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星期四

我要做一隻鵰 :談金庸

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10月30日離世,享年94嵗。

多年前看過一套片名叫“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那時看沒有什麽深層感覺,隨者年紀漸大,參加婚禮己经非常罕有,葬禮卻開始增多,才感慨歲月的流逝。

雖然我識金庸,他不識我,但他的作品,帶给我小年時代不小快樂日子,好像早已經和他有某种的連结。

現在卻物是人非,人生就是這樣。

金庸的小說,我最愛是天龍八部,那是一個中國的大時代,五胡十六國,多小英雄豪傑,例如喬峰,武功蓋世,和阿朱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知道自己契丹身世後的無奈,面對生死時的灑脫。

還有那個一心復燕的慕容復,為了他,原本不愛歷史的我也翻查歷史,得知其時真有其人英雄慕容垂,偷生忍辱至古稀之年,復國帶兵打仗,只是在樹林挂彩帶便大敗拔拓,用兵如神,本可一舉滅魏,但經過往年燕國子弟兵惨贩之地丶白骨處處,在母國坎坷命途觸動下,吐血倒下。龜缩凡个十年,在只要往前一步便勝利的最後一刻功虧一篢。

記得以前预科老師说,只要你讀完所有金庸小說,就不用讀中文和中史教科書,不用上堂温書,也可以拿到兩个A的成绩,大概改歷史券的老師也是金庸小説迷,答慕容復或慕容垂也一樣给滿分。

還有多年前,查良庸在一个大陸網络大哥聚会時,當時網易丶新浪..等大頭都是明白之星,馬云是寂寂無聞,但查良庸和他接觸後說,馬云像劉邦,會聚到很多將相良材,是大器也。

又有一次查良庸點名赞星爺,說很多人用了他的小說内容,卻挽無野,甚至連credit也不给他一个,反觀有一次接到星爺電話問他版權费,原來那戲(好像是喜劇之王)中说了''想扮神鵰俠侣''四个字,卻紧張親自打電話來問他。

天龍八部又是什麽呢?

金庸表示:「《天龍八部》部分表達了佛家的哲學思想,就是人生大多數是不幸的。佛家對人生比較悲觀,人生都要受苦,不管活得怎樣好,最後總要死,當然沒辦法。佛家思想對人生真諦有深刻的理解。」










15 則留言:

  1. 扮神鵰俠侣,應該是「功夫」一戲,元華與元秋的演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是功夫一片,星爺大作真的太多.

      刪除
  2. 大家都是看金庸武俠小說和星爺電影長大的,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二人的作品,老中青+未来人也啱,能横跨年齢的鴻溝。👍

      刪除
  3. 嚇死我, 睇錯個鵰字做鴨字. ^_^!

    回覆刪除
  4. 中國大陸第一次來歐洲旅游的人大致上不會錯過兩個地方:
    一、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二、 德國波昂貝多芬出生故居。
    劍橋(Cambridge),又名康橋,整座大學城流淌著一條秀麗的流水叫做River Cam,在詩人徐志摩先生的著名詩歌《再別康橋》與著名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影響下,幾乎全中國都知道劍橋與劍河它們更具“詩意”的名字是康橋、康河。徐志摩於1921年與1922年在國王大學研習,解釋了非常之多英國藝文界的朋友,其中包括John Keynes。《再別康橋》寫作於1928年秋他重游劍橋後,在歸國的渡輪上寫出了這一首近代詩歌的傑出詩作。
    2008年國王學院紀念這一位對中英兩國文學做出巨大貢獻的詩人樹立了“詩碑”,上面鐫刻著《再別康橋》一詩,開首兩句詩句以及結尾的兩句詩句,那就是: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當然了,在中國大陸上過高中的學生,每一位都能毫無困難地朗誦、背誦這一首詩。徐先生是浙江人,今年是這首名詩發表的90週年,作曲家葉國輝先生將《再別康橋》譜寫成了一段約12分鐘的樂曲,由男高音歌唱家韓蓬和浙江交響樂團樂團演繹,10月份時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首演。據說效果甚佳。

    這跟金庸有什麼關係?查良鏞先生的母親是詩人徐志摩先生父親的堂妹。,所以,兩人是老表關係。據金庸的說法,他童年時曾隨母親回祖家探親見過一次當時已全國知名的詩人徐志摩。

    不知什麼原因,金庸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表哥”情結。在他的小說裡,好幾個“表哥”都是忘情背義、負心的傢伙,如,慕容復、汪嘯風與衛璧等人,查先生可能不服“表哥”徐志摩先生盛名遠播,晚年80歲了還到劍橋St John's College進修歷史,獲得了碩士與博士學位,其後屢次說徐志摩先生在劍橋沒有得到學位!更有意思的是,2012年,查先生的現任夫人向St John's College捐贈了一尊名為Cha Stone的石像,用意大概就是,你那個在King´s College後面的“詩碑”算什麼!

