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星期日

從女兒身上明白人的目的

常言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差不多是大部份做父母的希望,看到子女受傷害或失去信心時,保護之情就會洋溢 。

昨天看到Starman兄的出文關於他小一的女兒在學校被同學固意貶低令她迷茫的事,Starman兄勉勵女兒更進一步,充份看到父母愛子女無微不至之心。

這也勾起了筆者相同的經驗,只是我的女兒小時成績非常差,而打擊她信心的同學又是一個資優生,看似一場無法戰勝的比賽,我選擇了贊女兒用功而不談分數去讓她開心,雖然很多人或認為這是阿Q精神:

女兒大學生活了幾年又如何呢?

如果閣下子女要選大學,你是希望子女快樂而不是做精英就不要選多倫多大學,因為它不是一間鼓勵而是打擊學生的學府,尤其女兒讀的Social Science科因為不是數理或財務可以有標準答案的學科,大部份教授最高只會給A-或B+,於是其它也很Smart的學生就只能拿C+,平均也只拿C或C-,多大的作風令很多學生抵受不了而退學,學校也出現不小自殺事件,或者有人觀點認為,人生就是要競賽,失敗就要退下 ,如果是這樣,筆者女兒早就會被誤判沒有進大學的機會,女兒另一個非常smart的同學抵受不了離開多大,就沒有機會轉去卡加利大學再起,科科拿A和變得非常開心,而比較遲熟但很有其它才藝的靑年就會被埋沒了。

事實女兒也因為情緒受影響而休學和接受了一年心理治療,我和太太像認真又說笑跟女兒說,要學船頭尺的座右銘: 剛剛好就夠,不要蝕底,既然拿D也可以畢業,就無謂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拿A,能畢業就已經夠,希望她不給自己壓力。

女兒也跟我們說,讀書是想找“對”的答案,分數是結果,不是目的。

很幸運女兒已經完全康復,即使之前成績受影響也沒有影響她排在頭幾名,而最令筆者引以為豪是,我們沒有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她,要她走那路,她拿好成績是因為自己喜愛所讀的科,讀對了書,而不是別人期望她需要讀那科。

而未來做什麼工作,我知道一定會是她自己最喜愛,因為她不會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6天,而只滿足於自己做一天自己喜愛的事。

這令自己想起很多人包括我認為已經很好的所謂計劃:
“學好理財,然後忍受十幾二十年不喜歡的工作至財務自由,就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了”

在她看來,不在一開始就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是匪夷所思。

至於那位之前笑女兒的天才同學又如何?

她亦已經在全球最頂尖的Imperial College畢業了,女兒應該認輸吧?

若你的女兒是一條魚,要她和另一只馬騮比賽爬樹,注定她會抱憾終生,並把一個不應該出現的失敗強加在她身上,而每個人的才藝能力, 絕對不止學校那區區幾十科能涵蓋,也不可能就此決定是誰優於誰,而最重要是一開始就沒有比較的需要,做你自己喜愛的事才是你的目的,而且你也總能做得不錯。

(這是其中一個女兒書群霸佔的地方。)



2019年10月16日星期三

股票雜談

最近有報導說中行發行了等值1727億優先股,這些優先股會在中行一級資本跌破5.125%時會按3.44(其中一个價)轉為股普通股,以現在2945億股發行普通股計算,盈利會被攤薄19%。

這聽起來的確非常嚇人,報導以Deutsche Bank曾經發行類似的Coco bonds說,發行這些定息證券都沒有幸行去解釋最近中國銀行跌破2006年時7市價2.95元的原因。

因為筆者有持有中國銀行,這報導引起筆者的留意,於是筆者再去查清中銀所發行的Coco preference shares實際有什麼含意。

是這樣的,原來在發行前,中銀續回了2014年發行的一批年息6.75%總值65億美元的優先股,人民幣大概是460億。

而最近發行的優先股的利息分別是4.35%- 4.67%,5年之後可續回,於是可以看出,這是借便宜錢還貴錢,每年可節省更多的利好消息。

而可轉換普通股又如何解讀?

