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

“息字頭上有把刀?!”

最近市場上的注意力都集中談利息變化,大家都拿美國10年期國債Yield上升至3.2%來說市場即張步入熊市,為了讓新手明白利息如何左右大市,筆者做了一段影片並上傳至youtube。

27 則留言:

  1. 再多點瞭解專業投資人的觀點. :-)

    回覆刪除
  2. 謝謝分享!補充一點說明,股票投資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Earning Power(其實巴黎兄已經提到過P/E的倒數,即E/P),Graham與Keynes都相同地使用它。Graham是與10年期AAA債券利息相比較,條件是兩倍於債券利息,並且不低於10%,也就是說,買進的的P/E不能高於10倍。Keynes則與國家銀行利息相比,道理相同。因為他們的Approach都是Buy Low,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盈利(earnings)與價格(Price)相比之外,還有價格與資產相比,以及派息與價格相比。總之就是要做到Buy Low。他們兩人的不同在於:
    一、Graham所開創的Buy-Low–Sell-High Approach,他使用的方法叫做Pricing(定價估值法),持股經常超過100家公司。
    二、John Keynes所開創的Buy-Low and Hold Approach,他使用的方法也是Pricing,持股不超過50家公司,重倉持有的則是幾家公司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投资人関注買什么,付出多小(P),回報有多小(E),就是Ch Liu说的P E。

      刪除
  3. 翻看巴黎兄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的blog文《一本立志做個合格投資者的聖經!》(是現在的第一篇文,假如我沒有記錯的話,記得當時你的blog在Yahoo時早在2007年已有文章。)有這樣的句子:
    “此間大市升上三萬多點, 因己在股市25,000點時沽清持貨,唯有在書中找尋真理去平復當時的懊惱心情,决心在未學習完成前不入市,今天看來我是幸運的一個。”
    2007年恆指在25000點時沽清持貨是在9月19日(25554.65點),前一天9月18日是24576.85點。它的估值是:PE為19.5倍,股息率為2.215%。而9月19日當天10年期政府債券的利息為4.267%。我使用回測方法其實賣得比你還要早,大概在8月27日恆指在23577.73點至9月18日恆指在24576.85點之間。其實你當時覺得賣早了,事實上。當時恆指站上了30000點只有10月26日在11月2日短短的6天而已。穩健的投資比賺盡股市上的所有的錢,Graham選擇前者,我也是保本第一,所以是他的追隨者。尤其是股息率只達債券的利息的一半時,為什麼仍“戀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物業熊市跌到有10%yield時,此時的買家都會說,有10%租金收入,樓價升不升也不是問題。
      但當股票跌到15%yield時,卻沒有人會夠膽買進它們,人們會說買了之後股價下跌怎麽辦?
      多數人都不能戰勝股市,其實只是他們自己做成。

      刪除
    2. 不出所料,今天杜指跌8百多點,納指跌4%。

      刪除
  4. 雖然進入加息週期,但通脹温和,息率大升機會較細,加上政治因數Trump 狂出囗述阻止加息。

    回覆刪除
    回覆
    1. RC兄,息率大升的機會的確不大,但一些股票是否過高則很清楚。

      刪除
  5. 恭喜巴黎兄。
    在上個直播節目星期一已經手清曬美股倉^_^
    避開一波850點杜指下跌,强
    真係高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飛鳥兄,我只是依書直説(做),
      幸好等埋和你直播至做港股,
      現又便宜幾格😄

      刪除
  6. “但當股票跌到15%yield時,卻沒有人會夠膽買進它們,人們會說買了之後股價下跌怎麽辦?多數人都不能戰勝股市,其實只是他們自己做成。”
    的確讓人感概!最近研究恆生指數最前的23年4個月(恆指開始於1964年8月)的各階段的估值,這方面的研究奇怪的是香港竟然沒有人去做研究。香港股票歷史上最大的跌市是1973年3月2日,恆生指數站上1744.39點,當時的市盈率約為99.47倍,股息率約為1.1%。經過1年又9個月的下跌至1974年12月10日的150.11點,市盈率為6.2倍,股息率為10.19%。這可比美國1929年10月至1932年7月道瓊斯指數下跌89%還要激烈,是91.39%!真的是“渣都冇”!大家可以想像一直佔恆指權重最大的匯豐(現在常給騰訊超越!),當時的股息率有多大?巴黎兄所說的15%的yield無人問津是一點也不奇怪的!股息率約只有1.1%時則興奮不已。價值投資者就是如此寂寞的,奈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假如在恆指1973年3月2日的1744.39點時買進任何香港大公司的股票,可能要8年又4個月才能返故鄉!1981年7月17日恆指站上了1810.2點終於重新聞到故鄉的泥土味道。屈原的名作《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翻譯為白話文就是: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啊!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屈原追尋是真知、真理,股票就簡單得多,Buy-Low。什麼是Low?看看它的Yield!

      刪除
    2. 由於只能查證得到恆生指數早期的每個月的記錄,1973年2月是1625.63點,3月是1301.13點。大陸的網上頗多研究恆生指數的文章,其中很多都說1973年3月9日星期五恆生指數上升至1774.96點是最高價位。假如是這樣的話,從1774.96點下跌至1974年12月10日最低的150.11點,跌幅達91.54%,比91.39%稍高。

      刪除
    3. 我相信是兩種情況消磨一個人執行"買便宜丶賣高的普通常識"意志,
      第一是在10%Yield買入後,股價下跌至13%(跌3成多),或在2%yield賣出後股價升至1.5%(升3成多),
      多數人看眼前資本變動,小數人會想長期有10%能否已經滿足個人物質卻望,或2%是不是已經很無稽,
      這帶來不必要的恐懼和貪婪,失去判斷常識能力。

      刪除
  7. 想問下you tube 最後所提及股票回報率,為什麼不用股息率,而用PE去衡量股票價值?
    CK

    回覆刪除
    回覆
    1. PE和Yield並非爭冠亞軍,而是相輔相成,比如股票A本年派10%息,但EP只是5%,股票就是由削股本而派出來,但若EP是8%,長期不派息又盈利不增長,盈利可信性就大打折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