    詩人徐志摩曾使用筆名“雲中鶴”發表過一些作品,查先生的《天龍八部》裡的四大惡人之末那一個“淫賊”居然同名!

    詩人徐志摩先生1937年11月19日深秋時分飛機意外去世,短短的35年的生命所享的盛名,竟然壓得94歲去世的查先生這麼久,我作為中國浪漫派詩歌的愛好者願意代表徐先生想查先生道個歉,假如我具備這個資格的話!

    查先生另一個難解心結的人是武俠小說作家古龍,他一度讓查先生封筆,因為寫不過古龍而讓賢,幸好古龍早死,查先生的瑜亮情結就不如“表哥”這麼厲害!

    唉!人就是放不下浮名!這是我的結論。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文有文爭,武有武鬥,有江湖就有纷争。

      刪除
    2.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裡百曉生《兵器譜》排名,第一是天機老人的如意棒,第二是上官金紅的子母龍鳳環,第三是李尋歡的小李飛刀。下面是《多情劍客無情劍》其中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李尋歡道:“你的環呢?”
      上官金虹道:“環已在。”
      李尋歡道:“在哪裡?”
      上官金虹道:“在心裡!”
      李尋歡道:“心裡?”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雖無環,心中卻有環!”
      李尋歡的瞳孔突然收縮。
      上官金虹的環,竟是看不見的!
      正因為看不見,所以就無所不在,無處不至。它可能已到了你眼前,已到了你咽喉,已到了你靈魂中。
      直到你整個人都已被它摧毀,還是看不見它的存在!
      “手中無環,心中有環!”
      這正是武學的巔峰!
      這已是“仙佛”的境界!
      老人道:“他們自以為‘手中無環,心中有環’,就已到了武學的巔峰,其實還差得遠哩!”
      少女吃吃笑道:“差多遠?”
      老人道:“至少還差十萬八千里。”
      少女道:“要怎麼樣才真正是武學的巔峰。”
      老人道:“要手中無環,心中也無環,到了環即是我,我即是環時,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還差一點?
      老人道:“還差一點。”
      他緩緩接著道:“真正的武學巔峰,是要能妙滲造化,到無環無我,環我兩忘,那才真的是無所不至,無堅不摧。”

      刪除
    3. 以前有一位Blog友曾以'心中無劍,心中有劍,草木皆爲我所用'來形容學價值投资。

      前一段大跌市中人人皆成熊市專家,个个都話自己二月己知,其实做投资要學的是'手中有股,心中無股',彼得林奇曾說,最好買了股票後昏迷幾年,不受市場雜音影响心理,醒来必有所獲。

      刪除
    4. 古龍,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人,出生於香港,在荃灣天主教小學德聲學校上學,1950年闔家移居台灣。因為在香港讀小學,我估計他會說流利的粵語。他與金庸對武俠小鼠最大的不同看法是:金庸只認為武俠小說是消閒娛樂產品,但古龍則認為武俠小說是一種“文學”載體,可以把武俠、文藝、偵探、推理、寓言等等通過這個載體表達作者對人性的看法。他也經常將在他的小說裡滲入散文和新詩的句法。可惜只活了47歲。《陸小鳳》系列故事就是金庸親自邀請他為旗下的《明報》撰寫,金庸其後封筆,頗有世代傳承的意味。

      刪除
    5. 多谢Ch Liu介绍如何欣赏和细味另一武俠小說高手古龙作文。

      刪除
  5. “解釋了非常之多英國藝文界的朋友”是結識了非常之多英國藝文界的朋友之筆誤,見諒!

    回覆刪除
  6. 啊!現在不只是“詩碑”了,劍橋國王學院今年8月更擴建了一個中式花園去紀念這位詩人。希望查先生不會是生氣導致病情惡化就好了!
    英国剑桥大学建中式花园纪念徐志摩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18-08/12/c_1123257055.htm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人说作家苦無創作源泉,爱把身边所知的人套在其著作内的角式,並把個性特質放大,可能查生亦是如此,本無它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