是這樣的,金融市場比較複雜,很難再有直債的出現,一般債券總附帶奇形怪狀的條款,例如那個令你想起靚女金宵大廈的Coco Bonds,但投資者必須留意,金融市場向您要錢的人,總想令你放下介心,越好聽的名稱和前景,你要越小心當中的條文。

一個簡單的測試是,條款中那些是option,是long還是short,short的話就是對購買者或出資者不利,例如債務續回權的權利是在發行商,在2014年的中銀6.75%優先股買家,當天就是沽出了這個續回權,令他今天只能獲得4.5%的利息(若被續回後仍想投资中银),如果還有10年到期的話,他的優先股公平續回價應該是118元而非100元,現在小了赚高達18%利潤機會,這是因為條款中有short option。

一般來說,含有long option是要付權利金,所以可轉換債的利息會比正常的低一些,而含有short option的利息會高一些,例如若中銀2014年發行時的市場直債利息是5.75%,買6.75%5年後可續回的債,是用5%(1%x5年)打賭利息在5年後不會低於5.75%,但若和市場直債只相差很低例如0.125%,5年總計算也只有0.75%,投資者就非常不化算。

如果是可轉換債務的轉股決定,一般都是持有者決定,例如當轉換價低於當時的市價,他就可以把定息證券轉換成普通股,並可以馬上沽出賺取高股價和低轉換價的相差,反之,如果股價走低,較轉換價格更低,投資者則可以不轉換,繼續享受定額利息,於是這些證券中的條款就是long option。

但是Coco Bond(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的option是給發行人,他在有需要時會把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以中銀來說就是當中銀大幅度虧损至一级资本大量流失到只有5.125%,正股大跌時,強制優先股持有者以高股價轉為普通股,持有證券者很明顯等同short 了一個普通股put的option,而且是非常遠期的,對持有者的利益完全和一般所指的可轉股的債相反。

這是零和遊戲,對借錢給人的債券持有者不利的就是對向人借錢的普通股股東有利,就如拋擲硬幣遊戲,錢幣的一面是我贏,另一面是你輸。
........
最近有兩位朋友分別問我美股的Macy 和港股的東方表行0398,我沒有研究0398,所以沒有發言權,但對於香港零售股或相關行業是非常悲觀。

至於Macy,當日能在40元沽出非常幸運,現價14元非常吸引,只是投資了KHC後,我沒有更多的錢投資它,我喜歡KHC的新CEO說沒有前景預測,他令我想起當天在低價買入Target時,CEO也是類似的言論。

企業turn around時,總要不斷去嘗試不同的策略,步步為營,如果公布了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會成功的策略,當問題出現時,就要花時間解釋而非想另一些對策,記得幾年前王維基就說做生意今天不知明天事,最好的策略是隨機應變。

這兩個CEO說沒有未來預測其實就是說,會盡一切力量隨機應變。

這幾年投資了幾支零售股讓我對這板塊有一點點認識,個人是以下面幾點看待科技或傳統零售股的公司策略是否有譜,有興趣的朋友可作參考。

是這樣的,貨品從工廠生產至到達顧客的整個價值鏈或供應鏈,多年來的模式是零售商主導,向工廠下單,然後發運到中央倉庫再分發到不同城市地方的商場店鋪,後再在電視報章買廣告,或配合名牌貨品廣告散貨,店面大貨品多可以招到一些額外的刺激消費。

這些鏈很明顯正在改變,現在很多YouTuber 或IG網紅有非常大的消費影響力,科技大數據甚至可以非常正確預測消費點和那類消費品,散貨也不再局限在店鋪,可以是送到家,或像美團送到某一個地方,又或像幸瑞咖啡的只用流動店面和非現金的交商品,marketing的4P仍然是4P,但每一個P的參與者和提供的價值和重要性就發生很大的改變,過去的企業所買的貨品依靠的P受的影響和衝擊也不一樣,像賣食品雜貨能夠滲透於城市中心的便利店,不提供退貨的一元店的(P)lace,在抗拒高科技運輸方面就非常有堅毅力。

