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

Keep it simple, stupid (Kiss)

早兩日讀了止凡blog文:


看後硬是好像想回應又唔知怎說,過了兩天看彭博商週時,可能是law of attraction, 咁啱見到幾句話好啱用:

1.「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你仍能保持頭腦清醒,如果你能等待,不要因此厭煩,」


2.「我們這次的一個重要教訓是,投資者真正需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幾個簡單的基本面上,即使被其他人在很長時間裡認為沒有想像力,甚至愚蠢,也是必要的。」

說這兩句話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說時也不是閒談吹水間,是總结和Protégé Partners的十年對賭結果之後。
賭局是巴老以50萬美元作賭注,股神簡單地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對手任擇5支基金中基金FOF,這五隻基金共涵蓋了超過200個對沖基金,並以十年為期。
巴老只隨便用手指指,就想贏一個精挑細選行內最叻的200個頂尖高手基金群?太不專重對手吧!
現實是經過十年標普500指數基金累計收益125.8%,但他的投資對賭對手所持5支基金全軍盡默,表現最好的基金組合累計收益也僅為87.7%,另外4支更不用說了(Protégé Partners在拹意中也要求股神不要說是那我幾支基金)。
筆者選股一直也只用PE, PB Yield和借債比的簡單篩檢工具,然後就長期持有,以往也受過不小「高人」批評為膚淺。

相對一些無法檢正丶 故弄玄虛的大市看升看跌專家文章或言論,筆者這些「膚淺並接近低B」的方法自然很難贏得掌聲,止凡兄接受訪問影片後有類似觀眾的留言,亦是可以想象。
不過股票市場好奇怪,輸贏結果不是憑個人的意志就能改變,就算拜如來佛祖,磨到把咀像鐵,一千萬個like也改不到理性的結果。
在股票市場有一定經歷的老手都知道,市場上最難贏的對手,是像我那位甚麽財務分析也不用但又堅持只以yield高低決定買賣etf的己故台灣朋友Allan兄丶或像止凡兄那些簡單地長期持有幾支食息股丶或像那位日日睇住自己領展商場的Link仔.....等等。
股票市場內的股票其實都放在那裏,不會出現只有甲能買而你不能,也不會只有乙能賣而我不能,就算買賣同一樣的股票,大多數人輸到PK,小部分人卻能做到財務自由,原因不神秘,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在用大多數人的方法,小部分人都在使用小部人的方法。
本來若多數人也不懂的方法,就很難被多數人使用,只有小數人用的又應該會是很困難,但奇就奇在,股票市場中,多數人做的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的,就像黃子華說的鬼上身,小數人用的卻是低B也懂得的「呀媽是女人」方法。



難道真的像股神說,懂的一分鐘就明白。

不懂的,就算像那個和他對賭又有大把信徒供養的財主專家,連幼稚園加減數也不懂,係都要挑戰1減1和1加1數學?*
*是這樣的:超過200個對衝基金所涵蓋的股票面必定非常接近或等同大市,亦即「長期」平均下來的回報會和SP500升跌幅度相同(Beta=1),對衝基金接近大市的回報因要減去高昂的基金費用,所以FOF長期回報也必小於SP500。


33 則留言:

  1. 股市變幻莫測,雖然老散總似要很專業才有辦法生存,但其實簡簡單單,收益反而更好,何必庸人自擾~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雲地兄,簡單的方法,就是最難被打敗,若果打敗不到對手的方法,就使用他的方法,
      但總是有人追求花招,難明。

      刪除
  2. 因為太多人喜歡短時間賺取暴利而不是等時間為自己財富增值,結果願意走simple isbthe best路線的人贏了,走捷徑的人因快得慢。

    回覆刪除
    回覆
    1. June Summer, 正是,10個有9個也是輸在不切實際的貪婪。
      上面股神第一點重點是能有「時間」和耐性等待,能夠等待,就能發揮「簡單」的威力。

      刪除
  3. 能夠長期在股票市場賺錢而經過實踐證明的方法有二:

    一、Graham所開創的Buy-Low–Sell-High Approach,他使用的方法叫做Pricing(定價估值法),持股經常超過100家公司。
    二、John Keynes所開創的Buy-Low and Hold Approach,他使用的方法也是Pricing,持股不超過50家公司,重倉持有的則是幾家公司而已。
    我沒有把Graham在1949年以price was moderate in relation to current earnings and asset value買進GEICO的Buy-Moderate and Hold Approach列入,是因為他只買進一家公司。但他這不同於他原先的Buy-Low–Sell-High Approach而後來被他的得意弟子巴菲特將它結合起Keyens的Buy-Low and Hold Approach進一步結合為Buy-Moderate/Low and Hold Approach。所以說,巴菲特是第三種方法Buy-Moderate/Low and Hold Approach的真正倡議者,並且,獲得的回報是最高的。我還沒能真正想清楚巴菲特所使用的所有Criteria,仍在Graham與Keyens的書籍中奮鬥,希望找出巴菲特對他的前輩所吸收的精華是什麼,他自己開發出的Criteria是那些。我相信Graham的“A Two-Part Appraisal Process”對他的啟發很大。所以有人說巴菲特錯過了Amazon,我給這個說法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巴菲特當初沒能看出Jeff Bezos的能力如此之傑出就有可能,但巴菲特還是沒有錯過他,因為他正在美國醫藥方面跟Jeff Bezos合作。Amazon盈利不穩定、不派息,債務等問題,連我都不感興趣,更不要說巴菲特了!

