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

洞見書評

有無試過有朋友向你硬推宗教哲學?
筆者就試過,因為我没有宗教信仰,對這些"推銷″很多時都有煩厭感,我並不喜歡那種不要問,祗要信的說教。但偏偏有個要好的朋友就時常跟我說佛偈,每次我都會諗,又來?乜我"好老"嗎?老到是時侯聽佛偈?

談這本書就從"乜我好老嗎"開始吧。

先說為何我願意看這書:1.因為那個是我很要好的朋友,為了迎合他搭到嘴就閱讀另一朋友剛好介紹的這書,2.這本書是初階和以心理學和進化學解釋容易明白,3.多懂一個學問無妨。


是這樣的,說佛偈前先把這幾個"色"丶"相"丶"空"丶"無我"丶"貪丶憎丶痴"常聽到的詞句,把它們像PE, PB ROE, ....去定義。

色=是我們看時物/事情的條件丶本質,要先弄得很清是從我們方向看的時候,例如Gucci很高貴,高貴就是我們賦予它的本質,之前不是說"好老就適合聽佛偈"嗎?這是我個人認為佛偈有一個"適合上年纪的人"的本質,至於它們是否真的有這特質是另一回事,人類給予物品的本質都是帶有感覺的,例如花香的,杯子漂亮或破的,名貴或殘衣服…,一個事物有很多本質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這物的"相"

作者說我們給事物的本質的原因是我們求生存,對能讓我們加強生存的事物會感覺到快樂,希望接近,並越多越好(貪),對會害到生存的會討厭和遠離(憎)。所以我們是需要賦予事物的本質去區分,然後才能有之後個人的行動和選擇,我們給那些事物的"本質"是否真的能令我們成長得好,從而快樂,又或避了的是否原來對我們生存有幫助的則是另一回事。

筆者一直很喜愛甜食(有誰會不喜愛?),當我學懂過多的甜食對身體不好時就有一個疑問,為何我們懂事後明知對成長無益仍不能抗拒,且有些人甚至食瓜,我們的"自然選擇"的機制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以為自己理性,比如先看標籤顯示的糖指數,是人造還是有機....性價比,以為自己拿得起放得下。但作者說最後我們還是要把這個理性的報告交給了內心的那些感性法官判決,我們心裏有7個感性(7宗罪?)的法官,有時一個在席,有時幾個,所以你研究了PE,PB, ROE...理性顯示都說不值的股票,最後仍然需要交給其中的一個感性的法官,在大升市時由有貪婪偏向的審,最後決定就是買入。

這可能也是理性的電腦沒法學習到人腦判決的原因:因為人腦以感性判決。
人的決定並非是以他以為的理性作出的,所以並沒有理性自由選擇的我的存在(無我),作者說"自然選擇"並不需要理性,是上面早為我們設計好,只需要成長和生存。

你要認識身體就是這樣設計,要放下你以為能理性管控自己的想法,我們聽從內心的7個法官的判決,你無法要求就某件事應由那位法官主審,他們都是神出鬼沒並互相爭席位,而你卻並沒有一次自主判斷的時刻。

這樣說並不表示這些法官判那些事能有益於你的成長會錯,在原始年代,搵食物困難,有得食便要食多些丶儲多些,偏向貪食的法官的決定會幫助你生存,在陌生生物甚至同類都會對你構成威脅,避之除之的本能反應是生存的必需,那管最後殺錯,所以偏向容易怒加強博鬥能力法官的判斷對你有益。

但我們進化得太慢,又或社會進化得太快,商人制造了人造糖就是要騙倒你那個貪食的法官,最不幸是生物進化其中一個特色是下一次需要獲得的份量必須高於上一次才能獲相同的快樂,於是會成癮和出事,苦惱就出現,貪也可以適合生活上的物品,比如不斷追求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物。

如果那個你追求或避開的事物,果真是真對你成長有幫助或害,我們的自然選擇就是對,是真實的,但若結果不是如此,錯誤地理解事物本質,追自己不能或不應(對成長沒有實質幫助)獲的東西,避自己不應/能避的東西,就是幻覺,你的身體的應對就是"痴",痴是苦的根源。

作者說冥想是一個減苦的方法,在冥想期間,嘗試以一種第三者增加距離感的方式去觀察這種苦的感覺,不再把那感覺當是你的專屬,感覺就會輕很多,甚至消失,思考你給那個產生這求之不得(貪)和揮之不去(憎)的那個事物,你強加了什麼本質在她身上?那個Gucci 袋是名貴丶限量和給你自信? 但你的生命因而多活幾年?還是令你為這個月入不敷支而煩惱? 如果你不給它這些本質(色),它真實的組成就只是幾塊布,它的本質本來就是空,色相都是我們給它的。

你見到厨房有蟲蟻就要殺牠死(憎),你把"害蟲"這個本質(色)加在這些生物上就如牠們見到你走都走唔切一樣,你的特質在牠們的腦子裡就是見牠們同類就殺的怪物(相),想深一層,我們和牠們的自然反應其實都同樣屬於低級的,小強逃走是有必要,因為你有拖鞋和無厘頭憎恨的低等的思想,但你殺死牠們是完全沒有必要。

