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股大升,其中内銀及地產股領升,當中多支地產股己創新高,不過若和年頭至今恆指上升了1.31%比較,內銀仍然大幅跑輸,以建行為例,今年以來,仍然下跌4,28%,但考慮到派息影響,實應和恆指同步。
港匯己升超過強方保證7.75,就是說海外有大量美元購買港元,金融管理局要不斷接美元。海外港匯買家換了港元,自然不會放在銀行收息,而買港資產。以歷史為例,多次升過港匯強方保證價,恆指隨後都會大升。
大升之時,雞犬也會跟隨走上,投資者即使隨意買股,也可能賺到錢,這種場合,很易讓人誤判選股的正確性。雖然港匯指數的確有其參考價值,但買股票去到尾,都是有關一間公司的真正內在價值和市場價格的比較,而判斷內在價值來來去去都是多年盈利穩步上升丶借貸比率低丶現金多丶利息負擔小丶派息好,這些條件並不神秘,以好數字代替好時機,總能譲投資人安心和獲合理回報。
擧筆者為例,筆者在3月時無懼市場的普遍看淡,大幅度配置組合的資金至內銀,純因按守則辨事,實無任何慧眼可言。
而手中的美股組合減小到只餘下AIG, SLF, WFC,雖然股價不斷創新高,但P/E等仍然較歷史為低,財務狀況仍然健康。現在美國的大銀行的增長,其實仍未見頂,為什麼呢?祗要考慮海啸年間有多小大 丶中丶小和地方銀行退出,例如匯豐丶雷曼丶Bear stearns.……等所遺下的市場,就是看那一間大行有實力和時間動手去佔領便會明白,筆者的WFC正因為不像其它同業忙於修理自身的問題,有空檔搶市場,不斷收魚利,股價同樣創高。
舉這例子是要說明,一些股票不能因為新高而怕繼續持有,還要與同業比較其競爭地位變化和本身的P/E。
另一方面,內銀幾年內的不斷集資,其實有異曲同弓之處,國內市場正不斷被資本強勁的巨行蠶食,例如稍為細的幾間中型銀行,民行丶中信行等的一級資本因為不足,需要中央以降準去扶持,便知在開拓市場方面會受到一定程度約制,當然這些銀行的ROE仍然不俗,歷史P/E仍低,只是增長受制可能較大。
投資朋友想跑勝市場,不妨設想自己的組合和股神的差不多,即任何5%的下注在稍為不巨型企業,那間公司的股票必然暴升,朋友或會說,那非代表股神必勝嗎?情況剛剛相反,股價大升,正代表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因為公司盈利相對市值下降,長遠計,這種押注,只會跑輸大市。
那麼要跑勝大市的方程式就很容易和合理地推算得到,凡是高於歷史P/E,便要考慮減持,反之低於歷史的,便要留意時機去增持。過去已經有學者以標普指數成份股做高低P/E減或增作回報對大市比較統計,惠理的鄭清海也核實過有效。
其實9元買較19元買較有利的道理,也無需大學者的牛刀說明,就以民行為例,五月初H股較A股低20%,現在兩者只相差10%左右,如果世界只有一間民行買(總市場值=A股權重+H股權重),前買低價H股的必然跑勝大市,同樣,如果世界只有指數可以買,低P/E年間買必然跑勝在高年間買。
以此原則無論投資個股丶大市,也必然跑勝同群,這是股神的道理,也是筆者一直的指引明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