回購
盈利 - 派息 = 保留 股票
2001 1637 (288) 1349 (1090)
2002 893 (297) 596 (686)
2003 1471 (504) 967 (438)
2004 2279 (695) 1584 (605)
2005 2602 (842) 1760 (1228)
2006 3544 (1217) 2327 (3718)
2007 2395 (1766) 629 (3948)
2008 4313 (1823) 2490 (3980)
2009 4551 (2235) 2316 (2854)
上述數字顯示,麥記多年來幾乎把盈利現金回購自已股票,而只派不高比例的股息,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既然不能話買物業便買,那麼餘下的現金,就只能坐在那裡。而全數回購股票,是一般小戶說的股價支持行動,屬於好消息,不是嗎?
下篇將會是麥記的最後一篇,這篇會說明,為何回購股票不是好現象?為何如果不知股數量的變化,沒有資格玩投資遊戲?又如何判斷企業的財務長的能力?
大量買進平宜地,插個麥記牌,不就是最好的策略嗎?
2009 2008 2007 2006
租金毛收入(外店) 4841 4613 4177 3756
自店 2380 2570 2496 2260
扣除物業折舊後總收入 5460 5453 5056 4526
租金回報率 25% 27% 24% 23%
如果麥記的地產租金回報率有以上的高回報,那麼大量買進平宜地,之後裝修,插個麥記牌,不就是最好的策略嗎?
租金要有漢堡包的經濟活動支持
現實是,麥記的租金限制的難度,較純地產企業可能更大: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地產資產(M) 21531 20256 20984 19438 19573 20703 19924
總漢堡包銷售 72386 70692 63554 57460 53639 50807 45924
比例 3.36 3.5 3.02 2.96 2.74 2.45 2.3
從這組數字顯示,每一蚊的地產資產,約需要有3倍上下的漢堡包的經濟活動支持。例如,假如把2009年的地產資產增大2% = $410M,實際上公司便要管理因而上升的漢堡包經濟活動的US$1,336M的控制力 =(21,531+410)x3.36 - 72,386M。
管理層未能達到自定的目標的影響
麥記管理層早定下每年以2%增長店鋪數目的目標,可惜多年來一直落後這目標。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目標 (間) 35,466 34,771 34,089 33,421 32,765 32,123 31,493 30,876
店鋪數目 32,478 31,697 31,377 31,046 30,766 30,496 30,824 30,876
以如此大的經濟體的企業,不可能無窮無畫的增長,市場短時間未能接納目標規模,其實也不一定令股票沒有吸引力,正因麥記每年有大量的現金流不需要為發展不到的規模而保留這些盈餘,大可派回給股東,以上面2009年的21.531Billion的地產資產,就能有25%的現金盈利=6.4Billion入息。(麥記2009年除稅前盈利為6,487,稅後盈利是4,551,所以這些數字是互相交差証明得到)
麥記是如何處理盈餘?
除稅後 盈餘 回購
盈利 - 派息 = 保留 股票
2001 1637 (288) 1349 (1090)
2002 893 (297) 596 (686)
2003 1471 (504) 967 (438)
2004 2279 (695) 1584 (605)
2005 2602 (842) 1760 (1228)
2006 3544 (1217) 2327 (3718)
2007 2395 (1766) 629 (3948)
2008 4313 (1823) 2490 (3980)
2009 4551 (2235) 2316 (2854)
上述數字顯示,麥記多年來幾乎把盈利現金回購自已股票,而只派不高比例的股息,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既然不能話買物業便買,那麼餘下的現金,就只能坐在那裡。而全數回購股票,是一般小戶說的股價支持行動,屬於好消息,不是嗎?
下篇將會是麥記的最後一篇,這篇會說明,為何回購股票不是好現象?為何如果不知股數量的變化,沒有資格玩投資遊戲?又如何判斷企業的財務長的能力?
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
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巴黎:
前天,前任總說美國大發銀紙會引發泡沫,提醒投資敢者小心。
老實說,即使不亂發銀紙,隻股幾十倍P/E,你都要小心,我不會理呢D宏觀理論,邊D人理呢?看圖表分析的人、投機客吧!
張五常教授說,他不懂宏觀經濟理論,他只是把微觀的加起來。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舉一個例,如果你是微觀中的一條光棍,聽到中國的銀行要大開水喉,你會點??
我們偉大的祖國2008-2009年放了一萬億,遇不到光棍?
當然,我不是說中國沒有優質企業,你們應該不買中國股票,而是,至小做一些準備,例如,買一些少點借貸的企業,雖然小了槓杆效應,股票上升的潛力少了很多,例如中綠要比超大借貸大,所以即使中綠的資產回報不及超大,其槓杆效應令股本賺得多過超大,因而跑勝後者。
以這種微觀看經濟、選股,你就不會怕明天突然一些銀行出現大量壞帳,自已的股票借貸會受影響而大跌,無覺好睡!
