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星期三

如何閱讀巴菲特的信

在巴菲特1983年股東信的《附錄》裡談論“商譽”下有這樣一段話:
If you cling to any belief that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Goodwill is the best measure of economic reality, I suggest one final item to ponder.
Assume a company with $20 per share of net worth, all tangible assets. Further assume the company has internally developed some magnificent consumer franchise, or that it was fortunate enough to obtain some important television stations by original FCC grant. Therefore, it earns a great deal on tangible assets, say $5 per share, or 25%.
With such economics, it might sell for $100 per share or more, and it might well also bring that price in a negotiated sale of the entire business.
Assume an investor buys the stock at $100 per share, paying in effect $80 per share for Goodwill (just as would a corporate purchaser buying the whole company). Should the investor impute a $2 per share amortization charge annually ($80 divided by 40 years) to calculate "true" earnings per share? And, if so, should the new "true" earnings of $3 per share cause him to rethink his purchase price?

Ch Liu兄阅後有兩個問題:
一、With such economics, it might sell for $100 per share or more。巴菲特如何計算出該公司的銷售價應為100美元,甚或更高?
二、當該公司的“真正”每股盈餘只有3美元時是否重新估算只值60美元?

筆者回答:
第一条問题:
若果市場平均的合理投资回報率是5%,這個投资能每年给5元盈利,而價格只是20元,回報是25%,人們便會把手上只有5%回報的投资賣掉,買
入這投资,直至大家争相加入抬高它的價格至$100元,回報和其它投资的5元看齊才停止。

第二条問题
财务報告利潤,有别於投资利润,投资人只看多小現金收入,而财報则受限某些法律規则,例如2元的商譽攤銷並非一项計算投資回報的支出,但财務報告顯示是的盈利卻要扣減,致財務利潤變成只有3元,财務報告的回報率只有3%,投資利潤仍然是5月。

啓示
1.财务和投资的回報兩者是有分别,前者PE是33倍,但實際後者只是20倍;
2.除了這點外,巴老想說的是有形资産回報(Return on Tangible Assets)的重要,例如有另外一支股票B,同樣要投资100元才赚到5元現金,若果B公司保留全部年利润再擴充,下年利潤會增長5%至5.25(5x(1+5%),巴老的公司卻能運用這5元赚多1.25(5x25%),總利润上升25%至6.25,因为公司原來有形资産只需要20元,就能赚到5元,固此它保留的盈利,都能按這比列獲额外利益。
3.有形资産回報率丶增長率和股價的関係
到第二年,B公司的PE是100➗5.025=19.9倍,股神的公司卻下跌至16倍(100➗6.25),若果市場的合理回報仍是5%,B公司股價會上升至105元,股神的股票卻會升至125元,回報達25%。茫格曾説,股價長遠的升幅等同於ROE(實際應是有形资産自由現金流回報率),正是這意思。

但實際又是否真的如此?

筆者以身求証,真金白銀買入了两支ROE極高的企業,並用了幾年時間,下篇文说其中的领悟。

2018年1月26日星期五

快餐常餐午餐,談内銀

以下是筆者上茶餐廳用餐時的領悟,我把價值投資簡化,稱為:快餐常餐午餐法,非常容易記。

這個投資法的目標不是要賺多小錢,而是不斷去擴大組合可收股息的資產,因此無論在牛市或熊市都有行動,而行動都是買熊股。

快餐店餐牌每日列的快餐丶常餐丶午餐,來來去去都是餐肉丶雞蛋丶猪扒丶五香肉丁丶牛丸丶 魚蛋丶麥魚丸丶火腿丶通粉丶公子麵丶一丁丶米粉........,左右互相配搭,然後定不同的價格。

早餐時侯因为大家匆忙,在午餐過後2時半人小時的特價餐,兩個都較便宜。晚餐會貴一些,而若餐牌無列出,你又指定要吃的就最贵。

因此,若果你喜爱吃墨魚丸河,星期二早餐有墨魚丸米兼送凍啡,但你死都要在星期五旁晚,做晚市時散點餐牌沒有的墨魚丸+餐肉河,又要凍鴛鴦加檸檬,好明顯就要额外付出。

有片為證:


原则講完谈操作,像上餐館把股票的指標像餐牌列出,然后就要最平那個,無論乜餐物餐或龍肉,對我來说通通是一樣。

當然股王增長高,就如天九翅鮑魚一樣,贵得有道理。
但這投资法目標不是做和最叻那個人和選最偉大那支股,只求高回報而不是高見報,總之就唔平唔特價就唔買,一旦貴就不吃轉另一菜式。


以下是内銀最新餐牌,交行P E只有5.88,筆者看後今天忍唔住點了交行3328,因为它較建行PE便宜23%,Yield則高24%,即是若已投資500萬于建餐,現在只要大約400萬便可以轉交餐,也獲分發相同金額的股息,又因股票回報率(ROME )較高仍可得相同的回報,多出來的100萬,喜歡可以買更多餐獲更多股息,不喜歡也可以套囘現金作防守,若果交餐幾年内發癲一次令它的PB看齊建行,則仍有55%可能升幅。

筆者前次點了農餐,本年至今比較建餐已經賺多了10%的份量,感謝麥兜。

以下是各個餐牌價目一覽表:



*除招行已經公告業積,其餘的盈利和股息按半年增長比例推至全年,並以最新人民幣兌換率1.24轉為港幣(2016年匯換1.11125),招行未通告派股息。









                        







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

内銀大升

筆者组合也大升。

其中筆者轉持的農行更跑勝一眾内銀大升26.7%,連同上升也有20%建行己佔组合45%,另外重注的Target和Yumc也上升20%,佔组合第二大的湯臣和川河亦有不俗的升幅,分别上升15.7%和7.2%,湯臣更在業绩發放禁買前獲大股東不斷增持。

今年一開年就大勝恆生指數,並己達全年目標。

多得2014年中在熊市時大買内銀,令筆者這個除物業外唯一的投资合,3年半上升一倍。

仍然持有内銀至今的同學,應該大有斬獲了。

2018年1月22日星期一

Mindset: The new pyschology of success讀後感

投资多年,筆者漸漸體驗:"不要為赚錢而投资股票,這不會令你技巧提陞到另一層次"

這聽起來是否有點毛病,一開始學投资有誰不為錢?若果投资學習有成又不想著金錢,那投资來幹嗎?

這書有答案。

這本書其实不是談投资,而是談''思维"如何會影响個人玩遊戲時智慧的增進。

作者説,思维有兩種,一種是"固定",認為智慧是天生,後天改变不会太大,另一種是"成長",認為可以透過學習增進智力。
前者認爲"成功"代表聰明,後者認為"成長"才是。

作者調查發現,兒童在學懂如何評價成绩後,會為安全而拒绝再玩下一个更深和没把握的谜团,而没给評價的兒童,卻不斷要求玩更深的去挑戰自己。

成人也會有同样情况,當可能出現錯誤時,前者只會找理由證明自己對,甚至會作弊,而後者则會樂於嘗試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原来作者於2013年香港大学也做了一个测試,因为大学全部以英文授課,所以認為增加一班英文班,加強令語文能力較弱的新生,這本來很合理,作者設了兩條問题給新生回答:
1. If the faulty offered a course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kills, would you take it?
2. You have a certain amount of intelligence and you can't really do much to charge it, is it true?

他發現學生若第1条答好的,第2条會答N0,而在第1条答不的,第2条也會答Yes。

這聽起來非常遺憾。
 
作者問讀者:你是把成功還是挑戰放在首位。

看這書時我想起巴老曾説的:"遊戲的勝者望着赛事,不是望著計分牌"。

就算過去投資成績如何領先,若只顧望著計分牌,他很難有精采的表現,股神和作者所表述意思好像互相呼應。

這本書用很简淺的個案陳述,就能带到讀者如何正确思考,值得推荐给Blog友。




2018年1月19日星期五

我的基金投资策略

前三篇文的檢視清單是分析某支股時要做的事项,也是最近期所買的幾支股票,雖然3發3中,但這只是單項戰勝,而投资遊戲第一重要是戰略,講求全個组合资金的分配和心理把握能力。

