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星期三

變幻和永恆

巴黎:

踏入2011年,巴黎重看"證券分析",我有一個重讀舊書的習慣,一來要找好的新書不容易(blog友可介紹一些吧),二來隨著經歷累積,對事物的看法可能改變、或增加一些補充。

以往自已較著重一些書內數字、方程式的例子,因為這會容易令我建立一個操作的架構,養成一個好的分析習慣。

這一次自已看"證券分析",就較為注意Graham說的每個例子的可能例外的問題。

比如以往我會記著Graham說如何調整企業公告的盈利、如何計算每股數量、平均盈利,這次我會在意,這些平均、七年、十年的真正意義的解說,好讓我操作這分析架構時,接受多一些不同來源的資訊。

我注意到一些以往不甚留意的Graham說話。

例如Graham說,即使你如何準確調整、計算企業的盈利數字,所有的計算只能代表過去,並希望用過去的成績去推算未來的盈利,因為企業的價值決定在它未來的盈利能力。但企業的競爭環境卻是每天在變化,這啟示了我們要有更大的資訊容納度和求證的能力!(你很難相信一間過去年年賺大錢的特許經營企業,在下年到期後有過去相同吸引的盈利)。

Graham提出一個問題,類似1929-1932年的業績究竟能否反映企業未來盈利能力?!

這說話,其實是兩面體,
一:它反映,所有現在的資產值、過去的盈利能力數值都未必能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
二:所有的現在資產值、過去的盈利能力的數值,可以引出一間企業的未來的內在價值的頭緒。

一個例子,以美銀、富國、匯豐、建行為例。我們大可不必理會2008-2010年間它們的盈利入息的相差,因為我們知道,類似這段時間的經歷,不大可能在可見的將來會又在發生,又它們完全和上次的準備和反應。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注意期間資產、負債由業績引起的變化,例如富國銀行因低價并購同業引致資產的急升、和美銀高價收購、低價配股引致的每股價值下跌相反。

雖然如此,這些銀行卻在市場的對手消失後擴大了整個市場的佔有率。

我們可得出一個由數字和環境混合了的結論,假如美國市場不是年年海嘯,這些銀行的業績最壞的不可能會會再壞,即將來的P/E,只會因業績上升而變得更吸引,例如美銀、匯豐。而在海嘯年間整體、每股資產值上升的富國只會更加好。

我們沒有道理說建行業務會走下波,但難以相信將來大陸的新增借貸的壞帳不是一條向上升的曲線。而美國的壞帳是向下跌的線,建行賺錢的跳升力會優於富國銀行。
這是否說一定要買富國而完全放棄其它的金融股呢?Never say never, 請看後一段。

混入一些客觀環境再配合過去的數字於分析架構中,我們就能對未來有更準確的看法,這些看法並非來自水晶球的預言,也絕非再只單一決定在過去的數字,雖然它仍是主要的資訊來源。

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已的組合股票的數量會加多十數隻股票,過往自已會把認為不是最吸引的股票習慣性沽清,在新一年,自已改變些小,例如會沽淨些少,因為這可令自已保持一種警惕、隨時可注意這些股票的股價,並回顧自已的分析、決定,有沒有不足之處,當然也可吃回頭草。這不同一些散戶為了使自已的組合看來沒有蝕本貨、靚一點,而沽清不同,Warren Buffett說,他組合的頭20大以外的股票只是一個笑話,我認為這有一定有益的作用。

很多Blog友,常常強調一次勝利或失敗,很少注意到正確的分析架構才是成功的關鍵,他們常常到來,以股價的表現代替股票的分析方法,並和我爭辯。我已說過,我舉一些股票例子,並不是說自已會買、買了,或會沽、沽了。我不會話你知,因為這無助閣下分析股票的能力,這也不是我的Blog站的目的。我舉的例子只是想表達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分析股票方法罷了。閣下只要在我的工作上往前走多一步,你就勝過我,我已認輸了,不是嗎?!

最後,股票市場,可以變幻無定,也可以是萬變不離其中,只在乎你的修煉!


