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星期三

多倫多汽車襲擊:港人移民兒子警員没開一槍

昨天多倫多uptown 的Yonge 夾Finge 街發生一宗令人震驚的事件,一個25歲青年,以出租货Van,剷上繁忙的行人路,由北至南以Z字駕驶並撞向途人,一直至20條街後的Sheppard街,現場血跡斑斑,有十死14傷,其中五位垂危。

Yonge街其实就是多倫多的主街,由南至北,若你给别人某地址例如Sheppard街,通常會说Sheppard East,或Sheppard West,East和West正是说從Yonge起始,也因为它的中心位址,沿街都有很多商業活動。

這次事件,正是在uptown的 North York區中心,筆者也曾數次到這裡Yonge 夾 Sheppard街的Whole  Food買東西。

多倫多天气己经多月來不尋常寒冷,即使是7,8天前,仍然發生一場四月的大冰雨,到處積雪,大家等待這幾天的晴天己經很久,巴不得到户外走走和享受陽光,昨天正是午飯時街行人享受戶外太陽的時候。

得知這消息後,看過一段又一段的影片,聽完一个又一个目擊意外的途人敘述,泛起一種莫名的悲憤,悲是己经有10人惨死和14人受傷,憤是這些人和那青年毫無関係,當中有老人家丶途人都是無辜。

不幸中大幸是這次意外能够減小更多傷亡是因為有多個見義勇爲的途人或司机,一直追在這貨Van之後,向行人發逃避警告和響安,與及一個最早到現場制服疑犯的港人移民後代姓林警員。

有一司机途人把這不到一分鐘制服疑犯的片段記下:


片中看到疑犯靑年手握一件黑色物指向姓林警員,若果在美國,這名青年早己被開槍掃低,且至小不會中一槍,但片中卻看到林警員冷靜地確實了青年手上的並非手搶,然後回到警車並把Siren関掉,以便聽清楚青年的訴求,然後他也把自己手搶放回,改以警棍制服青年。

事後很多人包括大多倫多總警師都稱他是英雄,林警员卻謙説只是做份内工作。
若果林警員當時一槍了结疑犯,在今天充滿仇恨和恐懼的社會,毫無疑問仍會被稱為英雄,绝大多數人會認為青年死有余辜,或送殺人罪犯坐牢是浪费金錢,而青年疑犯和警員對峙期間也要求林警員向自己頭部開槍。

但他卻作出更有人性勇氣和需要同理心的選擇。

林警員的行為給一些可能懷著對社會不滿,並打算傷害無辜的人去宣泄個人憤慨,然後同歸於盡的人一个停止的理由。

這才是我們需要的真英雄。

林警員之父移民前是香港警察


2018年4月24日星期二

必賺和必輸游戲

社會上普遍存在一个投资錯誤概念,他們把债券定性為低風險,股票是高風險,原因是他们以"價格波動"而非"贏輸"定义。

但若以統計事实的最终结果,幾可肯定債券必然是一個價格較低波動的輸錢遊戲,而股票投资又必然是價格波動較高的賺錢遊戲。








2018年4月17日星期二

從強美元談外匯對冲

最近美元不斷走強,港幣跌至最低點7.85,金管局被迫出招送錢给沽港幣者,因为沽盆猛烈,Bloomberg報導至今金管局己投入17億美元的成本。
要明白和港幣無愁無怨的炒家為何要沽港幣,先要明白乜野叫做Interest rate parity, 因為這是兩種貨幣遠期兑换計算的機礎。
例如甲货币對乙貨幣是1兑2,甲貨幣利息是2%,乙貨幣是10%,若果無兑對風險,呀福呀壽都會沽甲貨幣付2厘息,並買入乙貨幣存1年收10厘息,然後再做一个一年遠期合约到期以1兑2沽出乙货幣買回甲貨幣,牢套匯兑上落,就大赚一筆。
但没有人會做這遠期合约對家,因為這是蝕本生意,除非那个遠期合约的乙貨幣兑换率下跌至厘補它额外赚的8%利差,不多不小為止。
因此簡單説凡是兩種貨幣兑换,利息高的貨幣遠期一定是低水,利息低的遠期必定是高水,它们的遠期的高低水和經濟無関,低水不是看淡,高水不是看好,纯粹是Interest Parity 原理。
現在美元和港幣一个月Hibor利息相差一厘,陳德霖又好似唔聽任志剛的加息建議,那麽沽港幣存美元就是一个風險甚低的操作,因為1厘的相差,1年合约的正常兑換己是7.7725,現在强方保證只是7.75,是7.85和7.75只有1.29%,即就算存足美元一年,任你金管局買多小個百億港元,存美元输盡只是0.29%?

