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星期三

内銀簡評

4大内銀相繼公布業積,早在招行率先公布好成績後,筆者也做了ㄧ个第4季各銀行的what if增加10%的projection。

怎知最後持有的建丶農丶交行的真正成績卻非常邪門無多無小擲正。

上次轉出部份建行後,下跌幅度較交行大3%,於是趁機又轉回建行,始终交行名義上己經是股份制而非國有,存在著萬ㄧ(下説是那個萬ㄧ).

早前看了ㄧ篇談内銀帳外貸款文章,點名批招行是最多帳外貸款銀行,又國家已發出限令,所有銀行在限期前必须把帳外贷款撥回正帳,唯招行主動申請延期。

關於帳外貸款是這樣的:

現在内銀貸款了给企業,每100元要按國家要求留低某百份比的存款準備金,Blog友就當這些乜乜金是Margin要求吧。

有了Margin要求,無形中每間銀行的總貸款额就劃了上限,盈利亦不容易急升,於是有人想了ㄧ條橋,把這些貸款打包賣给散户,比如原本借了l億给A企業是10厘,銀行以理財產品A乜乜或A物物打包以8厘高入息賣給散户,銀行當然不會稱這些為「利差收入」,而是轉過名叫资產管理服務收入,成筆借款於是就不存在。

又中央唔想體外帳拖得太久,但又想各銀行自動自覺把私帳浮上水面,於是就大幅降凖,即提出了降低存款凖備金或Margin要求。

所以下兩三季銀行們突然多了很多新增貸款,大家千萬别開心過早,這些贷款可能很多只是因為帳外轉回帳内而己。

既然筆者知道内銀咁多問題,但幾年來為何仍違天下有識之士去買呢?

是這樣的,經過金融海嘯經驗,筆者可以公平地說,全世界都是ㄧ樣,金融制度就是這樣的,整個系統建基於信心,當信心失去,任你那間有蓋世神功的銀行都死,但只要國家撑,再差的銀行想赚幾多也有幾多。

若果你仍未想到,不妨在股票機打入AIG,這支股票在2009年海嘯年的資產净值Mark to Market value應是零,但單單政府入股比佢"拖住先"就可以拖到今天信心回復的490億美元市值。

這些寳貴實戰經驗並不能單從估值法和年報參透。

以下是筆者31/3组合持股並比重排列,

l.建行
2.川河
3.農行
4.匯控
5.百勝中國
6.Macy
7.Qualcomm
8.Target

首季回報穏定地上升13.5%,得益於高位賣出湯臣丶Walmart丶部份建行丶百勝中國和Target,而農行和Macy又錄得可觀升幅,本年也结束了互太的投资,連多年的收息計平手離場,暫時唯ㄧ失手的是Qualcomm。

第二季是港股派息高峯季度,本年组合收取的股息與及组合名義盈利也再創新高,而按内銀第4季盈利增長勢頭,2018年组合名義盈利仍然樂觀。

很多股評家因為首季的波動而说2018年的股票很難玩,對於世界大局,宏觀經濟,未來科技產業大事,筆者認知膚淺,或者這類知識的確能令某些人富有,但非我所長,我相信只要组合盈利和股息每年也增加,股價早晚必會跟著上升。

因為

Imvestment is more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 like.

18 則留言:

  1. 有人話內銀有"為國捐軀"風險,故此少沾手為妙,版主認為如何?

    還有持股之中,交行忽然不見了,是不是都賣走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Tony law2018年4月4日 下午8:46
      黄國英罵了内銀幾年,但佢年年都炒。
      交行"名義"上非國有,名義上在打救名單上排在後面(雖然機會是萬一,但仍再轉回名單前列的建行。)

      刪除
  2. 回覆
    1. 很多朋友單買内銀己較我回報更高,
      當然我也很滿意成绩。

      刪除
  3. Student says:

    I am very agreed with doing "stocks switching" though it depends on investors knowledge of individual stocks and experience.

    I hope you will be more successful.

    ^_^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谢支持,個人經驗很難一一盡说,最重要是投资者知道做什麽。

      刪除
  4. 讀巴黎 sir 的分析/分享文章真是一件賞心樂事。

    回覆刪除
  5. 巴黎SIR分析內銀見解獨到,但我仲係唔了解銀行股,所以無買入任何銀行股,機會留比少數同其他人睇法唔同但又岩既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Ki Wan兄,選適合個人的股票的確最重要。

      刪除
  6. 謝謝精彩分享!
    目前恆指的構成成分,48.93%是銀行與保險公司,共12家之多,我認為銀行與保險仍值得花精力去了解。全世界最值得研究與投資的銀行大概加拿大佔了5家,其中的Bank of Nova Scotia成立於1832年,186年來每年都派息,目前是4%股息率。另外Royal Bank of Canada, Toronto-Dominion Bank, Bank of Montreal與Canadian Imperial Bank都是非常好的銀行,值得研究。Bank of Nova Scotia的十大持股機構Vanguard也持有2.33%。

    回覆刪除
    回覆
    1. 加拿大因為監管嚴勵,所以銀行體系穩健,過去我錯失了大好投資機會,
      但現在內銀增長器己開動,價格仍十分吸引,仍是個人偏愛。

      刪除
    2. 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最多世界級“穩健”的銀行。我使用回測去檢查Bank of Nova Scotia在2008年、2009年的“表現”,它在2008年派息為1.92加元,而在金融風暴導致股市暴跌的6個月裡(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最低錄得的股價為2009年2月24日,24.2加元,1.92/24.2=8%!這真是下一次大型金融風暴的理想長期持股的首選!目前的股價是77加元。Bank of Nova Scotia正是Dividend Yield+Capital Appreciation最佳示範,真是價值投資者長期持有一家好公司的就是每次大跌市時加倉!這比頻繁地買進賣出獲利要好得多。應該要謝謝Keynes的理論建構與巴菲特的篤實實踐。

      刪除
    3. 平時個人無犯事也能受無妄之災,例如開車受撞,但股票市場的無妄之災,例如仍是好公司,卻受板塊其中一支股票出事所涉,令敏感的市場先生一藍子抛售,又或金融海嘯丶貿易戰一同陪跌,都非災而是機會,Ch Liu兄說的也是我在那段期間的發現。

      刪除
  7. 原來你我第一大倉也是同一股票 -- 建行.

    回覆刪除
  8. 多謝分享,金融海嘯後的生態的確有不少改變,「國家隊」有好有壞,只不過不同時間大家只看見不同的東西,多是見好看好,見壞看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否真的要以"瘋狂的市場先生價"Mark to Market要銀行倒闭?又或按既定多小天不還款就是"真的壞賬"?若果按歷史說,兩者答案都不是绝對。

      止凡兄在那段時間也有買金融股自然能真正體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