7 則留言:

  1. 所以我經常當自己既勝利係運氣, 失敗係自己實力差, 咁先會提醒自己係永遠有不足. 如果比我相中又買入既股, 就會永久成為我既觀察名單無論是否已沽清.
    [版主回覆02/14/2011 01:17:00]Schloss Walter說過,少少也不持有,很難會詳細注意它!有時你可能因為這支股而注意到另一支同類、並非常吸引的股票。 不過去到尾,都是想警惕自已,不單要思想上、咀巴似價值投資,行為上亦要似一個職業的價值投資人。

    回覆刪除
  2. 我在看先生之前推介的《Wall Street on Sale》。
    [版主回覆02/14/2011 01:17:00]這是一本好書呀!

    回覆刪除
  3. 想問一個問題 (現金-全部負債)/weighted average of common shares=x=$2.78/share price=1.27/share 以$1.27去買$2.78既物品作為買家有甚麼應該主意?? 如果該股票係GEM又會唔會有影響? ps: Auditor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Conclusion Based on our review, nothing has come to our attention that causes us to believe that the interim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not prepared, in all material respects, in accordance with HKAS 34.
    [版主回覆02/14/2011 01:23:00]1.如果你從資產的角度看,你要假設自已是一個檔鋪的老板,有人拿一件說是278元的東西給你,你怎證明他值$278000呢?! 2.如果你從生意的角度看,$278,000元,正常來說,每年應該給我幾多回報才是吸引呢?

    回覆刪除
  4. 可以睇睇Joel Greenblatt 的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是他有在哥大的演講的綜合本,很土的名字,但很實際及多實例。 講究點的話可以看"哥倫比亞商學院價值投資講義",是比較hardcore的材料,但很對精彩。 wish all good rational investing
    [版主回覆02/14/2011 01:23:00]謝

    回覆刪除
  5. 對了!先生說起我就想起在窮查理寶典中有提過轉方法的原因了。 這樣說來: 巴菲特用的新方法回報率並沒有與graham法的回報率相異,但卻可應付資金龐大的局限。所以,若我們沒有巴菲特的局限,用純graham法,夠努力的話,回報已大致相同。 不知是否有誤。 按儲存回覆之前又想起了一些東西.....查了一下 在the snowball中的chapter 26 說到巴菲特1963-64與munger 相識 munger自己剛成立了partnership,用了一會兒graham法就沒有用了, 書中: Munger bought cigar butts,did arbitrage,even acquired small businesses-----much of his in Buffett's style----but he seemed to be heading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direction than buffett. Munger wanted to own a business that did not require continual investment,and spat out more cash than it consumed. munger好像是真的覺得那偉大企業回報是高一點的(他那時應該未有大數的局限)。 但我又再看看buffetology, 那個作者在chapter 比較現在的walter schloss和巴菲特,他說walter schloss 敗在兩三年要賣股票,賣得密就蝕稅。 會否其實munger之所以用偉大企業法,係因為graham法要交既稅會降低回報率呢? 但巴菲特又說過: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好。 我很亂啊!我還是很期待先生之前說會出的那篇關於你為何不用增長股的方法呀!
    [版主回覆02/14/2011 01:39:00]Warren Buffett最大的分別是,他以一種特殊的槓竿買股票: 1所以他的組合大Graham很多; 2.即使他的"股票"回報低過Graham,他的基金回報亦會大過Graham; 3.他的基金值太大,Graham遇不到的問題他遇到; 4.純用Graham的法要有時要等待非常很久,Munger以掃地雷針的指標設定為例,他改變一些設定,並發現又可以掃到地雷了; 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局限自已結論那種方法較好,舉一個例,Buffett就自已說過他在2009年買債買得太少,結果你有看"Security Analysis",你幾可肯定,假如是Graham,他不狂買就奇。

    回覆刪除
  6. 你讀邊間大學的

    回覆刪除
  7. 最近只有在進餐時才有空觀看朗咸平教授的節目 朗咸平說,提及有關大户操縱市場的手法,有提及soros。我沒有資料辨證對錯,但一聽無妨。這可能就是先生所講的投機客操縱市場的道理吧。
    [版主回覆02/14/2011 07:39:00]聰明的投機客例如Soros,也要待一支股票極錯價時,才能號召眾人之力反手對著市場幹,制造轉折點。 很難相信他會無的放矣。 從這個角度看,Soros亦是價值投資法(雖然他用宏觀作為道具),那麼他們贏的錢由誰人輸呢?!當然是由那些以為自已能打贏市場、順勢而行、縱容市場錯價的投機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