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星期二

你根本学不到股神,别发白日梦。

很多朋友包括從前的笔者都中了股神說的"以合理价格购入伟大企业"的毒。

筆者走過了冤枉路,今天已經不相信這一套,寧永遠堅守以低價買入不錯的股票的策略 ,事實上股神亦都是用呢一套,只不過,你以為他所說嘅合理價就是不低的價錢而已。

如果股神用不低的價錢買入一支股,成功率和普通人没分别,IBM就是最好的例子,就算笔者以120+的低价买入持有幾年,也只是赚雞碎咁多, 股神用160元有多的價錢買入多年, 你可以想像合理價有什麼安全?

笔者不排除伟大企业,并认为股神的选好股能力屬於高水平,但市场也有很多朋友同样是高水平,高水平不是他长胜的关键。

因为股票公司始终不是股神管,就算可以管,一支企业每天的事情已经令人吃不消,如果稍為有什麼意外的事情发生, 股神24小時也不夠用 ,更不要說持有多支分散的股票,每一支都要管。

因此所谓買股票要像做生意, 只是說持有时的心態上像做生意而不是短期的投机,但股票肯定是买来卖,而非實際像做生意般管理,就算发生逆轉也一直持有。

現今的商業劇烈競爭中,早已不存在永遠的偉大企業, 所謂偉大企業,其實都只不過是在某一段時間而已, 如果不懂得在高價時候趁機會把他賣出,轉換到一些低價的股票,等到伟大变得不太伟大时才後知後覺, 则只會和个人组合回报作對。

又股神買出股票的時候,要用现金繳交很重的資本增值稅,而阁下投資香港股票是不用的,所以你唔同佢,高价就要卖,卖了可以再在以后低价买回,这也算入长期持有。

网上有朋友说股神买卡夫仍赚了好几倍,以证明投资伟大企业是有效的。

這也要看你是不是做股神的對家。

多年前笔者做過股神對家,海啸年间,股神购入大量的美国银行优先股,并获大量的低价普通股认股证,当时笔者是BOA的小股东。

股神是一直以这种輸就你輸,贏就他要贏多你贏少的投资法,  但我们不能怪股神,只能怪那些魯莽的管理層盲目擴充,令公司陷入危機,制造股神有利可圖的机会,股票市場就是這樣運作的。

笔者在whatsapp討論組内也提過股神過去是用这套方法,但这次的卡夫事件若没数字还是不够說服力,所以笔者就发掘一下有关资料,并且以Ben Graham 在"證券分析"一書相似的拆分方法分析。

虽然是几年前的事,但從亨氏茄汁與及卡夫食品兩次交易数字,发现股神仍是吃盡所投資的股票股東的利益,當然股神對Berkshire Hathaway股东仍是非常公平的。

我也再说一篇,股票市场就是这样的。

看過数字後更肯定了股神的所谓合理价, 只是Ben Graham的低殘价格的漂亮包裝代名詞,而最难得的是,最近卡夫的大跌,令股神以受害者模樣說,收购卡夫付高了,是的亨氏茄汁 付出了高價收購卡夫。

但股神可没有说,卡夫食品付出更高價收購亨氏茄汁。(技术上合拼就是你收购我,我收购你,所以你可以付出天价收购和忽悠对方,因为多数人只看到眼前利润,而不看另一方面他其实付出比较天价更高收购你公司)

食了人家只車仍可以这样講, 不得不佩服他。

笔者不打算说服仍相信用合理价买入伟大企业的朋友, 所以不会在这处貼出有关的数字分析,但對價值投資班的朋友还是有点义务,因此会把有关的计算,貼在我的FB价值投资班的朋友祖别内,如果你是舊同學,之前未有加入facebook旧同学群組又想看有關的分析,可以用你的久电话号whatsapp我。

如果你對加入笔者FB价值投资同学组有兴趣,可以按这: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om/2017/06/blog-post_11.html?m=1

是这样的.....
..........一切要從2013年頭股神出價說起,以當時的市價加19%的溢價收購亨氏茄汁, 当年出价是後者5年的平均PE16.5倍............ .