舉一个例子,上幾篇文说的檢視清單内项目的目的,是要確定在估值方程式内中收入變項的數值,從而得出一个有信心的内在價值,但很多時一到牛市,投资人會受情绪影响,放鬆在計算内在價值程式内變项的數字,比如任意提高企業現金流、提高增長率、減低折現率,從而合理化一个更高的估值,同一支股票在熊市時,又會反過來隨意地一減再減現金流丶增長率,或简單地以不確定作藉口提高折現率,求出一个很低的估值。

就算用任何最精采和無械可擊估值方程式,若不控制這心理誤区也是狂费心機,投资人必须要明白自己才是做聰明投资的最大的敵人。

於是筆者就嘗試把誤判行為的防止,也嵌入在個人基金的投资策略。
.......................................................
以下是筆者的總结投资资金分配策略,己跟這Blog很久的朋友或會發現近年我的投资風格己從注意數字移到注重心法,表面看改變很多,但其实著重Margin of Safety原则仍是不變。

每個人能力和性格不同,適合筆者的不一定適合Blog友,對初學者,我還是建議由買盈富基金或大量分散投资開始。

1.提高组合的回報/機會成本要求
要求在2O%年回報以上的機會才買進,筆者不會再浪费時間在小盈利项目的分析;

2減小组合股票數目
提高了第一點的機會成本要求後,一些股票未達2O%回報的不會再像以前購買,而有些股票因急升後,來年達不到也不會被保留,组合數目會自然調整下降;

3.集中個人的精力:
若一個人能力範圍最多可分析一千個清單要項,又每支股票包括十個要项需要檢测,去分析一百支股票,時間只僅僅足夠 ,预期成績亦只能僅達平均,而集中分析十數支股票,我會有更多時間去做反復测试,減低錯誤,從而獲得超水準成績。

4.一年集中在兩三個機會就夠了
用心分析十數支股票後,再篩選最高回報的5丶6支,把他们提高至佔全组合的80%,只要兩三支有50%回報丶或其中一支倍升,全個组合便有15%回報了,就算组合其餘股票不升,净收股息亦能全年達20%回報;

5.只逗留在低價什物店和Garage Sales.
要尋找有年20%回報至倍升的股,一定要到人棄的地方,接近倍升的Yumc丶升了50%的零售股,通通是沒有人争,唯有沒人爭,有投资者受壓沽貨,股價才能大跌,才能低殘,之後每升一元或所收每一角的股息,相對投入的本金比例才能最大化;

6.遠離市場熱鬧的地方:
人多就會爭,一爭股價就推高,相對地所需要投资付出的本金便會較大,就算每升一元或收的股息,對比付出资本比例仍會微不足道,要遠離這些低回報的地方;

7.不能對股票有感情,分手無出惡言:
一旦组合中某些股因上升後而未達機會成本要求,就不能有感情,説過不沽的Walmart也要沽,不是Walmart不好,而是在100元水平,未來一年能帶给我20%的回報機會減弱了。Walmart對我沒有感情,所以幾時沽貨双方也沒有拖欠和遗憾;

8.每天學習
最正确的股票估值法只需15分钟就學會,但要克服貪婪和恐懼死穴的學問则要一生一世修煉,要每天不断閱讀和學習。
…..................................

大市評論
最近大市暴升,重倉的支支升幅也双位數,组合大幅度领先恆指和標普,筆者以平常心看待。

近期活動都是和熊市一樣,在市場上發掘便宜貨,最近筆者就掃描到一支股票,一聽到它們即張行使的計劃,便嗅到無風險、套大現的利潤,這類股票升跌不會和大市同步,非常適合在瘋市中,把组合内一些因爲股價大升引致吸引力下降股票沽出後,资金的停迫。
















2018年1月17日星期三

從Walmart到Target....檢查清單(3)/ 一個月30%的Target

幾年前筆者寫過一篇関於零售商Target的文,當時我没有想過買它:

一直至上年4、5月Bloomberg一篇有關於Walmart和Amazon恩怨情仇文之後,才開始留意這個行業。在搜索和分析Walmart的訊息期間,筆者留意到多個評估行業競爭形勢報告,都認為若果最後仍能在市場企得住,分别會是Amazon, Walmart,及Target.

