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

投資/投機的區別 S00

在證券分析一書談到一般人對投資和投機區別的誤解。

多數人認為投資就是:
1.買債券或優先股;
2.非Margin操作;
3.長期持有;
4.買的目的是為股息收入;
5.買藍籌證券;

投機就是
1.買股票;
2.以Margin操作;
3.快速轉手;
4.追求本金上升;
5.買風險證券

Ben Graham 解釋實際並非如是,例如債券因為多股票一個償付本金承諾而看似投資,但這承諾不能靠口而是履行金融義務能力,一無資產,二無盈利能力的公司的債券和它的股票都是一樣無區別的一文不值,唯股票反會在公司賺大錢時多了一個資本增值。

Margin按金在大升市時更容易獲得,市場這時候通常會認為是投資(例如年前的Margin買債),反之在大跌市時候, 證券行收緊Margin,而證券的價格大幅度低於內在價值,例如月前很多不錯的債券價格大跌非常波動,Yield高至看來非常投機,若這時以Margin買債卻其實非常安全。

長期或短線買賣非買者能可以主動控制,例如買入後突然股票價格大幅度超過內在價值,就算原本投資的也應該買出獲資本利潤,反之,投機者買入原因可能只希望本金上升,但因為價格下跌而被牢套而長時間持有。

追求本金和股息並沒有衝突,沒有派發的保留利潤能帶來資本增值,而以派發了的股息再買回股票,同樣能令未來手上持有的證券總市值上升的相同效果。

藍籌企業公司會倒閉或被老千的情況比較小,但以遠高價內在價值買入所招致的損失並不亞於任何次級公司。

作者總結投資者和投機者的分別是在於兩者的操作者自己想法的不同,任何人只要是1)透過詳盡分析,並追求2)本金安全和3)回報有保證的4)分散和/或對沖的操作,就是屬投資。



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

投資要有陰謀論,談原油負40,落閘放狗之謎

是咁的,投資不是齋說買什麼和用什麼價格,這些是初學者的想法,對老油條來說,他會想是買什麼公司和管理層,並且用什麼條件,在什麼地方買賣和交收,透過那個代理經紀,有一些地方是死了也不知道什麼事的。

貪心是人類的劣根性,會常常掉入老千局,弱如筆者早排也幾乎中了瑞幸咖啡伏,強如祖師爺Ben Graham也買過一支不存在的公司,又或本年首季度成績傑出的Bill Ackman也買過老千股。由此可見,講錢的地方是沒有純情,只有邪惡。

例如前天的芝加哥期油跌至歷史的負40元並斬殺無數純情的投資者, 市場就很快為這"負"號純情地解釋,說什麼因為儲存倉庫已滿做成"負"價格。.

沒有地方放原油? 原油交收的地方還不是原來出庫的地方。原油仍然在那裡,錢就從你的袋口轉到他的袋口。

筆者也嘗試在IB中,選擇在Delta Airlines公布業績前打入負10元,希望有人貼錢送給我,我的理由充分,飛機場已經滿,和沒有地方放,但IB的程式不允許輸入負數。是的,全世界的買資產的程式,怎麼可能讓你輸入負數。

如果期貨可以用負值結算,那麽任何人,機構就算有百分之一萬的保證金,也可以全部並連家裡,整間機構的財富也可以輸掉。

對坊間的一些“合理”解釋,投資者要懷疑而不是像小學生上課堂,老師說什麼就什麼,寫教科書的人可以有偏見/個人日程,傳媒可以是打手。

有朋友給來一條連結: 原來CME在15/4日靜靜地把程式更新改了成可以輸入負數,剛剛一個星期前,咁鬼橋,當然很多會員經紀行客戶Apps是無法輸入負數,即有倉的客戶只要在正號之前買進,之後就無法再買賣。


平臺知道所有國家會員的淨持倉,只是簡單的把正號變負號,對手就毫無還手之力,你的錢就是他的了。

據Bloomberg說,被看中的中國銀行的客戶倉就被“整掉"美元44.66億。希望我們的國泰的原油合約,不是在CME。

難怪金融海嘯死這麼多外企和國家,而美國繼續創新高,股神說,美國好日子還在前面,你懂的。

前篇文章我也說過評級機構是一個笑話:
談談一些債券的操作

絕非憤世嫉俗,它們只是幫助美國在國際提款的另一機構,以後你還敢什麼財務報告,什麼生意也不看,那舊"投資物體"是什麼也不理,單以人家說是ABC那級別就買嗎?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再向虎山行,buy in distress 就是價值投資??