美元可以升至7.75?

用Interest rate parity計的答案說很難。

因為若美元升到7.75而美息仍维持多港元一厘,一年的遠期美元合理價應跌至7.67,但現在卻有金管局的強方保證更高的7.75,多出12點子,即金管局送錢,買美元變成無得輸了,全宇宙的人都會用盡槓杆買美元沽港幣。

這亦是爲何港幣一彈又被壓,長期徘徊在7.85,沽港幣者不是在投機,低風險利差套息是也。

。。。。。。。。。。。。。。。
後記:
出文後有同學問我如何投機港匯。

筆者答:
出了本文後一天,金管局即發聲明最近的美匯大升是由利差做成,引證了筆者的看法。
至於同學問題的答案,若以一年遠期美匯弱方保證的7.75+1%利差,倒推現價合理值是7.827,在這以上,可以用盡Margin沽港元存美元,就實賺到無風險的利潤。

但首先是你能向Banker以低於他給你存美元利息1%借到港元。









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談債券投资:Tesla債券大跌

有同學私訊問我,在現今利息上升期的債券投资機會.

筆者極小談债券投资,因為个人不會買平價(par value)和溢價債券,而這幾年一直是債券牛市,但隨著利息上升,未来可能會多一些折扣價的債券出現。

定息證券這門學問非常有趣,筆者總结了投資債券有4點要注意,現談第一點:"安全"给有興趣朋友參考。

债券分投资级(安全)和非投资级(不安全)兩级。

1)債券只有固定收入,不能獲分企业盈利,所以要有優先償付(prior claim)作為補償,但很多人卻把不能增值的固定入息當了是優點,把這因果調轉;

2) Prior claim目的是安全,拒绝某支股票後可能股票大升而損失,但債券的本金不會因企业豐收盈利而上升,例如就算Tesla會飛,也不會增漆持有2025年5.5%定息證券持有人的入息,所以拒绝任何债券也不會有损失,於是投资債券操作是先篩走所有排在安全底線以下的債券,這叫排除法則;

3)投资债券的安全不是由法律保障而來,而是由企業經營的生意,所以概念是向生意索償Claim against business而不是向抵押品索償claim against collectual or property,因為企業清盆時會花很長事間,其間资産會缩水,最初清楚的留置權會因法律爭拗而模糊;

4)有了排除法則,就引申當一間在安全底線以下的企業,它全部的證券,無論是高级有抵押的第一债券,或是最低级的優先股都不值得買,反之若是一間安全企業,它任何级别的定息證券,包括低级的都值得投资,單單為了息高,去在一堆底線以下的公司找,是非常不智;

5)假若同一間公司,高级和低级債券yield只差一點,應選擇高级的債券,例如一支5年高级債券息是4.8%,另一支5年優先股是5%,要買前者,因為不同级别証券的「利息倍比」或「押抵品」分别很大,但為何利差又會很小?原因是投资者因公司好景時放鬆警戒心,什麽級别也照殺,bid高了後者的價。

利息差價等同保險,買保險不是「為」好景而買,而是「在」好景時才低價買,去迎接未来經濟低潮。

6)不要以为信用評级给某公司是A级,它的所有債券一定優於B级公司的,例如一間A级公司的低级5%優先股,利息倍比可能只有3倍,而另一間B级公司的高级和更高息6%债券的利息倍比可能有5倍。


