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6日星期二

百騙百信(一)

之前看網上短片,有個顧客在结帳時用支筆在一張白紙上寫上$2000給侍應,這是一個爛gag短片,世界那有人會傻到接受這張假銀纸?




不過若把這笑片改一改,则肯定1千個有999個人會信。

例如不用手寫而是改為印,政府印1萬9千億美元派街坊,人人就會笑住信,每個人也不會問錢從那裡來,最終是誰得益。

貨物交換中介
是這樣的,盆古初開個世界是不需要錢,但人人照樣不會餓死和有地方居住,錢的發明純粹是作為物品交換的中介媒體。

那時是以金或銀作為中介货幣去交換货品,你養的那隻牛會先交換成兩磅金,然後用這兩磅金你就可去交換其它相同"等值"的货品,等值关係大概是劳力時間的关係,比如揼一個月的石仔的產出丶耕一個月田的產出和掘兩磅金是相同等值勞力的付出。

以金銀货幣這方法大大增加货物货主互相可交換到各取受需的可能性。

你會說:鬼唔知你呀媽係女人咩!

是的,明白呀媽是女人才能進入资本主義最"神聖"的部份:

货幣供應量和货物價格関係
物主可以在換出一件货物時獲一舊金,之後這個新金主又換回另一货物,後又再把這货物向另一不同金主換另一舊金…..若一件一件排隊方法換货物,即使冚世界有九百幾件货品,市面上只需要一舊金也足夠一個接一個地充當九百幾個货主的货品交易的中介货幣。

但若冚世界9百幾件物品在同一時間交換,就一定同時要有九百幾舊金的货幣量才足夠充當交換媒介,若果此時市面只有三幾舊金的货幣,市場又不能直接以物換物而一定要先交換成货幣的話,咁金货幣就會被搶高,其它各種物品即使用以物換物的比例仍然和以前不變,但相對金货幣來說就"好似"跌了價格,反之市場流動的金货幣多了,其它货物相對金货幣的交換值就"好似"升了。

你又會說:鬼唔知你老豆係男人。

货幣理論
是的,只要識得分男人和女人,就應該明白大名鼎鼎的货幣理論:     P=VM

P=縂货物平均價格
V=同一時間,货物在市場的交換縂次數
M=货幣的總供應量

即總貨幣供應量多小直接影響市場貨物總價格的高低

拿,用了幾個英文字代表就神秘和高級了許多,若大學的講學教授講得再離地d,讓你不明白就更值錢D,兼且可以說成是某乜乜獎的人的發現,彷彿十九幾個世紀的人的歷史是不存在和白過,不懂得過活。

又明白這種関係就可以控制普通老百姓,令佢地世世為奴,最神奇的是你我他不單不反對還會支持這方法。

是如何做到呢?和買股又有乜関係?下篇再談。











4 則留言:

  1. 中國最早期的通用貨幣應該是貝殼,現代漢字還保留貝字旁而與“價值”有關的字,如:貴、賤、貸、貨、資、貧、財、債、賄、賒、賬、購等。相信在商朝發展出青銅器之前的夏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Ch Liu兄補充,之前也聽過人講清朝時百姓用銅幣,但交稅則要轉為銀。
      內文簡略了,不過無論何種货幣也不能像現代资本主義能夠無限制和輕而易舉增發。

      刪除
  2. P=VM 好像有點不對。
    先假設某貨品每件值一元,此貨品只會在巿場上同時交易一次,貨幣供應亦只有一個一元。
    按此供式,當巿場需要同時交易兩次,每件貨品就變成二元?
    不對,供應只有一個一元,所以每次只能用五角成交,才能同時交易兩次。
    同理,當貨幣供應增加成二元,同時交易一次,則每件貨品該值二元。而同時交易兩次,便變成每個值一元。
    所以,該是P=M/V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假設某貨品每件值一元,此貨品只會在巿場上同時交易一次,貨幣供應亦只有一個一元。
      按此供式,當巿場需要同時交易兩次,每件貨品就變成二元?
      是的,PQ=VM,以股票為例,當市場交易次數小的時候,錢貨幣就會寶貴,需求和供應交換下,股票就不值錢貨幣價格就下跌,反之則上升。方程式比較抽象,數學經濟學家常常嚇我們,用街市檔主想法,把錢想成是另一種貨物,例如金幣代入就明白。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