無論競技環境怎樣改變,好的CEO總會看到機會,例如Target就在上年在一片懷疑聲中,在城市猛加小雜貨店和模仿walmart全天候顧客收貨品就非常成功,比較之下,Macy的銷售百貨模式需要改的力度就要更大,筆者知識有限,沒有資格建議什麼,也不能說現在的CEO有還是沒有能力,但就是怕Macy公司太多口號, 希望他能像TGT或KHC的CEO的隨機應變,但無論如何,仍然值得花時間去留意Macy的一舉一動。



2019年10月9日星期三

我們成為自己最憎恨的邪惡,電影「Experimenter」是說香港嗎?

這是一套2015年的舊片,但今天看可能更強烈,令香港觀察更反思,而我看完之後的感覺是,天堂與地獄原來只是一念之間這麼近。
這套電影非常平淡、無娛樂性,甚至有點悶,但又對內心非常震撼。


電影是描述60年代耶魯大學Stanley Milgram做的電擊實驗,實驗安排兩位受試者,一位要扮演“老師”, 另一位則是“學生”,彼此分格兩個格音房,每一次老師會向咪高峯讀出幾組句子,例如黑色夜晚、白色飄雪、藍色天空....然後就問藍色的??,扮演學生的受試者會在喇叭中聽到老師的讀句和問題,他就要答天空,如果答錯了老師就會按鈕電擊學生一次,由45Volt開始,每錯一次,電量就會加一點點,直至去到450volt。

實驗被告知目的是希望知道懲罰對學習是否有幫助,但實際卻並非如此,那個扮演學生和被電擊其實是假扮的,這實驗目的其實是想看,“人是聽上級命令還是自己良知”,即只有那個"老師"是受試者。

朋友看到這裡,或者知道我意有所指吧。

實驗的結果是多數人都服從上級命令,即使聽到格壁那學生的慘叫求停,甚至可能已經暈到的沒有回答,仍然繼續施以最重的電擊。

電擊的實驗得到社會很大的回嚮,很多偉道人士評擊Milgram是施虐者,有部分選擇服從的受試者在知道真實目的後反口說,如果不是被騙,自己的良知是不會如此選擇,自己會特別有智慧的。

電影中引一句名言是,「回望我們才明白,但生活卻是向前的」,返轉頭說什麼也可以,錯是你自己做的,生活是擧手不回。

這實驗想帶出是,在一個極度分工的社會,我們作為群體的一份子,都以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並服從上級的命令,就是對社會最好,幾年前的曾蔭權在競選特首時的口號,不就是說做好這份工嗎?他的工作的其中一個需要當然是服從上級的命令,但沒有一個人會質疑他,你做好這份工就是對社會最好嗎?特首工作中有沒有和良知有衝突?

我們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工作和良知會否有可能衝突、自己的選擇的問題。

筆者天生有選擇服從上級命令的毛病,記得年前有一次在投資班上我就和學員分享自己如何不服從上級命令的"惡行",我說:“如果你覺得上級別的命令會損害公司的利益,而上級又不願解釋令你明白,你應該向你的上級的上級陳說,若果上上級也是一樣,就應該一直往上說,若果連主席也不聽和願意說清楚,你就要辭職。"

筆者一直並不感覺自己有獨立判斷能力,更多時侯會覺得有反群眾的罪惡感。


年前也有一位對心理很了解的朋友教筆者如何控制情緒,他告知筆者不是所有我們的感覺都是「真正事實」的。

電影內也有另一實驗是當一班實驗者,故意選一個錯誤的答案,受試者也會不自覺的從群而選錯誤的答案而非自己所看到的真實。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選擇會錯的事實。

因此每當筆者有情緒時就會想起這朋友的說話,我總會問自己現在我認為的感覺,是否在騙自己?

