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投資者最難學懂的,是辦別自己的能力,即是那些令你赚大錢的股票其實你是一無所知,所赚的都是靠運,有一些赚錢是因為真正出現靈光而投中,又那一些是處在兩者之間,就如天快亮又未亮,好像看得很清楚但又可能不肯定。
我們常常在知與不知之間做決定,若有了自知之明,便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的不及,才能進入投資的真正殿堂,不會投你以為會赚但結果是賠錢的投資。
試想想若組合中沒有一支股賠錢拖低,你的成績就會是多麼的好。
上一篇文谈及我的那位天材老細朋友就是那種相信生活中密碼無處不在,他時常中馬,甚至乎中六合彩,他是全球高lQ人士的Mensa會員。我曾有一段非常長的時間覺得有些人就是處在人類演變過程中的未來,例如我那位朋友,自己處在的是過去,天材老細朋友能買中創科是因為他腦袋的轉速和自己是不在同一層次,他能破密碼,我只能在一些低層次丶雜價攤或夜冷店中買便宜貨。
直至上年第三季唔知點解心血來潮,覺得股市跌得咁犀利,市場流動性又出奇地不像過去跌市的停滯而又非常充裕,股市反彈又只集中在科技股,於是就覺得不小企業會買回自己低殘的資產。然後就决定灑錢買入幾支低殘资產股,一支是創新低的香港建設,這支股後來被私有化賺接近一倍,但我並沒有破了密碼的感覺,只是覺得自己好似估中又好似撞棍,並沒有強烈的感覺。
但投資的另一支保利達卻是這麼多年,唯一有破密碼的感覺。
買之前我不認識它丶在很快的一個星期時間就做决定丶買得都算大注丶評估它和九建兩者誰是主力丶了解有関大股東和保利達資產的合作関係丶番看十幾年前的文件印證為何澳門地皮被沒收但公司不用做減值丶了解到大股東會從自己袋賠一筆很大的錢給保利達資產,大到足以整間公司收購下來不用付錢而正常人也會考慮私有化丶最重要是大股東己有行動並連續多日在市場價格一路高一路回購。
這筆投資筆者赚了一倍多,第一次感覺破了密碼。這事令我明白到有一種密碼和天材不是靠腦袋轉速,而是靠勤力牛讀文件。
過去個人也試過很多次讀了很多文件之後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又有時候根本來不及讀股價己在很短時間就大升。是因為閱讀外還要多一個要人心惶惶的重要條件結合,這件事才能完美。若沒有像上年大跌市的人心虛怯,令市場中人沒有跟入這個如此明顯的密碼,我就沒有一星期多的時間在低位買入的機會。
大家或許不知,那個大空頭Michael Burry在上年大跌市時候以Margin形式狂買科技股,事後看因為病毒格離人與人接觸,能夠支援網上工作的科企定必是受益者,為何其它人戇居居時候他卻能破密碼。或者Michael的lQ真的很高,但他的獲勝主要是因為他:
1.閱讀大量文件去印證他觀察到是可能機會的數字;
2.不受市場情緒影響。
多數人都想知道都會是那些股能上升的原因,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是:
**某人"能知道"的能力從何而來的原因**
我們每天都收到不同媒體或股評人給予的投資建議,多是很片面解釋,都屬於前者,例如某企業下年接到幾多單呀丶今年赚幾多呀,這兩年如何爆單呀,好消息一串串才能配合股價上升,若報導一條這間廠的最新世代機器"被延期兩年"好像看淡的消息就會顯得報導者愚笨。
所以社交媒體的算式讓人們只聽到自己的回聲,好的時候只會更好,壞的時間更加壞。
有研究說社交媒體的叠加效益算式會令人痴線。筆者觀察沉醉這些媒體的人都有一個特點,是當一些問題去到關鍵時,人們都不會虛心多角度尋求事實而是以同一社交群的"個人價值觀"行先,彷彿問題的答案和個人價值觀很有関連,或加上"價值"二字的個人觀就很有價值,但顯然對尋找事實與精明投資是不能有任何幫忙,相反,大量的多角度閱讀卻能讓你保持客觀和理性,才能幫助你"能知道"的能力。
Michael Burry有亞斯伯加社交恐懼症,他應有很多時間閱讀,我那位天材老細朋友到今天仍然是獨身,他也有很多時間閱讀,芒格也說要多閱讀去涉獵多方面的知識,這幾個人都不怕跌市。
多角度的閱讀,在市場恐懼時出手,或者就是能讓一些lQ平平,成為看起來像個"能知道"破解密碼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