回頭說,為什麼美國要大發銀紙呢?!情況和任總說的相反,美國經濟一點泡也沒有!股票市值大幅被低估。政府要吹起個市回到正常合理水平。
奇妙的是,所有的分析員都說,美國印的錢會撲入亞洲,是嗎?你以為那些是愚蠢錢?現在亞洲貨幣已經如此強,亞洲股票估值"相對"美國也如此高,你以為那些基金經理是白癡兒童?!你以為他們印銀紙是為亞洲的傻瓜利益?!
用點腦吧,做一點最好的準備,永遠不會遲,而最好的準備,就是認真分析要買的股票的基礎!!
基礎的股票不會在大跌市下跌的嗎?這是投機客窒基礎分析人最興用的說話。
財富是相對的,人地下跌5成,你下跌2成,和人地升2成,你升9成,你的財富效應都是相同地高於眾人6成,你應該無論升跌市也一樣開心!
前天,前任總說美國大發銀紙會引發泡沫,提醒投資敢者小心。
老實說,即使不亂發銀紙,隻股幾十倍P/E,你都要小心,我不會理呢D宏觀理論,邊D人理呢?看圖表分析的人、投機客吧!
張五常教授說,他不懂宏觀經濟理論,他只是把微觀的加起來。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舉一個例,如果你是微觀中的一條光棍,聽到中國的銀行要大開水喉,你會點??
我們偉大的祖國2008-2009年放了一萬億,遇不到光棍?
當然,我不是說中國沒有優質企業,你們應該不買中國股票,而是,至小做一些準備,例如,買一些少點借貸的企業,雖然小了槓杆效應,股票上升的潛力少了很多,例如中綠要比超大借貸大,所以即使中綠的資產回報不及超大,其槓杆效應令股本賺得多過超大,因而跑勝後者。
以這種微觀看經濟、選股,你就不會怕明天突然一些銀行出現大量壞帳,自已的股票借貸會受影響而大跌,無覺好睡!
回頭說,為什麼美國要大發銀紙呢?!情況和任總說的相反,美國經濟一點泡也沒有!股票市值大幅被低估。政府要吹起個市回到正常合理水平。
奇妙的是,所有的分析員都說,美國印的錢會撲入亞洲,是嗎?你以為那些是愚蠢錢?現在亞洲貨幣已經如此強,亞洲股票估值"相對"美國也如此高,你以為那些基金經理是白癡兒童?!你以為他們印銀紙是為亞洲的傻瓜利益?!
用點腦吧,做一點最好的準備,永遠不會遲,而最好的準備,就是認真分析要買的股票的基礎!!
基礎的股票不會在大跌市下跌的嗎?這是投機客窒基礎分析人最興用的說話。
財富是相對的,人地下跌5成,你下跌2成,和人地升2成,你升9成,你的財富效應都是相同地高於眾人6成,你應該無論升跌市也一樣開心!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麥多勞是如何管?(三)
巴黎:
不能盲目控制成本
管一間公司,最重要是如何管好一些最難管的呀公費用。
筆者聽過一個福特氣車經理取笑會計佬只懂Cut Cut Cut成本的笑話,那個經理說,關掉所有工廠,就是最減成本的方法。這個笑話,一直是筆者後來在工作上的警醒,做任何成本的控制,千萬要以大局為前提。
盯實呀公費用的目的
麥記的呀公費在年報中是以"銷售、總務、行政費用"一條大數出,當中包括大筆廣告費。
這些呀公費,以2006, 2005 年度算是整個麥記的平均營業額4%,麥記以收取Franchised 店 5%的營業額 Royalties,作為厘補支出。
從表面看,只剛剛夠厘補這些費用成本,一個不留神,這微薄的1%Margin,隨時失掉。可以想像Franchised店東,理論上,是零付費,因為單以自已個體能力,是沒有辦法以這個費用,顧用這種健全的管理和推廣,又見效的制度。
麥記制度的理念和方向
麥記這種"Royalties = Selling , General & Admin Expenses"呀公費用的設想有兩個好處:
一:加快正循環
沒有第二間漢堡包牌子企業以這個價錢能夠和麥記競爭提供同等名牌效力,麥記便能加快正循環,增加店鋪數目,又會反過來增加名牌力;
二:防止惡性循環有一個5%指標,會防止麥記盲目擴張,尾大不掉,弄得行政費用高過5%,然後走去加Franchised費用,又令Franchised店賺不到錢後退出,銷貨下跌,行政費用佔的百份比更大,形成惡性循環。
詳細分攤各部門費用的重要
我前文的拉丁美洲的行政費用4%正是引2006年環球總平均數。但麥記的經理是何等人呢?他們把行政費用分攤到不同的地區,而真正拉丁美洲的費用,以2005, 2006計,約為7%,高於環球的4%,如下:
拉丁地區營業額(百萬美元): 2006 2005
1570間自家管 1552 1237
85間Franchised店 890 750
--------- -------
2442 1887
行政費 159 138
% 6.5% 7.3%
出現了這些與制道背道而馳的數據,麥記選擇把引刀一快,賣斷它,並交給重視自已荷包的Franchisee自已管。我不是內部職員,不知那筆行政費用能否再細分為自已店和Franchised店,而我也想追看完成交易後的拉丁業務如何,可惜麥記只把它包括在其它部門內,不復見於2007之後的年報,只能給環球數字分析:
2009 2008 2007 2006
環球營業額(百萬美元): $72386 70692 63554 57460
總行政費 2234 2355 2367 2338
% 3.1% 3.3% 3.7% 4%
總舖數目 32478 31967 31377 31766
往收租股的道路走
如果Royalties的收入,被認定為只用作厘補行政等費用支出的策略,Blog友或應明白,麥記所賺的錢,主要就是依靠來自由全球大量舖店數目引致的名牌效應,繼而引動人流,做旺原本位置是低價值的物業,後賺取豐厚的高價值物業應得的租金。
有堅深的護城河,不一定是個好的投資
下回巴黎會細說麥記的地產業務回報分析、與及麥記的管理層如何白白花掉股東的豐厚利潤,並且會說說我從Graham價值投資學到的第一個知識,這個知識如何令我評估好的企業,即使如麥記,有如此堅深的護城河,也未必是一個吸引的價值投資!