最近筆者又拿起Ben Graham 的"證券分析"一書重讀,就像很多人遇到問題時重讀聖經找答案一樣。

十多年前同樣混亂的股票市場和光景中苦讀苦學又重回眼前,在黑夜大海中又再次看到明亮的燈塔。

"歷史顯示某一行業或經濟不會永遠興旺,也不會永遠黑暗,因此,投資人買入的最皆時刻應該是在行業或經濟最低潮時,並買入代表性的公司,或就是用後悔的價格在其它時候買入"。 

這個教導在耳邊再次非常地響起。

股神的"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也是從此抄來。

我們這些信徒下山十年,卻已經被江湖感染太久,想起和別人混在一起聽事後孔明的故事的某些日子,真有點慚愧。***

孔明總會事後找到公司值一百倍PE的"最新的標準",又或要找那些為何貼錢賣走商品的原因,但Ben Graham 卻平淡地道出投資的好方法,簡單的一句卻包涵無限的智慧,投資者不需要高深莫測的見識,只需要集中精力研究公司帳目和會計表達方法,是否如實陳述公司的情況,然後在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至於那些未來前景,競爭引致的成本,產量或價格變化等因素,都屬於估估下的投機和不可知,除了有內線消息或懂天機的神人外,因為此等原因而付出過高的大部分投機者,最終都會失敗。

真不明白這個顯淺的buy in distress的道理,把握當下的低價就是最好的未來,是如何被江湖的專家污染了。

於是,筆者下定決心,買入了多年不沾手但明年有10厘股息的匯控,本年有7厘多的澳門電信,與及一支有8厘多的內房股,筆者也安心地繼續持有沒有減息的川河的同時,甚至嘗試在航空股和被攬炒至認為沒有前途和肺炎雙重打擊的本地收租股和零售股中尋寶。

投資並不需要孔明的智慧,只要相信歷史會重復。****

筆者本年租合帳面值下跌了10多個%,但經過一輪買賣後,所收取的股息卻增加了10%,意料之外之餘, 真不知是福還是禍呢。

派息月又來,希望股票價格能繼續低迷,這樣筆者就能把收取回來的股息再投資獲更多的股票,明年股息又會再增。

道理也如多年前筆者說買內銀H股長遠會優勝過價格高得多的A股,多年後今天的事實證明,把更高的H股股息再投資獲得更多的股數而收取的股息,和A股獲得的越拉越遠。

付出的是價格,獲得的是價值,是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
****
兩種預測:1未來十年迷迷糊糊似是而非的故事和片面數據交織的預測,而你又不知要買和要賣什麼的好見識2另一個是明天我們還會乘搭飛機的啊媽是女人的平凡預言。前者看起來是孔明但對你毫無幫助,就算有也是無數的but if or幸運和撞棍出來,後者卻是幾乎必然會發生的廢話,但廢話卻對你有益和可以化為具體的聰明投資行動。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談談一些債券的操作

之前討論組有同學問我一些債券的問題,試在這裡回答。

其實投資債券和股票都應該是同一概念,如果你買股票常常輸錢,投資債券的成績應該好不了多少,如果你很在行股票,債券對你來說應該也不難,但投資股票不容易,所以1).因為債券是固定收益而比較風險低是一個很危險的想法。

無論投資股票或債券,賺錢的兩個來源一就是由公司生意而來,一就由買賣對手錯誤判斷而來,例如匯控股票大跌可能由他的業務不好引致,或那批以槓桿賺息而失預算投機客拋貨引致,一支債券大跌也是一樣,要厘清未來業績不容易,但2).知道你的對手因槓桿而大平賣製造你機會則比較容易,業餘債券投資者入市是其中一個訊號。

無論債券或股票或什麼也好,我們是投資在一個合約,市場上很多定息產品合約,它們的條件很複雜,例如投資coco bond會在銀行資本出問題股價走低時卻被高價行使變成股票,另外優先股可以不付息,公司變壞時不會好過股票但公司好時不如股票能賺額外錢,....3)單單知道名稱並不足夠,不知道細節並以為都是債是很危險。