46 則留言:

  1. 其實我也是一直用懷疑的態度看各類投資理財的書,包括巴菲特著作。

    低買高賣始終是投資股票的正常操作,合理持有至高價賣出也是合理的,而不是永久持有。

    香港買賣股票并無稅,因此這一點已經不同於大部分美國作者的論點環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看书通常都要查证作者的组合回报。
      很多书在一个星期後已经經不起考驗。
      股神和Ben Graham不同,Ben Graham好像對钱没有很大兴趣,同时他方法又真的行, 所以佢就不吝惜講真話, 股神因为仍在市场,所以就不会自揭底牌,輕度的忽悠我們是無可厚非, 心照不宣。
      他的资金层次要投资伟大企业也是需要的,但一般散户资金多极也只是一亿几千万,就有更多好的选择。
      至于其余的作者,多在开始时候认真,后来就只能停在說话,就好像雪球一样,无论球友說得多有道理,只要拿出组合一看,就知道說者自己都實踐不到。

      刪除
  2. 畢竟每個人的背景和能力也不一樣,所以盲目跟隨他人所有的理念,是一樣很危險的事。我比較貪心,發現好的地方時,就從這裏學一點、那裏學一點。輕鬆自在,不用受太多規限。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云地兄說得非常對,股票市场太多道听途说盲目者,能够把活學活用方法的重点而非表面的形式 才是至為重要。

      刪除
  3. 或许要重複是,我對股神公正地對待$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股东是十分尊敬的,但對BRK仁慈, 就要對被收購的公司殘忍,股票市场就是这样运作。

    回覆刪除
  4. 我認為股神之所以是股神,除了心態及眼光等等因素之外,運氣(機遇)也是十分重要

    為何說運氣(機遇)?因為他成長於美國,一個近代史上經濟及科技進步快速的國家,他的財富/投資成績,自然也受惠與國家一起成長,如果股神是在俄羅斯/中國/非洲,恐怕即使有好眼光也沒有用武之地

    又,我認為,股市是一種資本主義、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產物,所以才有美股長升長有的結果,但看看內地A股,中國既非完全自由,亦非單純的資本主義,行的更是計畫經濟;今日政策鼓勵股市上升,明日要壓制上升,所以出來的股市,運行的模式完全與美國的不同,君不見西方股神Anthony Bolton在中國老貓燒鬚,晚節不保而黯然離場?如果巴菲特生於中國,誰敢肯定他可以是股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个人不太相信高卖低买在中国行不通。
      Anthony Bolton,Seth Klarman, ...等等高手,谈的都很有道理,但實踐則是兩回事 這是關於他個人的能力問題。

      例如Anthony Bolton有買中國南車,但為何不能夠令他的基金賺錢呢?这是配置和高買低賣的實踐的問題, chan兄把他个人能力推到一個市場或一個國家,我认为反而会令自己错失投资机会。

      又芒格已经多次說中國市場的好股价值仍被嚴重低估。

      *我明白Chan兄對中国市场不成熟和監管凌亂 的不滿,但这也正是能够低价买到好股的主要原因。

      刪除
  5. 絕對認同股票不應永久持有~~~~~~~~~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一支股票的内在价值提升,快過股价的上升速度,仍然是可以长期持有,但这样的股票,又或市场癲起上嚟股票可以被炒高的价格, 真的能令长期持有而不放手的机会不太多。