只要你仍是把色即是空,有"無我"的想法,你才能有機會在七位法官中奪回些小判斷控制權,你可以站在那法官後面看著他用那個錯誤感性去判審,從新理解那些蟲蟻只是揾食,沒有所謂"害不害"本質,而你有九百幾種方法不用殺生和減小與小強見面的機會,你的生活照樣過得快樂。

有趣的地方是作者說今天的世界為何如此就是因為我們加了不同的"本質在不同的東西,如果我們不給本是空的事物(事物並沒有感情的本質),就沒有現在的秩序(空即是色),但就要切記這些色相秩序很多是害慘你和讓你不快樂。

看完這書,突然覺得老友比我聰明得多,也覺得佛陀真的是非比常人,怎麼可能在公元前幾個世界的年代就了解,只是初階佛學的幾個指標詞語的邏輯己經如此嚴謹,而且似科學多過哲學或宗教,再高級的學問就太難以想像了。他就好像經典電影Matrix(強力推薦)裡面,給你一粒紅色和一粒藍色的藥丸選擇,藍的是令你繼續在現在的環境過活,脱不了被擺佈的營營亦亦預制劇情的幻像,紅色的是讓你知道殘浩的現實,由The one 帶領你去尋回自我。

最後是看咁多書,都係想增加選股的洞悉力。這書對買股的幫助是,從新感知個人在每次做股票投資決定時,到底誰個感性法官偷偷坐在我應該坐的審判席上去取代我理性的判斷。

2022年11月15日星期二

在股市輸的都是自己的問题

如果你在這次大跌市輸了錢之後仍然未想得通每一次輸錢,都是因為你自己的問题,你是不屬於股票市場,趕快離開這裡吧。

是這樣的,在股票市場上,總有一批專家在赢錢的時候認為自己獨道眼光,而在輸錢時就會賴他人或其它意外非自己過失。

以一個遊戲的系统去理解股票市場,或會明白股價的升跌,視乎時間的長短,受九百幾個包括你想不到或輕視的因素影嚮,玩這遊戲者精要就是要心思細味和耐心地考慮各個因素的互相影嚮的時間序和情度深淺,並去捕捉當中的升跌起落。

有些因素,比如價值投資人常說的基礎因素,如盈利率丶市場佔有率丶獨門技術丶成本優勢…等,或會較相對另一支基礎因素較差的股票的股價在較長的時間更硬淨,但是它對於其它的因素,例如政府政策,比如打壓等行為,同樣地會受著相同或甚至更大的壓力,就是說在某時間點內,另一種因素比其它包括大部分人認為是重要常識的更重要地主導了股票的價格,甚至是它的存活。

一個想自己越來越精練的股民,求神拜佛想在遊戲系统中學習的就是比别人更一眼關七,看得比别人深和廣,思考得比人刁轉。

只把自己精的和專注的因素認定是天下最正统正路,其它的因素,即使是老千因素,所引致自己的失敗的責任都不歸究是自己範圍內的責任,就是間接潜移默化欺騙自己以後都應該繼續這樣玩下去。

若他是一個基金經理,他就是在欺騙客户,只想表達赢就是他聰明丶輸就是别人奸丶和個地硬,你仍要相信他是有能力。但如果你是他的客户,就要好好思考一個連股票市場24小時ⅹ365都滿佈奸人丶奸公司丶邪惡丶不負責的政府政策的常識都不知道的基金經理,他的技術和擲錢幣的50/50有什麽分别。

或者股神和芒格最叻的地方不是選股,而是知錯丶知道個人的能力,對不知道的和估計不到的他不會投,以為估計到的,但投了以後出現一些超技術因素而輸錢的,就趕快認衰和閉咀。

這就是聰明的股民應該要做的。

這次大跌市真的是像潮退一樣,有些人仍然默默去游,有些之前傳聞高手的卻光脱脱和條條fling。

筆者睇得武俠片多,從未見過两個高手劍客比武後,販陣那個阿支阿左赖地硬,這真的太難睇吧,人都輸了,連個陣都輸埋,點做劍客

葉孤城天外飛仙明明嬴西門吹雪,但都認命求死,咩都冇咩一聲。

PS: 股票方面,利息是股價的地心吸力,供應鏈的破壞也是,前者縮細了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後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直接打擊了利潤,這兩個因素困擾股價,朋友可以計啱條數,真的己經跌到PK過籠的正常股票,即使計埋另一因素政府打壓下仍然超賣的是必須要反彈的。

跌了九成,反彈回一成淨跌八成,你能在賤價入市都會賺一倍,現時最有利的地方是"主軸因素"升息丶供應鏈丶打壓陰影仍存在,攪到最後一個好友也看淡了,找不到一個肯入市的朋友,頂多只是想偷下雞,或反弹減持,即股價仍然會在升完後跌番下來,所以無必要在反彈時心急入市,你大把時間慢慢選,買入估值賤但又不受上面說三個困擾因素影響的正常股,持一兩年,必會豐收。

(又是鄭小秋:P)