    回覆刪除
  4. 無論前景多好的公司,你都應該用Graham在他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13章裡的一句話去追問:
    Can the past growth and the presumably good prospects of Emery Air Freight justify a price more than 60 times its recent earnings?

    你把Emery Air Freight換成Amazon的話,它的PE是126.19倍,比60倍還要高2倍!目前的股價是1,593.41USD,只要哪怕是一個小型的股災,如,-25%,Amazon的股價極可能只剩下一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巴老說Amazon is a miracle, if I think something is going to be a miracle I tend not to bet on it.

      但打開報紙財經版,大家都在推如何投資下一個miracle,而非可應負得到和合理回報的容易方法。

      刪除
    2. 我覺得最重要對世界變化/行業/公司既了解程度,好多時一個人能力有限所以會覺得係奇蹟。當以前一部手機時候值一兩萬時候,總有叻既人預測到以後好大機會因為成本下降每人都有手機。但我地普通人會覺得有手機或者之後既智能手機係奇蹟。呢個係每人能力唔同,老實講巴菲特對選科技股優勢唔高,因為佢了解程度唔夠。例如買入apple 主要原因其實唔係因為現金有幾多同埋pe唔算高,而係佢估計呢樣係人地必須品,好多人都一定要用iphone產品之下仲有好大空間。但呢個既假設其實未必。查理講:對於apple其實無咩特大優勢係佢地睇到,人地睇唔到。

      刪除
    3. 有一種投資領域,可能真有高人賺大錢,但這領域的其它人一定是賺錢和進貢給高人,因為超出大市回報的是零和遊戲。
      只有賺取公司賺的錢的方法,才是最容易學和掌握,以蘋果作例子,它公司賺多小錢,小股東只要計下一股價錢,然後除一份就得,成間Berkshire Hathaway公佈的盈利也是用這個方法。還不特止,以賽馬比喻,可以等到隻馬過了終點,出埋派彩才下注。

      刪除
    4. 其實唔係零和,因為有人創造左呢個市場,當某d人買入呢個公司就分享到呢個市場。例如,科網企業創造左大量盈利亦做就左大量富豪,但無人有捐失。分別就在於有邊個人可以非常了解某個企業及市場再配合價值投資呢個人就值得跑勝大市。
      我想講巴菲特唔係呢方面既高人,係最新科技/科網/世界既變化唔係高手。但巴菲特係計算保險企業,銀行,或者簡單少變化企業利用價值投資以及驚人耐心係一流既高手。巴群而家市值過大,資金過多,長期回報好難跑勝大市得多。但因為佢驚人既耐力(現金過千億美元等買平貨)我覺得仲會利用股市波動賺到比大市更高既回報。

      刪除
    5. 我不知股神是否在科技呢方面既高人一等,但他買Apple的價格卻肯定好過很多專家。

      刪除
    6. 要睇下所謂專家既定義,十幾年前都可有大量成交。而且短期成績不可以代表多年之後成績,股市最少要幾十年先可以表面證明一個人係某方面既實力。股神用左幾十年時間證明左佢係某方面能力,如果要再證明係科技方面能力都要幾十年時間,但暫時我從表面分析係無優勢。要分析科技公司我覺得都要了解產品,而且呢樣野會不停變化,某隻公司既變化要係呢方面專家先會容易預測準確。

      刪除
    7. 概然不停變化,過去的經驗就不再是己經變了的明天可用的經驗,就沒有所謂經驗專家了。

      刪除
    8. 岩,所以人要不停學習先應付到世界既改變。經驗好多時候係某D人生道理,例如經驗話我地知短炒賺錢好困難。
      但某部份人對某D事了解的確係比較深,再加上能一定程度基於現在去預感未來既人係會有可能得到更好回報。
      當然呢度講既唔係必然回報,某D專家創業之中都算係行業既最TOP,但最後亦因競爭而失敗,成功既非常有限。
      價值投資者某程度上係講緊對世界既了解,對事情既理解,呢個決定成功既機率。例如:最基本既對財務報表既分析,管理層既分析,呢D都係基本面既了解,之後理解。其實我覺得價值投資既方法會越來越進步,價值分析大師係以後年代會有人超越巴菲特係必然既事。但我唔知道時間係幾耐,價值投資既理念,方法就好似一門學科/運作(物理,數學,跑步)會不停進步。