然後就會向人應該是善的一方想。

事實上,筆者個人認為,人類很多大的錯事都是因為我們認爲對方錯而自己對,或者是我們必須要折服對方才可下氣,這種感覺,這種情緒很多時候會令自己做無可挽救的錯事,並成為自己最痛恨的惡魔,而非最初我們追求的善和美。

想一想香港人最引以為榮是什麼?

是法治?

若果法律是要服從上級命令去傷害另一個人,你還會對它引以為傲?

又比如,你會選擇跟隨多數人去傷害一個執法者的生命去追求法治嗎?你是以法治之命去成為邪惡還是善美?

電擊實驗第一次有7百多人,筆者一路看一路想,只要其中一人在聽到"學生"求救時打開格璧的門,就會知道那假份學生的人沒有被電擊,明白真相,為何沒有一個人會這樣,即使其中有一個職業是電工,又受過電擊的受試者,在假扮的學生求救時拒絕按鈕,也只是選擇離去,而沒有去看一下那個痛苦的''學生''。


我仍然相信大部分香港警察都是正義和有良知,只是因為「服從命令」沒有選擇另一個他本應鄙視和制止某個同僚的錯誤行為,我也沒有理由懷疑「從眾」的年青人爲港的熱誠和同理心,但很難接受不制止同伴向警察擲能傷害生命的汽油彈。

他們或許在想:''同伴有點錯,其它人會制止他的"

我衷心希望,無論你是警察、上街的市民,不要這樣想,當你的"同理心"呼喚你的時候,立刻站出來,制止你朋友、同僚或者你自己成為你自己最痛恨的邪惡。





天佑香港和我們!

如果你認爲這文能冷靜到一部份的香港人,希望你分享給其它朋友,令多些港人冷靜。





2019年10月1日星期二

精誠所致, 金石為開 :雲地兄新書閱後感

筆者有幸先睹雲地兄新書“我們很窮,所以變成有錢人",https://fungdythegreat.blogspot.com/?m=1
內容我賣一個関子,我把自己對雲地兄投放在這書的心,以一個讀者和價值投資先學的身份,寫下自己的感覺,同時,這也是個人有幸爲此書所寫的序言。

記得年前我開了多班價值投資班,我特別留意一些年青朋友,並非常妒忌他們,因為相對我要在40多歲受了大教訓後才去接觸價值投資,這些年青小伙子卻能在人生一開步便找對了價值投資法的方向, 多了我20年在這條長滑斜坡去滾動和累積他們的財富雪球, 怎不令我羨慕?

其中有多個的年青人每次上課的眼神,都像在搜刮我的大腦,看看我腦內還有沒有未談到的價值投資的東西,雲地兄就是其中一位用這樣態度求投資學問的青年。

有什麼幸運得過自己的投資教班上出現像雲地兄的聰明學員,能替我的教班添上光彩,因為我只要在班上介紹一些好書,重複一些價值投資耳熟能詳的法則,一分鐘內他們就能明白,還會尋找我沒有談及的更多投資知識去豐富他們自己。
別人看到學員這麽厲害,還以為我有什麼高招法寶傳授,其實只是因為他的精誠所致,金石為開。
例如我只是在班上說過中華煤氣十數秒,雲地兄就自己花時間做功課獨立判斷那個是好的入貨價位,買入後一直持有,並獲得豐厚的利潤,作者在書內也多次強調這點,投資者要培養獨立判斷能力,不要隨便誤信專家。
今天香港正處於歷史的大時代,相對入世很久的成年人,經驗不深的年輕人所面對的迷惘更大,但無論是什麼年齡階層,要解決目前的困局,都需要智慧和耐性,無獨有偶,這兩個特質和聰明的投資者所需要的都是相同,難怪有人說正確的投資方法不單能引導閣下聰明地投資,也能幫助你聰明地生活。
讀者也可以從這書的字裏行間,細味作者如何把這兩個特質修成,並幫助個人在這動盪的時代聰明地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