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星期日

從女兒身上明白人的目的

常言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差不多是大部份做父母的希望,看到子女受傷害或失去信心時,保護之情就會洋溢 。

昨天看到Starman兄的出文關於他小一的女兒在學校被同學固意貶低令她迷茫的事,Starman兄勉勵女兒更進一步,充份看到父母愛子女無微不至之心。

這也勾起了筆者相同的經驗,只是我的女兒小時成績非常差,而打擊她信心的同學又是一個資優生,看似一場無法戰勝的比賽,我選擇了贊女兒用功而不談分數去讓她開心,雖然很多人或認為這是阿Q精神:

女兒大學生活了幾年又如何呢?

如果閣下子女要選大學,你是希望子女快樂而不是做精英就不要選多倫多大學,因為它不是一間鼓勵而是打擊學生的學府,尤其女兒讀的Social Science科因為不是數理或財務可以有標準答案的學科,大部份教授最高只會給A-或B+,於是其它也很Smart的學生就只能拿C+,平均也只拿C或C-,多大的作風令很多學生抵受不了而退學,學校也出現不小自殺事件,或者有人觀點認為,人生就是要競賽,失敗就要退下 ,如果是這樣,筆者女兒早就會被誤判沒有進大學的機會,女兒另一個非常smart的同學抵受不了離開多大,就沒有機會轉去卡加利大學再起,科科拿A和變得非常開心,而比較遲熟但很有其它才藝的靑年就會被埋沒了。

事實女兒也因為情緒受影響而休學和接受了一年心理治療,我和太太像認真又說笑跟女兒說,要學船頭尺的座右銘: 剛剛好就夠,不要蝕底,既然拿D也可以畢業,就無謂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拿A,能畢業就已經夠,希望她不給自己壓力。

女兒也跟我們說,讀書是想找“對”的答案,分數是結果,不是目的。

很幸運女兒已經完全康復,即使之前成績受影響也沒有影響她排在頭幾名,而最令筆者引以為豪是,我們沒有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她,要她走那路,她拿好成績是因為自己喜愛所讀的科,讀對了書,而不是別人期望她需要讀那科。

而未來做什麼工作,我知道一定會是她自己最喜愛,因為她不會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6天,而只滿足於自己做一天自己喜愛的事。

這令自己想起很多人包括我認為已經很好的所謂計劃:
“學好理財,然後忍受十幾二十年不喜歡的工作至財務自由,就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了”

在她看來,不在一開始就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是匪夷所思。

至於那位之前笑女兒的天才同學又如何?

她亦已經在全球最頂尖的Imperial College畢業了,女兒應該認輸吧?

若你的女兒是一條魚,要她和另一只馬騮比賽爬樹,注定她會抱憾終生,並把一個不應該出現的失敗強加在她身上,而每個人的才藝能力, 絕對不止學校那區區幾十科能涵蓋,也不可能就此決定是誰優於誰,而最重要是一開始就沒有比較的需要,做你自己喜愛的事才是你的目的,而且你也總能做得不錯。

(這是其中一個女兒書群霸佔的地方。)



27 則留言:

  1. “學好理財,然後忍受十幾二十年不喜歡的工作至財務自由,就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了”

    何谓自己喜爱的事?
    一些人因为不喜欢工作不想面对外界压力
    于是喜欢睡觉看戏逛街旅行等等等
    但这些都是因为不喜欢工作而延伸出来喜欢做的事
    如果人生只剩下七天,确定这些都是你真正想做的事?

    财务自由毕竟也只是途径而不是最后目的地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人生只剩下七天,你還會繼續努力工作?

      既然一開始已經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而又有能力去做,又何須忍受做10幾年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刪除
    2. 越早知道自己喜愛做什麼工作很重要。

      刪除
  2. 能知道自己喜歡的事又能努力去做真幸福。父母教導功不可没。在香港很難,環境及金錢限制。父母之心先要很強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自己也是邊做父母邊學,以前會掛了香港人對某類行業的價值觀,來到加拿打才明白,只要喜爱,子女做木工或待應也没問题,在這裡不会影响住屋,也不影響如何享受生活,並非說香港不好,因為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同。

      刪除
  3. 巴黎兄的經驗分享真的很值得學習
    做自己喜愛事和理財不是只能選一個, 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才會更努力向前行
    如何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重要的事. 看到令嬡的書群,真的很尊敬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一定可以有方法兩者同存。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最好的推動力。
      女兒是看書狂,有時聽她說的書評也頗有趣。

      刪除
  4. 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John B. Goodenough,97歲了,每天早上都7點鐘到德州大學實驗室報到,下午4時才離開,一輩子持續研究自己深感興趣的主題-鋰電池。假如做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加上這份工作根本不能令你覺得有任何成就感,而只是為了錢、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做,那麼,就會特別乏味和勞累。不是為了錢、為了生活,而是對這份工作感興趣並且帶有理想性,那是最好不過的。