4.)評級機構是一個笑話,這並非筆者憤世嫉俗的說話,因為客觀的事實是,他們是為你的對手服務而不是你,其評級沒有一次能受金融危機考驗,於是好景時你不需要他們,在不好景時他們又錯,而最重要的是,沒有兩支相同評級的債是一樣,單單聽人家說ABC評級而自己不調查公司財務和生意就去買是很兒戲和的。

早一排恆大的債Yield一度上升至30厘,很多債主被斬倉,恆大的債相對權益比非常高,但他未死而高槓桿買其它優質債者反而先死,5.)一旦你高槓桿買入一支優質債,它就變成一舊垃圾級別般波動的"投資物體",相對直接買高槓桿的企業債的不會call margin和輸上身更差,6)只有降低投資好公司債的槓桿才能安全,但又會把"投資物體"回報拉回原來的低,沒有容易賺的錢是常識道理,7)不懂的不應槓桿,懂的也不需要槓桿。

8)不要高於票面價(Par value)買債,因為利息走低,企業有動機續回和再發債,你就輸錢,反轉看,如果債的市場價格大幅度低水,企業也有回購動機,而你就會賺錢。

是否不可以投這恆大這類債呢? 不一定,9.)買債後再按比例買入遠期價外股票期權Put,企業一旦債務可能出問題,股票會第一時間大跌,對沖了一定的風險,例如恆大的債在3月中大跌3成,而股價更從19元跌至10元。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匯豐股價要見2X ?

$汇丰控股(00005)$響應歐洲央呼籲,即使之前已經宣布甚至除净的第4季息,仍決定今年不派息,

本來在突如其來的世界新冠病毒打擊下,企業停息是可以預期,只是因為匯控身份特殊,對香港或國內眾小股東來說,投資者的情義已經超越了一般的生意投資關係,回顧2008年的世紀大供股,無論大小的投資者,也義無反顧照供,甚至其間更有股評人為其落淚,這份情義結,解釋了即使金融海嘯後就算業績每況如下,仍有大批投資者不離不棄。

以匯控為例,其主要盈利都是來自香港本土和一些在外國生活而仍然光顧的老香港人,很多顧客甚至還做它的股東,持有股票多年,這些顧客為匯控提供兩個非常重要的資金,一是低成本的客戶存款,另一是低成本的股本資金。

匯控業績中,也反映香港盈利的貢獻為主要,其餘的環球業務則完全不成資金盈利比例,甚至是拖累,尤其是還有因為註冊在英國而無端把香港的盈利部分也繳付更多的英國稅而拉低股價,則面看,更像仍然維持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般的年年進供。

匯控管理層這次停息的決定可能認為生意是你情我願,小看了這份情義對業務產生的惡劣影響。

筆者預期,匯控這次不單會出現股東們的離去而增加股本成本,還有更要命的是同一批又是存戶會把存在匯控的存款提走而做成資金更短缺。原本英國以為不派息讓銀行能增加資本抵禦即將來臨的經濟危機,現在反做成匯控資金流失更多。

經過多年的投資教訓,筆者學會了一個簡單道理是,無論你對持有的股票多麼有感情,那公司是不會知道你的存在和考慮你的任何感受,所以投資者應純以業績和企業的競爭形勢計算而不和她們談戀愛。

而筆者早在幾年前高位沽清匯控後,除了有時在非常低位做的短期低買高賣外,從來就不打算再持有它。

筆者認為,除非匯控短期內分拆香港或遷册回香港,香港人才會原諒它,否則,考慮未來它的資金成本會飆高,作為一間沒有本國甚至城市的人支持的國際銀行,一定會在環球處處被追打,匯控股價見2x字也是可以預期。


做生意可能用幾十年才建立到信譽,但一天就能完全破壞它,想不到這次的主角是匯控。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

別人恐懼我"無知地"貪婪?

本來說好煲劇,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html
不想寫大市,因為我個人已經有了計劃如何買和買什麼,怎樣買,那個價位買,想等到買完之後才說。

但看到不小人見大市大跌,興奮地撲進市場去希望買便宜貨,並問我意見,所以就出這文。

筆者之前買入Macy肯定是錯,不過只買得很小,在回彈的時候也走了一部分,我也馬上停止繼續入任何貨。

而近期入貨賺錢的通通賣掉,現金準備已經是過去10個月最多的了。

不是說好別人恐懼我貪婪嗎?