      刪除
  6. 其實上篇留言巴黎兄的合理價一談令小弟很有感覺,因為對著Graham的法則小弟覺得較容掌握,也覺得自己未有功力知道合理價在何,所以還是盡可能在較安全的價位買入,而每次買入,小弟都不敢買一注把所有壓上,期望他會繼續跌,跌得越深,買得越深,分幾注買。
    這有一個好處,兩年裡,我的投資組合最差時,也沒有負多過3%。
    但不好處卻是我最多也只投放了可用資金的50%資金到股票上收息,(雖然預期今年所投入了的資金有100萬並派息有6厘回報,即6萬左右),但卻有100萬的現金在閒放著,雖然也有mortgage link的2厘3利息,但慢慢我便很自然地跟著自己的資金比例而去買入。
    這是我從智慧型投資人一書中的50:50股票與債券比例,變成自己的50:50股票與現金比例。
    在現市況,我也不懂是算高還是低,有些股票是偏貴,但有些股票仍覺得不算太貴,在估不到或沒有明顯的市旺或市淡時,小弟這50:50或最多25:75的方法,感覺是很不錯,或不知巴黎兄有可建議可以改進。
    而當然小弟也希望惡補一下看書如証券分析,同是在學習選股和嘗鮮中。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已经走出这个50/50或25/75的迷思,这是多谢Ch Liu介紹凱恩斯的投资法中感悟,Keynes甚至一直长期以Margin10-20%(股神也是,他的margin就是保险公司浮存金)。
      问题不是50/50,25/75,而是组合每年带给你的股息和债息现金流收入是多少,如果是接近你的年支出1倍,另你又有穩定工作收入,100%甚至120%持股(尤其是指数基金)也是冇問題的。
      股價价格稱得上高是因為它帶給你的入息相對低,若果盲目地賣出一支高股价的股票,然後转持有没有收入的現金,而不是另一只更高收入和低价的股票, 不是更不合理嗎?
      相反,如果市场已经瘋癲到找不到一支合理收入的股票, 就根本連一支股票也不應持有。

      刪除
    2. 謝謝巴黎兄,這跳出50/50、25/75迷思的確很衝擊小弟此刻的思維。
      也開始想起一些blog友為何能持股有9成以上,甚至想起一些印銀紙、負現金理論或借貸的好處。
      現在自己持股所帶來的利息其實不低,只是如現在買入或再增持,相對當初買入時所帶的利息確實是會低了一點點而已,但也不算低,可能是小弟還未能跳出安全邊際的迷思,因為還很想保留一定的現金,待真的大熊市出現時,可以買得更深,並且使用槓桿的經驗還少,希望慢慢增加經驗。

      巴嚟兄另一點現金流的確也很衝擊小弟思維,但自己心裡還有著可能不好的人性,不知道是不是貪婪,還是渴望跑贏大市的想法殘留著,因此仍期望待熊市時買入時能賺得更深。
      而為了改變這不好的心態,小弟也開始不太在意價格,以月供方式買入煤氣和領展,企圖用這方法來把自己的持股量推向75或更高的比例。

      刪除
    3. AC兄, 不用客气。
      投资千万不要勉强自己,也急不来,
      最好的方法仍是自己觉得舒服和配合个人性格的那个。
      关注熊市或熊股并没有错,重要是个人的行动要和计划高度一致,没耐性等或等到了又不出手都是学习投资最大的挑战,这對任何人都不容易,希望和AC兄共勉之。