    《97歲最高齡諾貝爾得主 膝下無子每天7點研究室報到》
    https://udn.com/news/story/120764/4096350?from=udn-relatednews_ch2

    但我認為最愜意的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沒有一個“時間表”需要照著去做,每天喝完茶去走走山,讀讀自己喜歡讀的書,看看報與財報,寫寫文章,彈彈琴,唱唱歌,自由自在,讓你的錢一直為你賺錢,興之所至便出國旅遊一、兩週(也不要有“時間表”趕這趕那)。其實,你越早掌握價值投資就越早能夠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可惜很多人就是不相信!奈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很好養生之道。
      Ch Liu说的情影令人嚮往,之聽過市場先生說很多價值投資巨人,都是長壽,果真如此對後學們是太好的鼓勵。

      刪除
  5. 如果每個人都旅行行山喝茶,社會的進步誰來推動?找一份職業,即使是掃地清潔工,勤勉工作,是對社會做出貢獻,比每天吃喝玩樂有意義。只有享樂沒有貢獻的人生,就像蛀蟲般消耗地球資源而無貢獻,這種人生有何價值?

    另外,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抗壓性,遇到壓力才知道怎麼處理,如何面對,如果解決,而不是逃避。多倫多大學對學生的嚴苛程度跟美國頂尖大學比較有不少距離。不少進入不了美國知名大學的陸港台富家子弟/中產子女去上多倫多大學,這些學生的質素不是最好的,學生間的競爭跟一流大學比較不算激烈。如果連多倫多大學都讀不了,畢業不了,只能說從小讀書所承受的壓力太小,基礎也沒打好,適合讀壓力小的不知名大學。

    Imperial College不錯,但跟美國頂尖大學比較也是有距離。從Imperial College大學畢業再到美國頂尖大學讀研究所的學生不少讀到哭,因為難度比Imperial College高不少。英國的大學只有三年,難度和壓力跟美國的top universities,比如哈佛、史丹福、耶魯、芝加哥大學等大學比較還是有段距離。英國的一年碩士班,即使是Oxford, Cambridge的一年碩士班,更是大放水,很多水平很一般的學生都能申請進去並成功畢業。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個國家的企業取得資金發展除了向銀行借貸之外,靠得就是資本市場的融資。價值投資者絕不會炒出炒入,而是長期持有,所以,對企業的股票、優先股與債券都是一樣長期持有。因此,他們對一個國家的企業發展是正面的助力。很多人誤解認為股票市場是零和的遊戲,你賺了表示有人在賠,這對炒出炒入的股民言是事實。但價值投資者是與所投資的企業(股票、優先股與債券)是一起富裕,它們賺大錢,於是,你也跟著賺大錢,如此而已。價值投資者賺到大錢之後都會捐助在教育方面,讓很多失學的人改善自己與他們的下一代。可以下兩本書,對價值投資者會有深入一點的了解:
      Monish Pabrai的The Dhandho Investor
      Guy Spier的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刪除
    2. 匿名兄下次不妨给予名字方便討論。
      游山玩水最多的就是超級富豪,那些做了幾十年然后财自的是出獄而已。

      而應否為「供獻社会」而生存是另一个topic。
      做自己喜爱的事也会有壓力的,但固意减分數制造壓力就不是太好。
      一山還有一山高,大學排名也是,這是用高度比较,當然用深度比则前後又会不同,世界有兩類聪明人,一類是天生的,就像量子电脑的计算能力,也是女兒的同学那種天才,我想表達的是女兒是不可能和她比較這方面,至於她入那間大学是她的選擇了。
      超级电脑不是没缺點,因为他們習慣了這種powerful,所以是很難要他们改变用另一種能解决問题的方法,另一种天生不聪明但有好奇心,有小小记性,能够學習和記住如何去shape自己的腦去解决問题,大多数小朋友都可以透過這種方法训练。

      刪除
    3. 我個人非常服膺孔孟思想。《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的上文是“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 不得志,修身見於世。”年輕時,誰沒有凌雲之志?但問題是,世界上又有幾人“得志且達”?一直向前衝、向外追,何如反身而誠、反求諸己?北宋的黃庭堅說得好,“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明末流亡在日本的朱舜水在他的《書讀書樂卷後》也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讀哲學的人比較迷戀終極,追求不朽。Immortality,肉體當然是目前仍是不可能的。以下這一段記錄有意思:

      《左傳‧襄公廿四年》: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范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白話翻譯是:

