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四月,很多大型股票馬上會公告業績,筆者預期盈利不會有什麽驚,也不會有什麽喜。基本上十有8,9公司業績都會因人民幣下跌兌換至港幣而下跌,不過市場人士懷疑,內銀的高息會受到挑戰。
以下是筆者的組合:
筆者把組合分爲内部計分和外部計分兩部份,
(1)外部計分卡就是市場價格的變化:
2016年第一季度恆生指數下跌7%,國期下跌9.9%,SP500下跌1.2%,股神BRK上升5.2%,組合的價格其實是跑勝大市,但因爲有Margin關係,所以最終較恒指下跌多0.2%.
組合内較爲特出的是永利和中海油,分別上升19%和11%,IBM上升6.1%,這些都是上年跌得較多的股票,其余全部較年初價下跌。
(2)内部計分卡是用來計算組合内的公司真正的賺錢如何:
筆者把每公司的盈利和派息相對總組合的比例求出組合的總Yield和ROE(黃色部分),Blog友可以看到整個組合按内部計分卡計算是賺很多錢的,例如若組合是一千萬元的話,每年賺錢就是206萬(ROE是20.62%),而派息會是65萬(Yield是6.54%),派息後保留盈利是141萬。如果內銀本年減小派息但賺錢不變,保留就會多了,即左袋的錢放進右袋。
筆者一直非常希望Iphone或Android的app store有類似方法記錄組合的App,如此我就能知道每年夾份做生意的公司賺了多小錢,有多小現金流派給我,保留在公司再爲我賺錢的資金是多小,但可惜全都是以外部記分卡爲主。
其實筆者第一次買股票時也曾經如此記錄,當時純是因爲財務的直覺,覺得計算攤佔組合內公司的盈利是理所當然,但後來市場和群眾把自己改變成衹關注外部計分卡,再不以做生意的角度看待投資股票。
如果有這個app,投資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小生意管得如何,和那些分紅是從那里而來。
巴菲特說,他衹關心内部計分卡,並認爲衹要管好這點和每年也賺錢,股價早晚會反影内在賺錢能力(内在價值)。
筆者也覺得這邏輯合符普通常識,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訓後又回到原先的起點,不過這次頭就再不回了。
興幸這方法在過去8年來,爲我賺到非常好的回報,也從來未想過,每年賺一百萬實際是這麽容易。
P/S:匯賢產業信託調整了重估利潤/虧損。
全港首個價值投資班第7班會在4月份開課, 如果想學全球最成功的價值投資法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