不能盲目控制成本
管一間公司,最重要是如何管好一些最難管的呀公費用。
筆者聽過一個福特氣車經理取笑會計佬只懂Cut Cut Cut成本的笑話,那個經理說,關掉所有工廠,就是最減成本的方法。這個笑話,一直是筆者後來在工作上的警醒,做任何成本的控制,千萬要以大局為前提。
盯實呀公費用的目的
麥記的呀公費在年報中是以"銷售、總務、行政費用"一條大數出,當中包括大筆廣告費。
這些呀公費,以2006, 2005 年度算是整個麥記的平均營業額4%,麥記以收取Franchised 店 5%的營業額 Royalties,作為厘補支出。
從表面看,只剛剛夠厘補這些費用成本,一個不留神,這微薄的1%Margin,隨時失掉。可以想像Franchised店東,理論上,是零付費,因為單以自已個體能力,是沒有辦法以這個費用,顧用這種健全的管理和推廣,又見效的制度。
麥記制度的理念和方向
麥記這種"Royalties = Selling , General & Admin Expenses"呀公費用的設想有兩個好處:
一:加快正循環
沒有第二間漢堡包牌子企業以這個價錢能夠和麥記競爭提供同等名牌效力,麥記便能加快正循環,增加店鋪數目,又會反過來增加名牌力;
二:防止惡性循環有一個5%指標,會防止麥記盲目擴張,尾大不掉,弄得行政費用高過5%,然後走去加Franchised費用,又令Franchised店賺不到錢後退出,銷貨下跌,行政費用佔的百份比更大,形成惡性循環。
詳細分攤各部門費用的重要
我前文的拉丁美洲的行政費用4%正是引2006年環球總平均數。但麥記的經理是何等人呢?他們把行政費用分攤到不同的地區,而真正拉丁美洲的費用,以2005, 2006計,約為7%,高於環球的4%,如下:
拉丁地區營業額(百萬美元): 2006 2005
1570間自家管 1552 1237
85間Franchised店 890 750
--------- -------
2442 1887
行政費 159 138
% 6.5% 7.3%
出現了這些與制道背道而馳的數據,麥記選擇把引刀一快,賣斷它,並交給重視自已荷包的Franchisee自已管。我不是內部職員,不知那筆行政費用能否再細分為自已店和Franchised店,而我也想追看完成交易後的拉丁業務如何,可惜麥記只把它包括在其它部門內,不復見於2007之後的年報,只能給環球數字分析:
2009 2008 2007 2006
環球營業額(百萬美元): $72386 70692 63554 57460
總行政費 2234 2355 2367 2338
% 3.1% 3.3% 3.7% 4%
總舖數目 32478 31967 31377 31766
往收租股的道路走
如果Royalties的收入,被認定為只用作厘補行政等費用支出的策略,Blog友或應明白,麥記所賺的錢,主要就是依靠來自由全球大量舖店數目引致的名牌效應,繼而引動人流,做旺原本位置是低價值的物業,後賺取豐厚的高價值物業應得的租金。
有堅深的護城河,不一定是個好的投資
下回巴黎會細說麥記的地產業務回報分析、與及麥記的管理層如何白白花掉股東的豐厚利潤,並且會說說我從Graham價值投資學到的第一個知識,這個知識如何令我評估好的企業,即使如麥記,有如此堅深的護城河,也未必是一個吸引的價值投資!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二)
巴黎:
我不是想挖別人的陰私,如果Blog友看過我的企業分析的認真,你或會相信巴黎有能力可以核對網上的Blog主公開的所謂賺錢紀錄有幾分是真,有幾分是假。
是的,我的過去工作就是做發掘企業複雜的不當行為,做假。這類經驗令我有能力、和有耐性看出一些"可能"是做數的數字。
雖然我過去的工作是做衰人,不過最後的大衰人總都是我尊敬的大老板做。我非常懷念大老板信任自已的日子,得到一個又聰明、又能幹、又對Partner公平的大老細的信任,你就會明白誠實是一個最值得運用的策略,因為,較自已聰明的人實在太多了,你不值得冒被人識破大話的險。
黃師傅最近出文說有一位誠實的Blog主,說這位Blog主一開始就公開自已的組合。我從來都懷疑一些不以基本研究的方法但又能賺到錢的Blog。我認為想學習別人的投資法的Blog友要小心,若你連分辨這些出貓能力粗糙的Blog主也沒把握,你又如果分得出精明得多的上市公司內線人出貓呢?!