當時粗略看EPS,除了Amazon價格贵不會考慮外,
1. Walmart股價是67元TTM EPS是4.46,PE是14倍,
2. Target價格是75元,TTM EPS是4.77,PE也是14,
於是很自然首先選擇硏究Walmart.

持有Walmart一段時間之後,隨著它股價上升到90元而Target下跌至50元,以價格/價值比較,兩者開始走相反方向:
3. Walmart的PE上升至18.9倍,PE開始顯得昂贵;
4. 而Target的PE下跌至11.2倍.
 筆者開始想:"若果50元買入Target, 然後待Walmart100元換馬,無形中會多了50%安全邊際"

.''以合理價買入偉大企業,而非便宜價買入糟糕公司",是一般人否定雪茄屁股投資法的理由,若果能''以便宜價買入低小小的偉大公司,會較高昂價買入最偉大企業更好",就兩者可兼得,於是筆者就開始分析Target是否不錯企業。


我看到前JC Penny的CEO分析零售业的格局形勢,他認為Amazon應该要收購Target,利用Target的實店分佈網,增強Amazon網上網下全天候銷售溝道Omni Channels,這可減低成本。
於是筆者也分析Amazon,發現它因為無實店,每年要支付高達銷售的14%运费,而Target年銷售接近700億美元,當時市值只是300多億,12個月的TTM現金流達46億,有1800個實店,收購除了能減低Amazon運费成本和增加配送速度外,也能快速令營銷再增長,考虑到Walmart的反擊力和全天候配送是如此有效,Amazon盡早收購Target的合理性非常大。

Target前CEO因糟糕的進攻加拿打虧大錢被炒後,獵頭了Brian Cornell,他的幾年跳槽一次的覆歷曾經令我有點擔心。但若收購真的發生,在Brian任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雖股價己上升至58元,但我還是决定買入。


近日Walmart公布关掉63閒Sam's club店和裁減1萬個員工,Sam's Club走的路线是更低價大包裝會员制Wholesale, 它的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的Costco, 而Sam's club的上兩任CEO就是Brian Cornell,在Brian Cornell主政4年,Sam's club業積每年都獲得單數中位增長,考虑到對手是Costco,他的管理應該還可以,他離開後Sam's club就一直捱打。

在最近一季Target成绩的公布會上,雖然業績是合格,但他距绝给未来预测,分析員認為是悲觀訊號,紛紛發沽貨建議,但筆者覺得他只是不想車大跑,用成绩代替廢話。

 Target買的時候估計Amazon有可能以400億市值收購它,想不到昨天它股價是76.8已經是400億市值了,以稅改後TTM計算的PE現價是為13.9,較1個月前筆者買入價上升了32%。

現價Target的PE不是太高,所以還會看一看Walmart的競爭好消息,讓Amazon心急一下,至於Walmart就高了點,我也在100元水平沽出大部份。

筆者投資Target時同樣要用到上兩篇所說檢查清單,而Target則多了以下項目:
1.除了便宜外,有沒有其它收購分拆可能;
2.管理人是否内斂

全部的檢視清單如下:

(1)財務現金流對比股價是否便宜;
(2)管理層的年齡,家庭,出身和所以歷史和相互間合作性關係是否一致;
(3)對股東利益誠實的歷史;
(4)公司現時競爭策略是否有成效;
  (5) 它的上遊供應商(REIT)是欺負還是幫助它?
  (6) 盈利未來有沒有特發事件引致增加(税改)?
  (7) 派息穩定性?你可以等多久?
  (8) 不要買因業積虧損公司博反彈(HBC),買同行一起陪跌但運作仍然穩定的(Macy),後者同樣享受到賤價但卻不用擔心企业盈利能否復原;
  (9) 留意之前的外部投资者沽貨理由,要分清事實與感覺。(股神説零售利润難提震是事实,Starboat说Macy變差了是感覺)
  (10) 除了便宜外,有沒有其它收購分拆增加價值的可能;
  (11) 管理人是否内斂。







2018年1月13日星期六

從Walmart到Target....檢查清單(2)/3个月赚44%的Macy

上一篇的文有関分析股票時的清單分別是:
(1)財務現金流對比股價是否便宜;
(2)管理層的年齡,家庭,出身和所以歷史和相互間合作性關係是否一致;
(3)對股東利益誠實的歷史;
(4)公司現時競爭策略是否有成效,今天再繼續。