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

深度思考法:"第五項修練″書評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己是卅年前,這本書改變了我初踏入社會前十年的思考方法,雖然這種思考方法對理解事情非常有幫助,但移民養專處休不用腦過活了之後的十多年後,筆者又掉進那些人云亦云的日子,回港前也覺自己的腦越來越實,於是的起心肝,像初出茅盧時重新看這類經管書。

如果你現在處於迷茫和十字路口,不知未来世界的發展,不知自己何去何從,你可以试试用这方法思考,看看能否让你看得清楚一点事物本质。

是这样的,我们在学习的商业管理的书都习惯了一种把事情分割成各自獨立不同面的分析法,英文分析(analysis)就是从拉丁文切開而來,比如若一間公司的銷售下降,我们會分析各个客人的往今銷售额、地區、産品、格價…等的變化,如果發覺利润低的、銷售小的就放棄、反之就加強,我们太習慣這種平面的思考模式,大家都以為是必然是這樣。

第五項修煉的作者,peter senge卻指出要看出事物的發展的思考方法剛剛相反,你要有1.整体觀;2.時間動態兩個概念,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整体的系统",晴天的太陽是天氣的系统在運作時的某一階段表徵,身體受傷時的痛苦也是人的身体復原系统的某階段的反應,你從系统整体看,會看到一些以前不留意的東西。

任何系统,都有某些原素,包括輸入和輸出,簡單來說就是因果,因果在平面和系统思考方法所不同是,例如没有動態的平面因果非常直觀,頭痛的原因必定由頭部而來,而在系统内的則會以整個人為一個系统去考慮,某個果可能也是系统内另一個原素的因,某些因會加劇果的發展、某些因會抑制某個果的發展,同時也會考慮因果的時間延迟效應。

试以一個例解释各原素丶時間丶加強和抑制在系统内是如何作用,幾年前因為美国打擊華為芯片的"限日生效"産生了寒蝉效应(因),科技公司爭相加大存庫購買令市場需求突發短時間内上升(果),這種需求(也是因)直接令供应跟不上而芯片價格大升(果),這又成為芯片公司利润大升和公司擴建的因,在另一層面因為耗用計算力的殺手级軟件仍未出現(因),對更先進芯片的手机換代並没有需求導至手机和芯心需求下跌(果),與及之前的芯片庫存仍在消化,同時也因中国基於安全為由大建中低檔芯片生産(三个共因),於是芯片價格因供應上升遠高於需求而大幅下跌(果)......視乎你想思考多深和多廣,系统可以一個連一個不斷延申。

如果得到结论是中国亏本也要做,所以不要掂芯片股,那就想得不够深入,因為有一種系统形態是門槛在累積到跨越前,企業在同一個低價下仍然會蝕大本,直至隨時間延長市場份额越過門槛,又或市場餅被某因素催化大了,行業尚存下來的就因果量增總毛利增足夠超越投入的大筆固定費用由虧轉盈而赚大錢,這種系统形態的例子過去出現在美國頁岩氣的開發出現過,起初天然氣市場的價格根本無法蓋過頁岩氣的開發成本,大部份行業企業都處於虧蝕壯况,後來隨著金融海啸後中国复苏市場需求上升(價格上升),伴隨因為前期大量投入令開採技術突破(成本下降),行業迎來一片紅利。

另一個例子是很多想得简單的人總會評擊中国在鐵路上投入的资金是無利可圖,但玩過sim city遊戲的人會明白城市建設是一個整體系统,當中的道路、公共設施、工業、人口…等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果,沒有道路交通建設,就没有工業發展人囗增多的税收和其它的收入來源,它们各自都是整体發展的相互加強或催化劑,但收入卻可能表徵地只集中其中在某中的某個领域佔據,這常常做成没有系统思考的人認為只需要專集中在高利润行業的想法,但后者不可能让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當然選搭順風車股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系统深層思考的因素中,隨了因、果丶時間外,競爭者丶合作者丶影响者的舉動也必须要谨慎考慮。

任何事物包括一朶花丶政治事件丶股票分析丶朋友的聚與散…丶移民丶制度丶甚至某支股票丶板塊丶新能源的發展等等,都可以用系统思考方法,因為它们各自的確都是一个系统。

總結是系统思考法會比平面分析更能知道事物遠因和未来發展(時間轴),同时又能更深和更廣(不同層面交替的加強和抑制因果的相互影响)。

関於系统思考方法,除了Peter Senge的第五项修練,也有另外幾本書值得推介,都是非常舊的書,一本叫goal, 另一本叫"its not luck", 作者是以色列物理學家Goldratt寫的商業小說,以說故事的小說方式能讓讀者輕鬆地掌握系统思考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唔夠喉可睇多他的另一本叫Critical Chain的小說,書如其命,教你在千頭萬绪因果交纏的系统内找出一條Critical Chain,然後施最小的力,獲得最大的成果,這方法後來被廣泛發展成為Constraints management,某年也被幾個後生仔引入這套方法到地鐵,去增加毎小時的列車出行數量增加入息,筆者多年來都是Goldratt的系统思考法粉絲並向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