黃師傅推薦那位仁兄真是非常神奇,他會定時出自已的組合,可是他永遠能夠在那期間找到最高價沽出,如果他的組合是上升,他也不會在定時報告中說已沽貨,一個既會炒短線的投機人能夠分身不沽長線貨,我是很服其人是可以左手打右手,左心打右心,左腦打右腦。老實說,我從未試過能在最高價沽貨這樣好運,我的中銀香港就越沽越升,但如果是一個月後才報告一次,我會選$25.9元沽,看清楚,是我會選,而不是我真正能在那個價沽。
自已唯一次好運是PMI,幸好,我每次入貨前總是在Blog站先出口術,沽貨一二天後也說出來,當然PMI咁威、咁好運,我實留低交易副本自我陶醉一番。
我只check了那仁兄的2005年12月-2006年1月,及2008年12月-2009年1月當中全部5個交易,或者都只是意外地巴黎check到吧,或者只是這5個交易全以最高價,而其它巴黎沒有check的時間的交易都不是在最高價賣出吧,有興趣訓練自已判斷能力的Blog友可自已做做,然後上來說巴黎只是小人之心。
短期的股價波動係人都知可以受到非理性影響,但就無人能克服看低一個暫時有因別人的非理性引致損失的選股人的心理,巴黎不公開自已的組合,就是這個原因,而"賺錢不是硬道理"就是說這個,我也無謂自掘令人不誠實的陷阱!
我認為只要能用一個找到企業真正做生意的合理評估方法,而這個方法嚴謹,那麼只要這評估顯示那支股票是長期賺錢,又價錢是吸引,平均來說,你必然賺錢。我這個Blog是教授如何獲得這種分析證券的價值的技巧方法,不是為"做"一張反地心吸力的成績單去吸引傻仔的眼球。若你看到思捷下跌一成而判斷我的計算法無用,並相信技術圖表,那請你到其它吹水Blog吧,因為你必定會轉一個大圈後回來這裡懺悔。
Graham從來沒有在它的書本說自已的組合,但寫得出那本書,忠誠地使用價值法,如果不能賺到合理的回報,那其它人就更不能。
或許我是小人吧,但這是Graham教的,在投資險地中,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這亦是你在看我的Blog時需要有的心,若你還是天真無邪,我只能又說那句話:
----------你不屬於這個投資市場-------!
我不是想挖別人的陰私,如果Blog友看過我的企業分析的認真,你或會相信巴黎有能力可以核對網上的Blog主公開的所謂賺錢紀錄有幾分是真,有幾分是假。
是的,我的過去工作就是做發掘企業複雜的不當行為,做假。這類經驗令我有能力、和有耐性看出一些"可能"是做數的數字。
雖然我過去的工作是做衰人,不過最後的大衰人總都是我尊敬的大老板做。我非常懷念大老板信任自已的日子,得到一個又聰明、又能幹、又對Partner公平的大老細的信任,你就會明白誠實是一個最值得運用的策略,因為,較自已聰明的人實在太多了,你不值得冒被人識破大話的險。
黃師傅最近出文說有一位誠實的Blog主,說這位Blog主一開始就公開自已的組合。我從來都懷疑一些不以基本研究的方法但又能賺到錢的Blog。我認為想學習別人的投資法的Blog友要小心,若你連分辨這些出貓能力粗糙的Blog主也沒把握,你又如果分得出精明得多的上市公司內線人出貓呢?!
黃師傅推薦那位仁兄真是非常神奇,他會定時出自已的組合,可是他永遠能夠在那期間找到最高價沽出,如果他的組合是上升,他也不會在定時報告中說已沽貨,一個既會炒短線的投機人能夠分身不沽長線貨,我是很服其人是可以左手打右手,左心打右心,左腦打右腦。老實說,我從未試過能在最高價沽貨這樣好運,我的中銀香港就越沽越升,但如果是一個月後才報告一次,我會選$25.9元沽,看清楚,是我會選,而不是我真正能在那個價沽。
自已唯一次好運是PMI,幸好,我每次入貨前總是在Blog站先出口術,沽貨一二天後也說出來,當然PMI咁威、咁好運,我實留低交易副本自我陶醉一番。
我只check了那仁兄的2005年12月-2006年1月,及2008年12月-2009年1月當中全部5個交易,或者都只是意外地巴黎check到吧,或者只是這5個交易全以最高價,而其它巴黎沒有check的時間的交易都不是在最高價賣出吧,有興趣訓練自已判斷能力的Blog友可自已做做,然後上來說巴黎只是小人之心。
短期的股價波動係人都知可以受到非理性影響,但就無人能克服看低一個暫時有因別人的非理性引致損失的選股人的心理,巴黎不公開自已的組合,就是這個原因,而"賺錢不是硬道理"就是說這個,我也無謂自掘令人不誠實的陷阱!