(最近Tesla2025年5.5%的債券大跌,這些損失很難出現在高手中,因為它從來没有盈利,是底線以下的公司,雖然它可能經過萬千波涛,「有一天」獲石破天驚的盈利,但買這些公司的债券完全不能享受股東盈利,卻承受失販風險,直接地説就是銅幣的面是普通股赢,底是债券輸)

總结:

投資並沒有容易的方法,没有不做財務分析而獲的,即使是債券。
而看來容易的方法都是承受風險最高,和回報最小的。




2018年4月4日星期三

内銀簡評

4大内銀相繼公布業積,早在招行率先公布好成績後,筆者也做了ㄧ个第4季各銀行的what if增加10%的projection。

怎知最後持有的建丶農丶交行的真正成績卻非常邪門無多無小擲正。

上次轉出部份建行後,下跌幅度較交行大3%,於是趁機又轉回建行,始终交行名義上己經是股份制而非國有,存在著萬ㄧ(下説是那個萬ㄧ).

早前看了ㄧ篇談内銀帳外貸款文章,點名批招行是最多帳外貸款銀行,又國家已發出限令,所有銀行在限期前必须把帳外贷款撥回正帳,唯招行主動申請延期。

關於帳外貸款是這樣的:

現在内銀貸款了给企業,每100元要按國家要求留低某百份比的存款準備金,Blog友就當這些乜乜金是Margin要求吧。

有了Margin要求,無形中每間銀行的總貸款额就劃了上限,盈利亦不容易急升,於是有人想了ㄧ條橋,把這些貸款打包賣给散户,比如原本借了l億给A企業是10厘,銀行以理財產品A乜乜或A物物打包以8厘高入息賣給散户,銀行當然不會稱這些為「利差收入」,而是轉過名叫资產管理服務收入,成筆借款於是就不存在。

又中央唔想體外帳拖得太久,但又想各銀行自動自覺把私帳浮上水面,於是就大幅降凖,即提出了降低存款凖備金或Margin要求。

所以下兩三季銀行們突然多了很多新增貸款,大家千萬别開心過早,這些贷款可能很多只是因為帳外轉回帳内而己。

既然筆者知道内銀咁多問題,但幾年來為何仍違天下有識之士去買呢?

是這樣的,經過金融海嘯經驗,筆者可以公平地說,全世界都是ㄧ樣,金融制度就是這樣的,整個系統建基於信心,當信心失去,任你那間有蓋世神功的銀行都死,但只要國家撑,再差的銀行想赚幾多也有幾多。

若果你仍未想到,不妨在股票機打入AIG,這支股票在2009年海嘯年的資產净值Mark to Market value應是零,但單單政府入股比佢"拖住先"就可以拖到今天信心回復的490億美元市值。

這些寳貴實戰經驗並不能單從估值法和年報參透。

以下是筆者31/3组合持股並比重排列,

l.建行
2.川河
3.農行
4.匯控
5.百勝中國
6.Macy
7.Qualcomm
8.Target

首季回報穏定地上升13.5%,得益於高位賣出湯臣丶Walmart丶部份建行丶百勝中國和Target,而農行和Macy又錄得可觀升幅,本年也结束了互太的投资,連多年的收息計平手離場,暫時唯ㄧ失手的是Qualcomm。

第二季是港股派息高峯季度,本年组合收取的股息與及组合名義盈利也再創新高,而按内銀第4季盈利增長勢頭,2018年组合名義盈利仍然樂觀。

很多股評家因為首季的波動而说2018年的股票很難玩,對於世界大局,宏觀經濟,未來科技產業大事,筆者認知膚淺,或者這類知識的確能令某些人富有,但非我所長,我相信只要组合盈利和股息每年也增加,股價早晚必會跟著上升。

因為

Imvestment is more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