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本年成績除了年頭因為川河大股東要約谷起去到 0.85至組合大幅度跑勝大市,之後就因為大股東增持令川河流通量低於25%要反手減持而逆轉,川河成交一向不大,減持做成股價非常大壓力,組合賬面值不斷下降。
本來農行轉中行的行動後,中行股價曾經一度高過農行4%,耐何自己沒有適時轉股,現在更打回原型。
種種情況令組合即使連同本年大賺的Yumc也不夠貼,跑輸大市,一度也為自己沒有在高位出貨,轉身太慢而非常惆悵。
檢討之後,發現轉身慢是結果而非原因,主因是近期送中事情嚴重影響個人的情緒和分析股票的積極性,準備不夠自然反應遲鈍。
主意已決馬上集中精神出發,每支股票都從頭思考一次,於是在高為44-45元放了大半Yumc,然後沽42.5的put。
數日前KHC換了CFO,人腳應該齊,本應是利好,但股價居然無反應,於是買上行動double注碼。
今天YUMC下跌4%,KHC卻上升2%,心馬上想
一來一回也不小,有冇咁邪,不過回頭想,其實自己做了幾個月明燈都已經好邪啦。
總之買股就是要精神啲,無論周遭發生什麼事 ,除了有關股票的,其他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都要當它不存在,否則就自己攞嚟衰。
“近期送中事情嚴重影響個人的情緒”,相信每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都無法避免!我以前甚少看香港電視,近半年來則每天都在看,但是,我的長期研究工作卻沒有放下來。我最近把恆生指數1964年8月到2019年8月共55年拆開來分段每10年(頭尾不是10年整數)逐一研究。發現恆指最初期60年代的兩次股災-1965年“廣東信託銀行擠提事件”所造成的股災與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所造成的股災,其實應該算作一個大型的股災。它的數據如下:
回覆刪除一、恆指從1965年1月的103.53點下跌至1965年11月的77.95點,跌幅是24.7%。
二、恆指從1965年11月的77.95點反彈向上至1966年2月的85.81點,升幅是10%。
三、恆指從1966年2月的85.81點下跌至1967年8月的58.61點,跌幅是31.7%。
由於恆指在65年至66年中間的反彈只有10%,所以1965年1月的103.53點發展至1967年8月的58.61點應該可以被看成是同一個熊市震盪下跌,也就是說,首先因為“銀行擠提”的經濟事件再加上“暴動”的政治事件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熊市。這等於說,1965年1月的103.53點先下跌了24.7%(銀行擠提),再持續下跌至1967年8月的58.61點,整體跌幅是43.4%。
我的初步結論是把60年代的股災與現在香港的實際情況去比較:
最近香港又出現了中美貿易戰的經濟事件加上社會動盪的政治事件,也許從恆生指數2018年1月26日的33154點歷史最高點(市盈率是18.3倍,股息收益率是1.79%)跌下來恐怕也會超過50%或以上,目前只下跌至25527.85點(2019年9月3日,市盈率是10.13倍,股息收益率是3.85%),跌幅僅僅是23%而已,相信距離這一次的熊市尚遠!60年代的熊市之後迎來了一個大牛市,從1967年8月的58.61點一直上升至1973年3月日的1744.96點(市盈率是101.2倍,股息收益率是1.08%),升幅是2877%,長達5年7個月的牛市,年平均資產增值高達515.3%,真是世間少見的“狂牛”!
但是,我在網上閱讀到的資料1965年1月曾經於某一天出現了120點,遠高於該月的平均數103.53點,那麼,這一個大熊市是首先從120點下跌至1965年11月的77.95點,跌幅是35%,再持續下跌至1967年8月的58.61點,整體的跌幅是51.16%。當然,1965年11月的77.95點與1967年8月的58.61點都是各該月份的平均數,能夠找出實際該兩月份的最低點位則能清晰地知悉當時恆指的實際跌幅。當然了,我更關切的是相應於這些最高點位與最低點位的PE與股息收益率。香港不知道有沒有人認真研究過這些問題?大家似乎只關心個股,而對大盤本身興趣不大!