我認為只要能用一個找到企業真正做生意的合理評估方法,而這個方法嚴謹,那麼只要這評估顯示那支股票是長期賺錢,又價錢是吸引,平均來說,你必然賺錢。我這個Blog是教授如何獲得這種分析證券的價值的技巧方法,不是為"做"一張反地心吸力的成績單去吸引傻仔的眼球。若你看到思捷下跌一成而判斷我的計算法無用,並相信技術圖表,那請你到其它吹水Blog吧,因為你必定會轉一個大圈後回來這裡懺悔。
Graham從來沒有在它的書本說自已的組合,但寫得出那本書,忠誠地使用價值法,如果不能賺到合理的回報,那其它人就更不能。
或許我是小人吧,但這是Graham教的,在投資險地中,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這亦是你在看我的Blog時需要有的心,若你還是天真無邪,我只能又說那句話:
----------你不屬於這個投資市場-------!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麥當勞走上收租股之路(二)
巴黎:
朋友或都已經聽過Macdonald其實是一間地產公司,如果不涉及真金白銀,這種傳說,聽聽無妨,但若要科水投資,閣下就一定聽其言後挖掘所有的財報細看,證明管理層的言行是一致,無車大砲。
2006 2005
銷貨(美元百萬) $ 1,552 $1,237
未扣行政費利潤 212 141
% 3.7% 11.4%
行政費用 4% 4%
淨利潤 9.7% 7.4%
上述的拉丁麥記的淨利潤率已扣除了物業的折舊,因為是自已物業(約750M),所以不用付租金,這樣的盈利計算合理嗎?能否更有效率?!
在外國,地大人少,開車幾個小時,經過很多路旁的Mall仔,分分鐘可能連它們存在與否也未必留意到。若那些業主收你平租,你會租這些三無地方,然後開一間"乜乜食店"嗎?除非你嫌錢多吧。
不過,如果有一間醒目的M字在前面路旁,我想,你或會停下車子,吃點東西吧。
麥記明白,一些鬼地方的業主,求神拜佛都希望M記租它們的物業,所以它們便利用其龐大的引動人流能力,以低價買入,然後粉飾一番,高價租給Franchisee。很多地方如果不是麥記,位置的確很爛,沒有什麼價值,就是一個紅底黃M字,就能多出一個之前未有的人流價值。
麥記不用像一般地產公司,要高價買入旺地,或者要苦心經營一地多年,並花下大量時間金錢於裝修、推廣、管理,才能做出人流。麥記利用自已的規模、名牌,成立一個叫Brand/Real Estate的成本/銷貨中心。並與一個同等人流的另一個對手舖頭比較,算算自已這間應值多小租金?
即假如原先只是不毛之地,原業主的租金是5,000元,賣了給M記100萬,現在插上了"M"字,人流勁升,拍住前一哩那間面積差不多的"肯得基"的22,500元租的旺店,麥記就收你$22,500元。這樣,它的Brand/Real Estate下的物業的一年租金回報便是$270,000,27%了。無誇張,麥記租金回報接近物業值的27%。
麥記發現,拉丁M記的地方的人流,如果是對手,他們要付一個不少數字的租金,這筆租金,至小約是2006年的銷貨的10%-12%,那代表,計算應該付的租金值,拉丁麥記是蝕錢,
即是重港人常說的自家物業的食店常說的賺埋還不及淨收租:
2006 2005
付租前淨利潤 9.7 % 7.4%
減:租金 11% 11%
獻損 -1.3% -3.6%
Blog友可以看到,即使我們感覺到麥記競爭力勁,但是呀公的資源,如果無一個細心的財務長,想一些有效的財務制度,就很容易這裡一個,那裡一個地被浪費了。
朋友或都已經聽過Macdonald其實是一間地產公司,如果不涉及真金白銀,這種傳說,聽聽無妨,但若要科水投資,閣下就一定聽其言後挖掘所有的財報細看,證明管理層的言行是一致,無車大砲。
2006 2005
銷貨(美元百萬) $ 1,552 $1,237
未扣行政費利潤 212 141
% 3.7% 11.4%
行政費用 4% 4%
淨利潤 9.7% 7.4%
上述的拉丁麥記的淨利潤率已扣除了物業的折舊,因為是自已物業(約750M),所以不用付租金,這樣的盈利計算合理嗎?能否更有效率?!
在外國,地大人少,開車幾個小時,經過很多路旁的Mall仔,分分鐘可能連它們存在與否也未必留意到。若那些業主收你平租,你會租這些三無地方,然後開一間"乜乜食店"嗎?除非你嫌錢多吧。
不過,如果有一間醒目的M字在前面路旁,我想,你或會停下車子,吃點東西吧。
麥記明白,一些鬼地方的業主,求神拜佛都希望M記租它們的物業,所以它們便利用其龐大的引動人流能力,以低價買入,然後粉飾一番,高價租給Franchisee。很多地方如果不是麥記,位置的確很爛,沒有什麼價值,就是一個紅底黃M字,就能多出一個之前未有的人流價值。
麥記不用像一般地產公司,要高價買入旺地,或者要苦心經營一地多年,並花下大量時間金錢於裝修、推廣、管理,才能做出人流。麥記利用自已的規模、名牌,成立一個叫Brand/Real Estate的成本/銷貨中心。並與一個同等人流的另一個對手舖頭比較,算算自已這間應值多小租金?