      魯襄公二十四年春天,魯國大夫叔孫豹到晉國朝聘。晉國六卿之ㄧ的范宣子前往迎接,並向叔孫豹請教,他問道:「古人有說過:『死而不朽』是什麼意思呀?」叔孫豹還沒有回答,范宣子就逕自說道:「從前范氏的遠祖,在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唐堯);在夏朝時候,叫做御龍氏;在商朝時候,稱作是豕韋氏;在西周時代,名喚做唐杜氏;傳到了現在(春秋時代)就是在晉國擔任六卿之一、主管各諸侯國之間會盟事宜的范氏。如此,大概可以稱作『不朽』吧!」

      叔孫豹聽完後,回答說:「就我所聽聞的,這應該稱作『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擔任卿相、享受俸祿的家族。從前魯國有一個大夫,叫做臧文仲,在他死之後,他生前所說的話為人傳頌,這才稱得上『不朽』。我聽說臧文仲說過:『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意思就是說:『最好的方法是修養自身品德;其次是為國家社稷立下重大功勳;其三則是有足以為後人典範的嘉言、著作留下來』能有這三者(立德、立功、立言)其中之一,則足以成為後世楷模,即使歷時久遠,也不會被世人遺忘,這才夠格稱作是『不朽』如果只是傳承下祖先的姓氏、守護宗祠,使祖先世世代代、長久地享受子孫祭祀、永不斷絕。這在現今這個時代(春秋時代)哪一個國家裡沒有這樣的家族呀?所以說這只能算是有官爵、俸祿的大家族而已,不能稱作是『不朽』。」

      刪除
    4.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上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此人皆意有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爲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已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爲智者道,難爲俗人言也。
      白話翻譯是:
      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纔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後世才流傳着《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聖賢們抒發憤慨而寫作的。這些人都是(因爲)感情有壓抑鬱結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蹟,讓將來的人瞭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隱著書立說來抒發他們的怨憤,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
      我私下裏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真實性,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於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爲一家的言論。剛開始草創還沒有成書,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殘酷的刑罰也沒有怨怒之色。我確實想完成這本書,把它(暫時)藏在名山之中,(以後)再傳給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讓它廣傳於天下。那麼,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難道會後悔嗎?然而,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所以,能說一句話讓後人都記得這一句話,能寫一首詩、一篇文章讓人都背誦它,能寫一本書讓後人都研讀這一本書。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刪除
    5. 自從香港生活轉到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生活後才知道不同人對生活樂趣選項各有不同,就如文學能帶給Ch Liu兄樂趣一樣。
      香港生活繁忙和集中,資本主義也把人洗腦,才出現前梁振英的運動員沒有貢獻的言論。人的目的不是要為貢獻,機器才是。

      刪除
  6. "學好理財,然後忍受十幾二十年不喜歡的工作至財務自由,就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了"

    這是我現在的態度,或許我也應該反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把人定義要對社会有貢獻是economist和壟斷了社會的超級富豪說的, 他們要我們相信人只是可以被機器取代的labour resource,並替他們工作幾十年。

      刪除
  7. 感謝巴黎兄分享,做自己能力內的事,做自己的步伐,人會更開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標竿兄,正是,沒有什麼快樂過做自己能力和喜歡的事。

      刪除
  8. 謝分享,人生無論任何時候,做到自己喜歡的事,是一份福氣,加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Oscar兄,我們老人家被污染了,只有初生之犢才夠膽說這些,但也提醒了我們做了幾十年錯誤的人生。

      刪除
    2. 做父母有一個責任,好少人提及過。

      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潛能,特質,强項。

      孩子總有其强項,正如你說,係魚,當然係發展泳術,吾好學跑步。
      當孩子認知及確認後,孩子自會找出自己的路。
      父母從旁鼓勵,支持,以足夠。

      當潮流喜歡跑步,不自知自己係魚,就好大問題。

      刪除
    3. Elliot兄,幫助子女發掘屬於他的潛能而非隨波逐流,並鼓勵和支持,很值得思考的建議。

      刪除
  9. 這文章令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能是因為北美的培養兒童習慣不同於香港的而已,也希望提供多一個角度大家參。

      刪除
  10. 找到自己嘅興趣,作為專業,並且持之以恆走下去, 一定變為成功人士。 但要找到一個自己熱愛科目並不容易。 本人興趣太多,遊山玩水,打波滑雪樣樣都鍾意,對科學亦有濃厚興趣,可惜我毅力一般,做不了科研。 只可以求其搵一份冇咁忙嘅工作,多啲去玩😅😅

    回覆刪除
  11. RC兄,說得對,專業自己興趣,很難不成功。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愛好比較多樣化,有些人則只愛一兩樣,
    有些人想見識世界,有些則想平靜的生活,適合自己就可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