      刪除
    4. AC兄說:“為了改變這不好的心態,小弟也開始不太在意價格,以月供方式買入煤氣和領展,企圖用這方法來把自己的持股量推向75或更高的比例。”
      我對“月供方式”買入好公司的股票有意見,原因很簡單,因為你違背了投資最重要的準則:Buy-Low,你只做到了Buy-Moderate而已,這與Buy-Low的準則相異!假如你執行Graham的那一套Buy-Low-Sell-High Approach,那你所賺很有限,因為你的平均買進價格決定了你的收益。假如你是採用John Keynes的Approach,你也應該是John Keynes的Buy-Low and Hold Approach而不是Buy-Moderate and Hold!舉你想“月供方式”買入煤氣來說吧!Buy-Moderate這5年的平均買進價格約為12.81港元,上升至2019年2月28日的18.18港元,升幅約為42%。PE約為21倍,Yield約為2.48%。但你嚴格執行Graham或Keynes的Buy-Low的話,你在2016年1月27日的9.95港元買入,它的PE約為16.2倍,Yield約為3.2%,升至18.18港元,收益將是83%。這11年間,你一共有3次Buy-Low煤氣,第一次在2008年10月27日,它從2007年12月6日的高位9.27港元下跌至3.98港元,跌幅是59%!(同期恆指下跌65%)。第二次是2013年5月20日的13.46元下跌至2014年2月10日的9.54港元,跌幅是29%,(同期恆指只下跌11%).第三次就是上一次“大時代”2015年4月13日的12.89港元下跌至2016年1月27日的9.95港元,跌幅是23%,(同期恆指只下跌36%!PE7.57倍,Yield4.97%,香港政府Bond Rate是1.34%)假如你以香港政府Bond Rate是1.34%乘2來計算,等於2.68%。買進2800的Yield是4.97%,遠高於2.68%!可行!你使用Buy-Low在2016年1月27日的9.95港元買入,它的Yield約為3.2%,也高於2.68%,可行。但是,你使用Buy-Moderate這5年的平均買進價格約為12.81港元,它相應的Yield只有約為2.48%,不合格!煤氣這10年的平均價格是11.12港元,你在這以上的價格採取“月供方式”策略,恐怕並不理想!
      小小建議。

      刪除
    5. Liu兄,我很同意! 我以前10幾年月供基金, 一來無時間/唔識去投資, 二來平均成本法, 所以高位都無出貨, 一直buy-hold,變成buy moderate,當然最後回報唔太理想, 所以呢兩年轉移買高息股如REITS收息再投資,但越等佢跌就越升,唔買錢放係到又無息收,買左起碼有息,所以貴些都諗住月供買入,但睇完你上面分析月供煤氣不理想, 因價格太貴,即是只可以等佢跌到個yield合理才買嗎?但等又好似會損失了時間值。 另想請教你上面個bond rate點解用乘2來計算呢? 但如其他收息股既Yield高過bond rate乘2,雖然價貴了,還是值得買入作長線收息嗎?
      凡人

      刪除
    6. 凡人兄:煤氣這10年的平均價格是11.12港元,假如你買進價格高於11.12港元,基本上就已經是買貴了。目前香港政府10年期債券的利息是偏低的,大概從2012年以來就沒有超過3%(2000年時整年都超過7%),股票的風險遠高於政府債券,所以一般都把股票的Yield定為遠高過bond rate乘2才值得買進。領展的歷史太短(2007年11月開始),但是,2008年2月4日的19.48港元下跌至2008年10月27日的11.56港元,跌幅也有40.7%之巨。現在它也與煤氣一樣是恆指成份股,分別權重為1.99%與1.79%。大跌市時,市場上每賣出100港元2800盈富基金裡,領展與煤氣就各被賣出接近2港元,MPF裡的香港指數基金也可能被賣出不少。我的意思是,大跌市時,這兩個收息股難免會隨著大市下跌。你只要有足夠的耐性等待那個便宜價格出現的時候才大筆買進,會比你急著採取“月供方式”策略,遠較理想。領展的10年平均價格是41.9港元,你只要不支付高於這個價位買進就不算買貴了。而你在煤氣11.12港元以下與領展41.9港元以下買進(越低越好!),基本上就算是便宜。目前這兩個股票都是偏貴的,我認為不值得採取“月供方式”策略。

      刪除
    7. Liu兄, 多謝賜教! 雖然現在看來領展要到$41.90是看似有點遙遠, 但當然大跌市時就什麼都可能發生, 反而到時就真係要睇自己有幾多實力同膽量去買貨了!
      凡人

      刪除
    8. 謝謝Ch Liu兄,你的小小建議,其實是小弟內心深處的一個經常的想法,月供後,我的確是在持股量方面安心了一點點地慢慢增加著的方法,但內心深處卻有一點不安,就是買入價偏貴,相對我其他股票的買入價原則。
      因此,這從來沒有人對我說的建議,或一直渴望有人給我這建議的小弟,會好好再反思一番,小弟的月供有一點Ch Liu兄說得很中是,小弟失去了一點耐性而著急去以月供方式增加持股量,這絕對是錯誤的,小弟看來也需要反思反思,和想想,我應該怎樣做,暫時可能停一停月供,想清楚再決定。
      太感謝Ch Liu兄了,令小弟有個反思的機會。

