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星期二

認識風險

巴黎:

筆者久不久會重溫Ben . Graham 的著作,不知是否老了記憶不好,每次都好像新既一樣,例如最近番看intelligent Investor其中有關風險。
風險和安全的定義若不清楚,會做成思想混亂,例如:

債卷的利息或本金不付或償還,這債卷不安全是非常清晰;
而如果因為一支股長期派息的期望購入一支股票,減息及停支付就是不安全;
股價升跌是正常週期性,買入後低於成本價並非風險,除非被強迫出售才算,比如一組經小心選擇、分析、考察表明會有理想的回報,但幾年間必可能有時會低於成本價,若用大眾風險的定義便出現這組股票既安全又風險的矛盾。

為解決這困惑,風險可以定義:
1.被迫在低價出售的實現損失;
2.公司地位急劇惡化,價值減損,做成原來購入價格過高了;
3.公司地位未改變,只是原購入價過高,要過幾年才能夠補償價值相差。

有了這清晰的定義,任何人也可以應對和減低風險:
1.保持組合最高75%股票,25%債券(定息投資標)比例,防止沒有現金被迫在低於股票成本價賣出;
2.選擇有長期可信賴的業績、派息紀錄,有市場領導地位,產品有壓倒優勢、差異化,財務堅強可支撐若市場急劇改變影響的公司;
3.不要付出價格太多,不要以近年的成績,以防對"成長"過度樂觀,以過去七年平均計算盈利和派息,避免新經濟股票。

這三點其實重點都是小心預計,防止意外。價值投資誘人之處是風險減低,不單不會減小回報而是反增加。

最近內銀股業績良好,筆者慶幸之同時也提醒自己,板塊企業間間業績上升,正說明未來內銀總必然要經過拗手瓜相互力爭之路,最後才形成勝利者,例如筆者的WFC是美國R0A最強的其一銀行,但內銀們現在尚未轉入直路,不易選到王者,所以要特別留意小心,並會適度減少一些競爭力明顯較弱、和派息不穩定的內銀。





2 則留言:

  1. 說起內銀,令我想起內房以及跟內銀多處相似地方,內房板塊在幾年前就開始進入拗手瓜地步。
    現在是戰國時代,打後會進入三國時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