Ch Liu兄沒有因這些事情影響正常的分析工作,非常難得。
刪除飛鳥兄有研究過大市波浪理論,最近的多次出入都做得不錯。
Ch Liu兄提到恒指"跌下來恐怕也會超過50%或以上"。請問這個數字是怎樣估算出來的?謝謝!
刪除其實一直以來我都非常關心美國的市場的指數基金ETF會發生災難性的泡沫,最近得悉原來Michael Burry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假如他到時在“適當的時間”做空指數基金ETF,我相信S&P 500指數會大跌一半還不止!以下是報章的報導:
回覆刪除大賣空主角:被動型投資出現泡沫 應關注小型價值股
知名小說及同名電影「大賣空」的真實主角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曾在2008年危機前,做空抵押貸款證券而名利雙收。現在,他看到了一個冷門機會,正從他所謂的被動投資「泡沫」裡浮現出來。
貝瑞接受彭博資訊書面採訪時表示:「透過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與指數型基金這類被動式投資的泡沫,以及資產經理人湧向非常大規模企業進行投資,已使得全球較小規模的價值型證券淪為遺孤。」貝瑞的Scion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約3.43億美元的資產。
許多市場觀察人士多年來,已對資金一窩蜂湧入被動式管理基金的現象表達擔憂,但迄今很少人直接稱被動式管理基金是個「泡沫」。6月公布的研究顯示,三家指數型基金管理公司合計管理超過1.8兆美元資產,未來數年可能控制標普500企業所有具投票權股份的三分之一。
投資人擔心,大量資金集中於被動型投資可能會放大股市賣壓,但ETF經理人指出,去年12月的大跌凸顯ETF能禁得起市場震盪。
隨著資金湧入ETF和其他傾向押注大企業的指數追蹤產品,貝瑞表示,在全世界各地、規模較小的價值型股票已被忽視。
在過去的三周中,貝瑞的Scion資產管理公司已揭露在美國與南韓的至少四家小型股企業的大量持股,並且對其中三家採取積極操作。
由於投資者不滿主動型基金高昂的管理費與令人失望的報酬率,主動基金管理公司近年來管理的資金大失血,這一趨勢更促使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預測,在2021年前,指數型基金規模將超越美國主動管理投資基金。這一轉變適逢價值型股票多年來表現不佳,小型股近期表現也不好。
貝瑞表示:「遍地都是機會,但很少有主動型經理人想要利用它 。」
儘管貝瑞最為人所知的操作手法是他的看空押注,但他表示他熱愛針對「被低估、且在被忽視的情況下,進行做多投資。 」貝瑞表示,他在某些情況下會轉向主動型投資操作,是因為「像我這樣追求小型價值股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並不多,而且他還會協助企業提升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貝瑞本月請求影音遊戲廠商GameStop公司與男性服飾零售商Tailored Brands實施庫藏股。兩家公司股價28日分別上漲4.9%與7.6%。Scion資產管理公司近期還加碼南韓兩家小型公司Ezwelfare與貨運卡車、救護車製造商Autech的持股部位。
貝瑞說:「 南韓有很大的潛力 」,理由是南韓擁有技術實力,且教育水準高, 「然而 南韓股票總是很便宜,應該怪罪管理團隊,因為他們沒把股東當成老闆一樣來對待。 」
雖然包括避險基金艾略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創始人辛格(Paul Singer)在內的活躍投資人近期力促南韓企業提高股東報酬,但韓股一直是全世界估值最受壓抑的市場之一。韓股基準的Kospi指數今年以來下跌約5%,而每股標普500指數同期間上漲16%。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017955
謝謝Ch Liu兄的引文,我也在這段時間為組合中的價值股和大市的不同表現非常腦交戰,這文令我對個人的初心更加堅定。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