囘到多倫多,第一單發現的金融新聞就是激進投資者Land & Buildings對零售商Hudson Bay 的發難:
鄉厘出城
並出報告說HBC的物業價值應該值30元以上,其時HBC衹是11元,於是筆者就開始看HBC的財務報告和有関的物業價值是否真如所說。原來HBC股東一直己经和Reit合作共组公司,尋找機會,但就非Land and Buildings的煎皮拆骨的想法,股東認爲沒有了零售,原有地址人流就會減,又會影响物業價值。

有日看CBC电視,記者訪問HBC的CEO和參觀士嘉堡的網購全自動物料配送中心,CEO大談未来發展,並説Amazon應该要害怕他,我想起成語夜郎自大,之後他就被炒魷魚,後來新一季業績繼續蝕,並且説因為公司人手配搭問题做成送货混亂,連累業績。

價投人最叻就是耐性和"等",而筆者就一定要食住(股息)等,HBC虧损兼無息派,不是我杯茶。

於是筆者轉移目標,發現了创52週新低的Macy, 有近7.6厘息,但仍然賺錢, 和HBC相同,Macy也受激進基金綠光狙擊,大致都是要它賣物業,但股東不受這套,估計當時綠光David Einhorn在40多元以上買入,之後又受Starboard來襲,Starboard接著也在差不多時候35元以上買入,並出了一份詳细報告,包括零售丶信用咭收入和地産位置丶應该的租值和價值,並说現在的净利大部份由來内部的免租金。

但股東的股息一直無減小,零售又不虧錢,维持原判,Greenlight 和Starboard都虧損敗走。
一連兩個價值投资的失败,正是喜愛買增長股的朋友對價值投資法看低最好的證據:
“看!股價低殘不會死錯人的!價投人又失败!

但筆者未有被嚇退,看過Starboard的報告後:

覺得Macy價格相對價值的確低殘,再去搜尋這些商場業主REIT的财報,做了一些分析,原來Macy己經和業主重新拹意租约和場地改造,REIT好惨,承擔了很多改造费用,不過改造的结果是顧客好像反应不錯,於是就放心租约這一塊。

(**對REIT的分析也發現了一些重要事项,相信可以幫到朋友防止中高息REIT毒和損失大量金錢,筆者會稍後在WhatsApp群组或FB發放,已上過投资課的朋友又會有福利了。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a/2017/06/blog-post_11.html **)

Macy舊CEO可能被人空襲多次顶唔顺退休,内部提升Jeff Gennette做CEO之後,又在Ebay挖走一个據说曾幫Ebay重建好成绩的重員Hal Lawton,人腳應该也齊了。

特郎普的稅減可以再增加Macy净利20%,我奇怪為何股票市場毫無反映,可能他們追科技股怕落後,眼睛一直只有FANG.

人會注意最近的壞消息,對Macy來説就是Amazon收購Wholefood和股價跌了5成的陰魂不散,而我则相信在感思節和聖诞後,他們也會發覺節日是個好消息,於是筆者就在十月底以19.7元買入第一注,但收市再創新低,之後再連跌兩天,每天一元,我在17.7再買多一注,第二注8厘多,平均價18.7,是Starboard的入貨價一半。


假期後一些人開始回復上述所有舊新聞的記憶,而Wall Street中文版這星期才出特郎普税改令零售股增加彈药:


但筆者舊文在16年12月已經預視今天情況:

買這些不受注意低調股很難向外人像騰訊丶新經濟股般誇誇其谈:

1. Macy?老野!
2.Walmart?cheap野!

但今天Macy是26.9,2个半月筆者靜靜地連息赚了44%。

這個例子證明任何股票也可以輸錢,也可以賺錢,若能以超低當廢柴燒價位買入平平無其股,財神也會上門來探望你,投资首要注意的是價位,Margin of Safety。

最後是談Macy的檢查清單,是上篇的延續,包括:

5.它的上遊供應商(REIT)是欺負還是幫助它?
6.它的盈利未來有沒有特發事件引致增加(税改)?
7.派息穩定性?你可以等多久?
8.不要買因業積虧損公司博反彈(HBC),買同行一起陪跌但運作仍然穩定的(Macy),後者同樣享受到賤價但卻不用擔心企业盈利能否復原;
9.留意之前的外部投资者沽貨理由,要分清事實與感覺。(股神説零售利润難提震是事实,Starboard说Macy變差了是感覺)


2018年1月10日星期三

從Walmart到Target的投资心路歷程與工作清單(1)

大概幾年前以财務數據買入莎莎百貨,當時我對零售一無所知,若果以現金流來说,其時的莎莎因自由行帶動算是不錯,後來佔中之後情况逆轉,經過兩年之后賣出,回報只能算普通,我學到的是,我需要學投资零售業竅門還很多。

大概17年4-5月Bloomberg雜誌有一篇関於Walmart和Amazon的故事,非常有趣,它令我用一個新角度看企業:

尤其有朋友對我説Amazon雖然盈利不佳,但現金流強勁,若果這是真的話,我希望透過阅讀它的财務報告更新自己的财務知識,經過調查後我明白了Amazon強勁現金流的"部份"原因:

我留到意Bloomberg雜誌中Walmart的新CEO Douglas McMillion聘用了一位叫Marc Lore的人成為电子商貿一哥,之後了解到Marc Lore受了數年Jeff Bezos的欺凌,幾年前當Marc Lore的網店如日方中時,受到Amazon虧錢也要置他死地的打壓,後來想賣给Walmart時,又受Amazon的恐嚇,他個人最後被迫要在Amazon坐了幾年監禁,在一回復自由身己急不及待成立Jet.com反擊。

不過此時Amazon己非十年前了,Jet.com的资本很快燒光,求救於Walmart, 好個Douglas,以30億買入成立只有一年並仍在虧錢的Jet.com.,多數分析師以數字分析這收購,而我则想起商鞅变法中的"南門立木"故事。

Walmart早在2000年己東拼西購电貿,但一直不成功,己经有太多分析原因文章,筆者不獻醜重复,只提其處境就如戰國初期秦國變來變去也因舊派的阻碍。

商鞅被聘用後以重金獎賞行他新法之人,任何人把一根大木搬到南門樹立,無論奴隸或貴族也好,都能獲重賞,説到做到。


Walmart的30B就是重賞,重視电貿就是南門要立的木,那麼為什么是Marc Lore的Jet.com?

我又想起秦始皇的另一则王翦滅楚的故事,自從秦國李信將軍被楚國擊贩後,奏皇多次到以病求退的戰神王翦家中,請他復出,王翦的條件是要以全國之力60萬大军出擊。臨行前王翦還多次提醒秦始皇要預先發獎金给自己的家人,弄得奏皇哈哈大笑他市儈。

王翦的部下不明白這不像他的個性,王翦説,有那個皇帝會不擔心把全國軍力交給一個將軍,故以貪财令皇不以為我貪權,減小揣測引致的信任問题。

反轉過來想,Marc Lore仇恨Amazon之心不容懷疑,Walmart有什么方法能令Marc Lore下半生無所顧慮或揣測懷疑,為Dongles的Walmart一心一意打這硬仗?

就是给他Walmart全集团电貿之兵,重金令他下半生無憂,薪酬還大過Douglas本人十倍。
筆者看過多套Marc Lore的訪問影片,每套他都強調信任的重要,接受訪問時他说要把Walmart电貿提升到的地位,不是第二在Amazon之後,而是第一。

而Douglas這個由學生時期己在Walmart做倉務員的CEO,充份反映他腹可撑船氣量,一個交易就做了一句成語:''南門立木,千金買骨(或才)"的優良管理者應有氣質的示範,我相信他會吸引很多行業高手慕名而加入這团隊。

想想半年前自己以68元的低價買入這對將會為公司如此出力的死使,想想這是一間财富5百大第一的巨企,想想每年盈利提供巨大現金流火药作戰子彈,仍有這個低價,真是心花怒放,而昨天Walmart股價己是101元,筆者這交易連息半年赚了5成。