即假如原先只是不毛之地,原業主的租金是5,000元,賣了給M記100萬,現在插上了"M"字,人流勁升,拍住前一哩那間面積差不多的"肯得基"的22,500元租的旺店,麥記就收你$22,500元。這樣,它的Brand/Real Estate下的物業的一年租金回報便是$270,000,27%了。無誇張,麥記租金回報接近物業值的27%。
麥記發現,拉丁M記的地方的人流,如果是對手,他們要付一個不少數字的租金,這筆租金,至小約是2006年的銷貨的10%-12%,那代表,計算應該付的租金值,拉丁麥記是蝕錢,
即是重港人常說的自家物業的食店常說的賺埋還不及淨收租:
2006 2005
付租前淨利潤 9.7 % 7.4%
減:租金 11% 11%
獻損 -1.3% -3.6%
Blog友可以看到,即使我們感覺到麥記競爭力勁,但是呀公的資源,如果無一個細心的財務長,想一些有效的財務制度,就很容易這裡一個,那裡一個地被浪費了。
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麥多勞是一隻收租股
巴黎:
筆者打工的時候,制定了要收各部門佔辦公室面積的租金規則,有一個部門的主管窒我,大聲要求另一個主管不要把一些什物放到他部門的地方,並說會收非法佔據他地盆的同事租金幫補。
"人人都應該關注的呀公物資,就會無人關注",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要同事為呀公著想的唯一方法就是收費!電腦要收租金,地方要收租金,貨車要收租金.....同事們便會很用心去管理、組織呀公的物業、生財公具,筆者是迫不得已這樣做。
麥多勞當然明白此道!
筆者特別留意到它在2006年尾決定把所有拉丁美洲原先是自已運作的店以Franchised形式賣斷給承租人,根據年報說,麥當勞是按店鋪的營業額抽Royalties,它們會先選地方、後裝修,再以20年租約租給Lessee(Franchisee),有一些錢多的合作人,或會買下那物業連裝修,整個環球系統的Franchisee店,有7成的店舖,以租金+Royalties方式運作,餘下3成是自置物業,所以只收Royalties。拉丁美洲的交易後,只收 5% 的Royalties,即物業賣斷給拉丁人,讓他們自已管自已。
以下是麥當勞未賣斷前,2006年,2005年的在拉丁美洲自已經營的成績:
2006 2005
銷貨(美元百萬) $ 1,552 $1,237
未扣行政費利潤 212 141
% 13.7% 11.4%
行政費用 4% 4%
淨利潤 9.7% 7.4%
ROA以資產 750M計: 20% 14.8%
這樣好的回報,為何賣走它呢?!下回續
筆者打工的時候,制定了要收各部門佔辦公室面積的租金規則,有一個部門的主管窒我,大聲要求另一個主管不要把一些什物放到他部門的地方,並說會收非法佔據他地盆的同事租金幫補。
"人人都應該關注的呀公物資,就會無人關注",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要同事為呀公著想的唯一方法就是收費!電腦要收租金,地方要收租金,貨車要收租金.....同事們便會很用心去管理、組織呀公的物業、生財公具,筆者是迫不得已這樣做。
麥多勞當然明白此道!
筆者特別留意到它在2006年尾決定把所有拉丁美洲原先是自已運作的店以Franchised形式賣斷給承租人,根據年報說,麥當勞是按店鋪的營業額抽Royalties,它們會先選地方、後裝修,再以20年租約租給Lessee(Franchisee),有一些錢多的合作人,或會買下那物業連裝修,整個環球系統的Franchisee店,有7成的店舖,以租金+Royalties方式運作,餘下3成是自置物業,所以只收Royalties。拉丁美洲的交易後,只收 5% 的Royalties,即物業賣斷給拉丁人,讓他們自已管自已。
以下是麥當勞未賣斷前,2006年,2005年的在拉丁美洲自已經營的成績:
2006 2005
銷貨(美元百萬) $ 1,552 $1,237
未扣行政費利潤 212 141
% 13.7% 11.4%
行政費用 4% 4%
淨利潤 9.7% 7.4%
ROA以資產 750M計: 20% 14.8%
這樣好的回報,為何賣走它呢?!下回續
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往前再行多一步
巴黎:
轉眼間寫了兩年Blog,巴黎收獲不少,過去一直專注Graham的財務數字原則,這些原則,令到自已能對市場上一些股票價格的變化多了一份以前從來沒有的觸覺,使我能在短時間形成某支股票價值的概念。
其實Graham的"証卷分析"一書,很多章節都留有伏線,例如Graham說一些能賺到超水準的無形資產,較實在的有形資產更有利。這些說法,和Graham自已在Intelligent Investor說的強調P/B x P/E比,我認為前者比後者更具啟發性,也因而令巴黎思考的角度擴大到一些例如思捷的股票。
現在我認為是時候在財務數字上往前再走一步,要更詳細了解每一個企業數字內外、對其長遠競爭力的意義。
幸好自已都有些商管知識,正好大派用場,這裡有一本自已以前看過的好書。