是的,但濫用過多就變成陳腔濫調,說這話前要有明白當下處境的前提。

現在只是熊市的開始,甚至市場連一份企業因為這次事件影響的正式Report Card也沒派發,如果現在入市買股,並希望3,5個月後市場會改變,或安慰自己說長遠不怕,是否過於草率呢? 

筆者在個人討論組中說了大概想買什麼,不便在此重復或再深談。

在這裡我只重復自己對市場的看法,我認為投資者應該要先有最壞打算,比如我個人就預至小要兩,三年或更長才能走出熊市,同時,我會預計這次熊市會接近或更強於08年。

這次故事主體有3部分,第1部分是新冠病毒,期間會出現疑似疫苗或有效治療藥物的出現而引起市場的反彈,但這都是一廂情願的反彈,因為綜合各方專業的看法,沒有一年半以上是不可能正式使用;
第2部分是實體企業停頓和其業績大幅度下滑引致市場的恐懼的下跌,中港股票會出現在半年結財務報告的8,9月份,但有部份受中港影響的入口歐美公司則會在4,5月份公布第一季業績,其它歐美第二季公告則會在7,8月,所以由4月開始,大家會陸續被見紅的業績嚇餐飽,市場也會跌舖勁;
因為各國政府會繼續以保持社交距離去flatten the curve ( 延遲病毒數字防止醫療系統崩潰),物流,貿易, 工人密集生產,服務...企業,通通都會減慢轉動,因此第三,第四季度的財務數字也繼續下跌,投資者會從新評估和調低持有股票的合理價,大市必定繼續尋底,高槓桿有一大筆固定成本的企業會接力驚嚇大市;

第3部分是國際政治風險的上升,多國的經濟大受打擊下需要大量支出會引致主權國信用危機,國內失業會引致對本國政府的不滿的動亂或對外國的敵對,從而引起的貿易衝擊。這個搞不好,大家就有幸見一個和1929年規模般的經濟大蕭條,之後就不可能在2,3年內見到曙光。

作了最壞打算後,才能有認知而不是盲目的貪婪。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新冠病毒下煲什麼劇?

大家一定會認為筆者太懶惰,還去煲劇而不出動尋寶,這是因為很多外地的朋友在新冠病毒下工作或學業被逼暫停,留在家中百無聊賴, 煲劇可以減輕大家一些壓力。

個人也決定這次會有排下跌,即使見到一次的煙花還不算,個人認為會見幾次,所以一點也不急,同時心中也早決定會買什麼,而對這段時間的組合增加和減少的行動,也非常滿意,但最主要是設定了投資標和價位就不再看大市,不被波動影響心理。


第一套 韓劇Kingdom. (第2季)
有關韓國臣子透過殭屍病毒奪王位,本來第1季拍得非常不錯,把喪屍故事套到王朝背景也很新鮮,可惜是碰到新冠狀病毒,現實版病毒比較劇內故事更震撼,國際之間政治, 陰謀和你爭我奪更引人入勝,減低了劇集的吸引力,但仍無損這部非常認真的製作的應有評價。




第二套Westworld (第3季)
第1季推出時被封為神劇,尤其當中的精彩對白,往往令觀眾反思過去的一些認知,可惜第2季就差很多,第3季第二集的劇情開始引人入勝,筆者估計可能會出現電影Inception的進化版,即現實和虚擬世界中穿插。



第三套 遇見王瀝川
和太太由日劇韓劇,進化至看這套被譽為近幾年最好看的同類國劇。看了第一集一半就因為女主角不吸引退出,但不忍心讓太太一個獨看,跳了幾集之後再加入陪她,誰知越看越吸引,劇情居然由劇內延續至現實戲外,因為男主角高以翔同樣意外身亡,同樣離開。坊間出現很多男神過去多次對女主角的傾慕暗示的"消息",但女主角可能因男神太完美而故作看不到,並沒有像故事內角式的勇敢去接受男神, 最終把劇中的遺憾延續至現實生活,令觀眾看完劇集仍有一種未結束的感覺,也是我介紹的原因。這劇也讓人明白到抓緊當下, 珍惜身邊人的重要。


如果朋友也有好劇介紹,不妨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