Walmart用了Marc Lore後第一擊是30元以上2天送貨,及打算送货直入屋的計劃,好一个Amazon,馬上就能回擊,及立刻早一步出一个智能家居門鎖直送入屋,雖然負评不小,但仍可以知道Amazon是决意不輕視這個敵手。

這個投资除了必要的財務分析價便宜之外:
美百貨業最終只餘下Walmart vs Amazon
我更著重:
1.管理層的歷史細節,和他們間微妙的心态,為公司服務的決心;
2.實際的商業行動成效,比如有很多YouTuber大讚Walmart的網上下單實店送入車尾箱或自動機取貨服務等。


2018年1月8日星期一

"When genius failed"讀後感

這是一本有関"長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興衰書,非常精彩。



長期资本成立於股市興旺的1994年,創辨人是前所羅门兄弟債券部主管John Meriwether, 这仁兄也是另一本Michael Lewis的書"Poker's Liar''中主角,書内描述他玩一千萬美元一手樸克仍面不改容,就如Poker face一樣,但他卻弄到Warren Buffett在所羅门兄弟的投资幾乎泡湯,因而被炒魷魚。

LTCM的合颗人位位都是星级天材,包括諾具爾經濟奖得主Scholes及Melton,他們正是當代金融風險控制方程式Black Scholes Model的發明者,其餘的合颗人和员工都是系出名門和名牌大學,相對大師對風險管理的知识,其它人都是小學程度。

其中一幕是LTCM Myron Scholes在向Conseco保险公司路演推介時,被一位只有金融硕士程度的衍生工具交易员質疑,市场並沒有這麼好赚的機會,他卻回答:''像你一樣的蠢人就是我们能夠的原因"。

事实證明他們的投资模型真的有效,在短短4年,長期资本大升四倍,扣除高昂的費用後仍達2.85倍,而基金的波動更驚人地小,只有一个月是蝕1%多,而LTCM驕人成绩甚至令他推卻多間銀行 慕名想加入的资金。

筆者在此简單介绍它们使用的"波幅套利",原理是先找出過去某兩類債券的歷史差價的平均值,例如美国國债30年債息在6%時,企業3A債的平均會是6.5%,相差50點子。
若果某日兩者的利率在市場的波動相差高於過去平均,至70點子,套利者會買進3A企業債券而沽出美國債券等待,直至回歸平均值平倉便能赚20點子,這是中性投资策略,既不看好,也不看淡,只投资利率差價的缩窄,無論息升息跌也赚錢。


想在波動中赚錢有兩種方法,第1種是以買家身份在波動小價差收窄時買入,待波動大時以高價賣出,第2是賣家在波動大高價時沽出,並在波動小時以低價平倉,前者有如買保险,保護市场大幅走逆向時,持有的證券或組合的损失,若果没有正股又買保險,他就纯粹是Side bet投機,而後者賣家就如保險公司,計算可能出现意外的次數(波動),接受别人投保,赚取保險金。

LTCM學者認為透過大量數據,認爲能準確地求出统計學上那個鐘型圖的平均值Mean,在超出平均值之時做一賣一買的對冲交易,就"百分百"無風險利益,因为任何波動最终會回歸中值。

LTCM也相信只要大量的交易,再透過每項資產和大市升跌波動不一致的Beta值,對沖風險。

做多重風險控制的結果是每單交易算只有蠅頭的小利獲利%,但它卻以增加其實物资產槓杅30多倍至1300億美元,另外衍生工具的名義金额增至1兆美元,把微利放大,在98年時它的實質资本只有40億美元,可想而知任何原本只是碎銀的微利交易,都能放大至幾十個%的利潤。

LTCM也懂得利用學者名氣故作神秘,令銀行做交易時輕心減低Margin要求,製造了驚人的槓杆倍數,而風險就落在没有紧守底線收足按金的銀行。

當98年俄罗斯债券違约,原來只一个國家的問题,擴展至全球的債券對比美國Treasury債的利率差價不斷擴大,甚至去到除联储局債券外,其餘的就無買家地步,在5星期内,基金從高位大跌9成多至只有數億美元。