Michael Porter的"企業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Michael Porter書內引述企業時刻面對競爭的五種力量,都是合格的管理人在分析自家公司競爭力時必須要認識的分析架構,這裡是一個簡單的"五種力量"的解釋的link。
而巴黎決定在以後分析股票時,把這個分析架構和財務數字相互結合。
http://wiki.mbalib.com/zh-tw/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企業每天都面對五種競爭力量,分別來自:
1.新進入市場的玩家;
2.上游供應商加價的能力;
3.下游買家客人的議價能力;
4.市場出現替代品的對自身產品的影響;
5.行業處於的競爭狀態劇烈度。
企業應該以下面三種策略,化解這些壓力:
1. 成本領先;
2.產品差異;
3.Niche Market
最近Blog友給了很多分析過的股票給巴黎參考,我先多謝你們的信任,我不想逐一給意見,因為如果你有做過研究,我相信你們比我更了解。除非那支股票的內在價值遠高於它的價格,否則我會在選那支股作研究時便會先考慮那間企業面對上面說的5種力量的能力作取捨。
例如如果你的股票顧客是Wal Mart,而你的產品是大陸米,因為大米的替代食品很多,又難建立差異,升價會引致客人留失,又你面對一個有強力議價力的客人,及行業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泰國對手。
當然你的企業仍然能有機會賺到合理的利潤,但很難是水準之上的利潤。
回頭望,Blog友應明白我為何選Macdonald作研究,高ROE的企業必定有它克服5種力量的經營策略。
我時常鼓勵一些Blog友應以基本分析買股票,尤其是年青人,為什麼呢?
想一想有兩個人,一個以技術分析,另一個以基礎分析,並看年報作為買股票依據,多年過後,後者必定能積累很多商業管理知識,很多時連大學也學不到,以我為例,即使是財務碩士,但我透過AIG的分析學到很多課堂未學過的東西,又透過思捷、Macdonald的分析比較,我便明白Franchise和直接本廠做的企業策略的分別,這些都是由全球最頂級的主席、行政總裁、經理在年報中公佈的經營智慧。
同一個以技術分析的人,十年後,先不說他可能已輸光輸淨,他學到什麼呢?一個每天都有市場上轉圈的人,連一點商管知識都學不到,是否諷刺,是否浪費自已寶貴的青春呢?!
轉眼間寫了兩年Blog,巴黎收獲不少,過去一直專注Graham的財務數字原則,這些原則,令到自已能對市場上一些股票價格的變化多了一份以前從來沒有的觸覺,使我能在短時間形成某支股票價值的概念。
其實Graham的"証卷分析"一書,很多章節都留有伏線,例如Graham說一些能賺到超水準的無形資產,較實在的有形資產更有利。這些說法,和Graham自已在Intelligent Investor說的強調P/B x P/E比,我認為前者比後者更具啟發性,也因而令巴黎思考的角度擴大到一些例如思捷的股票。
現在我認為是時候在財務數字上往前再走一步,要更詳細了解每一個企業數字內外、對其長遠競爭力的意義。
幸好自已都有些商管知識,正好大派用場,這裡有一本自已以前看過的好書。
Michael Porter的"企業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Michael Porter書內引述企業時刻面對競爭的五種力量,都是合格的管理人在分析自家公司競爭力時必須要認識的分析架構,這裡是一個簡單的"五種力量"的解釋的link。
而巴黎決定在以後分析股票時,把這個分析架構和財務數字相互結合。
http://wiki.mbalib.com/zh-tw/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企業每天都面對五種競爭力量,分別來自:
1.新進入市場的玩家;
2.上游供應商加價的能力;
3.下游買家客人的議價能力;
4.市場出現替代品的對自身產品的影響;
5.行業處於的競爭狀態劇烈度。
企業應該以下面三種策略,化解這些壓力:
1. 成本領先;
2.產品差異;
3.Niche Market
最近Blog友給了很多分析過的股票給巴黎參考,我先多謝你們的信任,我不想逐一給意見,因為如果你有做過研究,我相信你們比我更了解。除非那支股票的內在價值遠高於它的價格,否則我會在選那支股作研究時便會先考慮那間企業面對上面說的5種力量的能力作取捨。
例如如果你的股票顧客是Wal Mart,而你的產品是大陸米,因為大米的替代食品很多,又難建立差異,升價會引致客人留失,又你面對一個有強力議價力的客人,及行業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泰國對手。
當然你的企業仍然能有機會賺到合理的利潤,但很難是水準之上的利潤。
回頭望,Blog友應明白我為何選Macdonald作研究,高ROE的企業必定有它克服5種力量的經營策略。
我時常鼓勵一些Blog友應以基本分析買股票,尤其是年青人,為什麼呢?