      刪除
    9. 我希望自己有時間看這天的到臨。

      刪除
  5. 投資只懂看yield,與知道得很深入之後再focus看yield,是兩個層次來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
      但即使是呀甘,也能由膚淺的yield表面層次,學到對yield有神乎其技的感知。

      刪除
  6. Graham所開創的Buy-Low–Sell-High Approach,從不追尋最傑出的公司,一樣能夠輕鬆地賺的到錢,他後來的追隨者也一樣能夠賺得到錢,他在他的The New Speculation in Common Stocks一文中的U型右邊的投機股票,包括美國的Amazon,香港的騰訊,大家都知道是前景非常好的公司,但是,任何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它同時也就是一家投機非常厲害的公司,所以,Graham不認為為臆想的未來前景、臆想的未來盈利支付過高的價格。價值投資主要是依據過去的記錄作為判斷的基準,所以,很少夢想!
    我還沒有在現實世界裡,在投資方面,不管是理論的掌握或實際的實戰經驗,找出一個比巴菲特並肩的人,比他行的人,我更沒有見到過。我倒覺得他會誤導很多人,尤其對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裡的第14章的見解,因為你信了他的話,真的一輩子去買指數基金的話,那你就注定無法在投資成果方面與投資理論方面再向上突破。其實,你只要把Graham那7個準則中的兩個量化準則向下調降,如PE<15與PB<1.5調降為PE<12與PB<1.2,再把第一個準則中的企業年銷售額修改為不能低於50億克朗或港元 (Annual Sales)與企業市值不能低於150億克朗或港元 (Total Assets),然後你照著去選大型穩健的指數成分股公司,你要長線打敗恆指一點兒也不困難,尤其在大跌市時為然!
    這個世界就是很奇怪的,簡單的東西,總有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喜歡把他複雜化,還喜歡搞一些完全沒用的複雜數學去為他們夢想的投資理論塗脂抹粉,唉!Keep it simple, stupid!標題下的真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學習折解問題是人類的優點,但在股市好像卻是缺點,單單簡單指數ETF己跑勝80%的參予者,很值得深思問題所在是什麼。

      刪除
    2. 在瑞典寫blog的年輕價值投資者絕大部分使用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裡第14章的那7個準則選股,並且是長期持有他們選取的投資組合(經常含美國的大公司),通常實現了Buy-Moderate/Low and Hold Approach的,績效甚佳,優於指數的表現。有一些會增加一、兩個額外的準則,如,領導層的誠信與能力,長期ROE高於15%等。我發現香港與台灣根本沒有人使用!他們都有一個特色,很多都為自己訂立了一個初期目標與長遠目標,如,30歲以前投資組合達到第一個一百萬,45歲以後接近財務自由等。我最初學價值投資時,從他們那裡也學到了非常多重要的入門知識,心存感激。
      最近我從暑假第二次讀完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後,設計了一種第三次讀這本書的方法,我分別以保守型的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與成長股投資者三種身份將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這本書再細讀了一次,這三種身份都不能略過的篇章有:《導言》、第1章、第3章,第8章與第20章。我把它們需細讀的篇章分別列出如下:

      一、保守型投資者:
      《導言》、第1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8章,第11章,第13章,第14章與第20章。
      二、進取型投資者:
      《導言》,第1章、第3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15章,第18章與第20章。
      三、成長股投資者:
      《導言》,第1章、第3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11章,第13章,第14章,第20章,Postsript與Appendex 4-The New Speculation in Common Stocks。

      為了要恰當地了解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我把第三種身份閱讀上面篇章做了完整的筆記與評論,以及自己翻譯了一次重要的文獻。直到昨天才整個完成了,今晨再一次閱讀了自己的翻譯、筆記與評論,明晨再複習一次,我就放下來回到John Keynes,厚如磚頭達896頁的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John Maynard Keynes, Vol.12,這次免費借出給我的是Stockholm大學,可使用半年。我在今年上半年曾向Lund大學借到過,也是半年,已經初步整理過裡面的資料、評論與翻譯過其中重要的文獻。
      我對賺錢方法的興趣似乎遠在賺錢本身為高,這與Graham相似,而巴菲特比較厲害的是。二者興趣都極高。我看到巴菲特年青時21,22歲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師從Graham與Dodd時,還未去上課前,已經熟讀了Graham那兩本書,去了紐約後,更尋遍了Graham所有在報章雜誌上的發表過的文章與訪談,任何一篇文章都不錯過,你知道,那個時候是紙質的報章或雜誌,我也是如此,但比他舒服多了,我從不同的Archives下載到他當時讀過與以後Graham仿表過的文章、訪談的PDF檔,根本不用在紐約的圖書館資料室到處找!