而最危險是它的结算代表追加按金己迫在眉睫,那1300億的證券交易和1兆美元的衍生工具總數6000多個交易中的對手,馬上就會因LTCM破産而産生骨牌破产效應。

凯恩施说:''市場的總流通永遠不足",簡單説就是當大家(整個市場)賣资産套現個人身家,市場並没有足够流動貨幣的買家,總市场可流轉的貨幣永远是不足夠,因为金融制度本身就是靠槓杆運作,於是就會引致價格懸崖式下跌和波動。

金融海嘯時我们上了寶贵一課,就是永不能隨便讓金融機構倒閉,説也奇怪,長期资本出现問题時,联邦储备局已懂得不讓LTCM破産,反而海嘯時的保爾森卻讓雷曼死亡,结果大家被迫一齊沽出風險大的証券,所有资金流通立時用盡和枯竭,引發海嘯。

LTCM的傲慢,甚至延至向其它人求救時仍厚颜地認為是市场和别人愚蠢令市場失效,而非象牙塔理論,一方面撒手讓多個銀行對手憂心和善後,另一方面卻馬上组织新基金。

其時LTCM也曾向多个巨人求助,比如索羅絲曾承诺只要LTCM能過多一個星期到8月尾前,找到其它人入資500M,他也會给资500M,而巴菲特则斷然拒绝,經過高盛的週旋,巴老開了一纸合约然後给电話John Meriwether,語氣極重的说:"是我,你要告訴市場,是巴菲特買你的资産",巴老對持有這些资产毫無興趣,他只想告訴市場,资産己落入強者手中去隱定這些價格,一回復正常價就馬上賣出圖利,這就是芒格常説的巴老個人特殊興趣,和他買入並持有策略完全不同,我们也見識過他沽出杜指認沽權或short美元等的特殊交易,巴老說過這特殊交易工具箱每年帶來達25%的回報。

而索羅絲也是世外高人,他知道市場只會見風駛駝和落井下石,當巨人赚錢,大家就爭相模仿,他買什么我也照抄,但當一旦市况逆轉,巨人下墜,市場便會反轉過來搶先巨人一步沽货,這無疑會令巨人死得更快,但市場就是這樣的,LTCM當然過不了5天,因此Soros實際是说他祗會乘方便車,他的承诺既坚定,但也能隨風擺柳地變動,若你找到強手幫助,我就加入,否则你要靠自己了。

而巴菲特也不會死錯人,除了要大幅折扣和只買己经賤價的資産外,也决不涉LTCM或它的管理和涉生工具合约,還不能周围問價格和要在1小時内回複,最後因為LTCM合颗人的複雜合约引致胎死腹中。

在LTCM向高盛求救時透露了倉位後,高盛明目張赡地沽出長期资本的同樣倉任,然後在LTCM被迫要在平倉時,就以低位買回赚價,這份能耐和它在海嘯時對待AIG和客人如出一辙,銀行家 嗜血的本性難改也。

書中有位交易員说:"當抵押了组合中一支證券,你整個组合中所有证券都己经連成一體関联"。

經驗説當大眾恐惧和被追收按金時,各支股票的Beta值再不會是太平盛世學者的计算,支支也有分别,而是通通Beta連成一體都是"1",大跌市,因为追收按金関係,持有人受壓來不及不分青红皂白,不會细心再想那支是增長那支是價值或老千股,總之就是You jump I jump。

這也是投资班同學常問的"爲何價值股在大跌市,也不能支撑股價的問题的原因。

"恐懼"就是大教授諾具爾方程式的罩門和死穴,而恐懼是没有方程式可計算什麽會引發和何時出現。

看過此書之後,我又想起巴老的说話,他説"潮退才知道誰人没著泳衣",他好像對什麽事情也做好準備和應對。

John Meriwether在LTCM之後再成立的相似的基金,但在2008年又一次倒閉。

Ben Graham在其著作多次説,市場很多人以理論取代經驗。

Mark Twain說: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凯恩施説:
市場的非理性维持時間可以長過你维持不破産的。

LTCM學者認為,用他们的投资模型全泡湯的機會是10的24次方之一年,較地球形成甚至消失的年份更遙遠。

金融理論最可怕之處不是它全錯,而是它們不是全對,又衍生了無數的投资工具和聽起來喝彩的财务安排, 但其实卻暗藏致命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