想一想有兩個人,一個以技術分析,另一個以基礎分析,並看年報作為買股票依據,多年過後,後者必定能積累很多商業管理知識,很多時連大學也學不到,以我為例,即使是財務碩士,但我透過AIG的分析學到很多課堂未學過的東西,又透過思捷、Macdonald的分析比較,我便明白Franchise和直接本廠做的企業策略的分別,這些都是由全球最頂級的主席、行政總裁、經理在年報中公佈的經營智慧。
同一個以技術分析的人,十年後,先不說他可能已輸光輸淨,他學到什麼呢?一個每天都有市場上轉圈的人,連一點商管知識都學不到,是否諷刺,是否浪費自已寶貴的青春呢?!
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
"股票報料站"成立
巴黎:
Blog友對--->來,給我一點豉油!<---遊戲熱列回文,我的腦筋正被Blog友的股票建議衝擊,其中RayZ君的麥當勞就令我腦部著了一點燈,我希望Blog友也籍其建議,震蕩一下腦部,再建議更多應該分析的好股。
我多年前看過一篇麥記的訪問,其CEO曾說,麥記其實是一間地產公司和玩具公司,為什麼呢?
我會在發佈它的分析時說出原因,此間Blog友可自已想象一下。
在此我先說說為什麼我這麼早就決定選麥當勞作第一間要分析的股票:
*麥記的產品是可持續發展;
*其產品與競爭對手有差異性(品牌也屬);
*其運作不易被模仿;
*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
*產品的profit margin 大而運作風險細;
*產品既有Cost leadership,又有product Differentiation;又有能力快速進入另一個市場mc coffee或任何食品的Niche Market,只要它願意;
*它的營運方法能令他並不需要大筆資金(思捷就不能)就可進入中國或其它國際市場。
30年來麥記升了45倍。
我希望Blog友先看看外國成熟市場那些大企業,再看看中國一些內企,思考一些將來會有類似的發展的股票,而非一窩蜂地跟進此刻的熱門股,多年前我看過Bill Gate在他的著作道:"人們對眼前的幾年看得太重要,對未來的十年看得太輕"。
當然我並不是叫閣下蝕幾年股票,等十年後升,而是如果發現有兩支財務基本數據都差不多的股票,我們不妨想遠些小,即使其中一支現在看起來較另一支貴。
巴黎有自已的狹窄的成長過程、行業的經驗,視野的限制,有一些行業,因為知之甚少,從來沒有想過要投資,即使它們可能是非常容易明白。而Blog友的回文,正正激發了自已腦袋。
因此我決定把"Blog友出豉油、我出雞"置頂,把它成為一個定期的事項,一則作為回饋Blog友,二又可增長自已視野和價值投資分析法的技巧。Blog友也不用太心急,只要有靈感,隨時都可click在留言指示旁邊那個"股票報料站",寫下你的建議。
我希望自已能每月有一至二次,定期選出要分析的股票並作報告!
請放心,我不會另立乜鬼會員不會員制!
Blog友對--->來,給我一點豉油!<---遊戲熱列回文,我的腦筋正被Blog友的股票建議衝擊,其中RayZ君的麥當勞就令我腦部著了一點燈,我希望Blog友也籍其建議,震蕩一下腦部,再建議更多應該分析的好股。
我多年前看過一篇麥記的訪問,其CEO曾說,麥記其實是一間地產公司和玩具公司,為什麼呢?
我會在發佈它的分析時說出原因,此間Blog友可自已想象一下。
在此我先說說為什麼我這麼早就決定選麥當勞作第一間要分析的股票:
*麥記的產品是可持續發展;
*其產品與競爭對手有差異性(品牌也屬);
*其運作不易被模仿;
*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
*產品的profit margin 大而運作風險細;
*產品既有Cost leadership,又有product Differentiation;又有能力快速進入另一個市場mc coffee或任何食品的Niche Market,只要它願意;
*它的營運方法能令他並不需要大筆資金(思捷就不能)就可進入中國或其它國際市場。
30年來麥記升了45倍。
我希望Blog友先看看外國成熟市場那些大企業,再看看中國一些內企,思考一些將來會有類似的發展的股票,而非一窩蜂地跟進此刻的熱門股,多年前我看過Bill Gate在他的著作道:"人們對眼前的幾年看得太重要,對未來的十年看得太輕"。
當然我並不是叫閣下蝕幾年股票,等十年後升,而是如果發現有兩支財務基本數據都差不多的股票,我們不妨想遠些小,即使其中一支現在看起來較另一支貴。
巴黎有自已的狹窄的成長過程、行業的經驗,視野的限制,有一些行業,因為知之甚少,從來沒有想過要投資,即使它們可能是非常容易明白。而Blog友的回文,正正激發了自已腦袋。
因此我決定把"Blog友出豉油、我出雞"置頂,把它成為一個定期的事項,一則作為回饋Blog友,二又可增長自已視野和價值投資分析法的技巧。Blog友也不用太心急,只要有靈感,隨時都可click在留言指示旁邊那個"股票報料站",寫下你的建議。
我希望自已能每月有一至二次,定期選出要分析的股票並作報告!
請放心,我不會另立乜鬼會員不會員制!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