      刪除
    3. 若Ch Liu兄也寫一個關於學習價投的blog,分享有關資料,就幸甚了。

      刪除
    4. Graham的這一本書,由於暑假時讀第二次,所以《導言》、第1章、第3章,第8章與第20章這五章已經讀了兩次,接著以“保守型的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與成長股投資者三種身份”又各讀了一次,所以,應該是共讀了5次。事實上則不然,第3章,第8章與第20章這三章,我起碼讀了10次以上。我把第3章Graham的重要意旨寫成一篇長長的文章,題目是:《方法學-如何為市場定價估值?》(Methodology – How to Price The Market?)。讀得懂這一章,基本上就很容易掌握好第8章的市場波動實踐Buy-Low與結合好第20章的安全邊際以及分散化原則有效地管控好風險,而做到了低風險高回報的理想投資。這三章構成了一個嚴緊的價值哲學系統。懂得為市場定價估值,除了清楚認識市場當前的水平-是具吸引力地低,還是具危險地高,抑或僅僅是適中?可據此買進與賣出指數基金ETF來賺錢,進一步是為股票定價估值。Graham的價值投資要領大致上在這三章裡已甚明確,其它的篇章Graham就一直繞著Pricing-Fluctuation-Margin of Safety-Diversicication而展開他的論述。當然了,假如你採取我上述的全新讀法去讀的話,還能讀出許多新東西來!但大體上是萬變不離其宗。

      刪除
    5. “Diversicication”是Diversification之筆誤,見諒!

      刪除
    6. 假如你不能滿足於僅僅閱讀Graham的Security analysis與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這兩本書,而想對Graham的投資哲學座椅全面性的了解的話,那麼,你可以到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The Heilbrunn Center for Graham & Dodd Investing這一個Arkive下載他曾發表過的文章,訪談等方面的文章。那裡還有不少他的弟子,忠實追隨者Walter J. Schloss的資料。我較傾向於對一個大理論家做全面的了解,也許這跟我研究的是哲學有關。因為你不掌握好他思想發展的清晰脈絡,極可能會做出斷章取義的理解,進而自己在談論問題時便極易變成固執堅持自己的主觀的獨斷論點。
      這個Arkive的網址是:
      https://www8.gsb.columbia.edu/valueinvesting/research/schlossarchives/private

      刪除
    7. “而想對Graham的投資哲學座椅全面性的了解的話”是“而想對Graham的投資哲學作一全面性的了解的話”之筆誤,見諒!

      刪除
    8. 非常感謝Ch Liu兄的資料,為想學習的朋友多一條門路。

      刪除
    9. 在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網站上同時可以下載得到一本非常有用的小冊子,是Christopher H. Browne等人編寫的《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我很喜歡這本小冊子的名字,就跟巴黎兄所說的“PE, PB Yield和借債比”一樣,最重要的是,這些準則讓你的投資Work的準則,脫離實實在在的長期數據而太多夢想,最終是在市場中極可能“得隻桔”或虧損,那就是不知道什麼是Work的、什麼是不Work的,那真是浪費青春!
      https://www8.gsb.columbia.edu/sites/valueinvesting/files/files/what_has_worked_all.pdf

      刪除
    10. 多謝Ch Liu兄,這十年就算一些價值投資粉絲基金,也大談特談要似巴老的「偉大企業」,但若你看看他們的低於大市的performance,就要警剔,被動聽的說話吸引前,先要了解個人能力,還是保持簡單和愚蠢的便宜貨最有保証。

      刪除
  7. 這是人性吧。不知足的人比知足的人多。自以為聰明比有自知之明的人多。尤其是係傳媒財演大行的渲染下,總不自知地盲目追求突破。但很多時候反樸歸真可能來得更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說投資最難的也許不是學懂各種知識及技巧,而是克服人性保持心態

      刪除
    2. 股市從來是9分心理,一分技巧,技巧很簡單,心理很困難。
      最要克服是「要做點事」這個心理,投資其實除了幾個基本面之外,沒有什麽多餘的事可做。

      刪除
  8. 正是,我多年投資成绩其實唔好,因玩太多花款,又港股,又美股,又跟人玩下細價股,又option,浪費時間。最近覺得不如多D陪屋企人,做下運動,投資回歸基本步。

    1 如公司係低增長,可持續派息,買入時要有6%息以上。

    2. 如果公司係高增長型,買入時不要比多過15x PE

    時間就是金錢。

    回覆刪除
    回覆
    1. RC兄,
      其實多些時間享受生活真的很重要,
      你的方法又簡單,對手又奈不到你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