      刪除
    9. 在一個長期持續穩步上升的市場,我們在其低點時採用“月供方式”策略,直至指數的Yield從高位下降至其平均值以下時就不再“月供”,甚至在指數的Yield下降至不合理地低時依建倉的倉位比例減持指數基金ETF,可能比只是被動“月供”的收益要高得多。這對一個長期持續穩步上升的股票亦然。我不是反對“月供方式”策略,而是不贊成盲目地採用“月供方式”策略。通常在香港,依我對恆指的研究心得,一般從其低位攀升至高位需時兩年。比如說,我們上一次的低位是2016年2月12日(18319.6點,PE是7.57倍,Yield是4.97%,Bond Rate是1.34% ),一直發展到2018年1月26日(33154點,PE是17.72倍,Yield是2.69%,Bond Rate是2.03%)。在2016年2月12日的同一天,你可以去檢查所有的恆指成份股,你會發現領展的股價是42.95港元(接近其10年平均股價41.9港元),Yield上升至4.26%。但是,同一天,你會發現更多值得買進與持有的公司,如,建行,4.31港元,Yield是8.72%,工行,3.73港元,Yield是8.55%,中銀,2.84港元,Yield是8.35%等。我的意思是,你的閒錢,大部分採用與執行Graham的那一套Buy-Low-Sell-High Approach,小部分採用John Keynes的Buy-Low and Hold Approach買進如港交所,領展,煤氣等一類你認為值得長期持有的公司,這是否在資產累積上更為有效?
      所以,你假如掌握好Price the Market與Price the Stock,在低位時買進指數基金ETF與好股票,不管你是執行Graham或Keynes的Approach,都應該收益是可觀的。重點就是嚴格執行Buy-Low。

      刪除
    10. //我不是反對“月供方式”策略,而是不贊成盲目地採用“月供方式”策略。
      謝謝Ch Liu兄提醒!
      事實上我是看過及明白這點的,我想我經過這次交流會印象深刻了,這個重點,實在是太重要了,再次感謝兩位。🙇🙇

      刪除
    11. //嚴格執行Buy-Low
      🙇🙇

      刪除
    12. AC兄,低价买入是非常重要。

      刪除
    13. AC儲蓄兄,價值投資最根本的原則就是:Buy-Low。主張不要在市場頻繁進出而長線持有優質公司的Keynes也一樣!巴菲特所說的用“fair price”買進“wonderful company”這一主張是對照用“wonderful price”買進“fair company”而作優劣比較之說,不能將之普遍化為“wonderful company”只可能是“fair price”!因為任何一家“wonderful company”都毫無例外地會以wonderful price報價報價,這就考驗投資者的耐性。Keynes也和Graham一樣,只嚴格執行Buy-Low。他在1942年1月28日回覆S.C. Scott的信上談論及Elder Dempster則家好公司時說:
      My purpose is to buy securities where I am satisfied as to assets and ultimate earning power and where the market price seems cheap in relation to these. If I succeed in this, I shall simultaneously have achieved safety-first and capital profits. All stocks and shares go up and down so violently that a safety-first policy is practically certain, if it is successful, to result in capital profits. For when the safety, excellence and cheapness of a share is genernally realised, its price is bound to go up. The Elder Dempster case is a very good example of this.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John Maynard Keynes, Vol. XII, p.82)

      Keynes是長線持有股票學說的奠基人,但我在Keynes的著作裡,只見他極力主張Buy-Low,而從沒有見到過Buy-Low之外的說法。所以,我判斷他的投資進路是Buy-Low and Hold Approach,雖不同於Graham的Buy-Low-Sell-High Approach,但相同的重點就是嚴格執行Buy-Low。

      刪除
  7. 要判斷何時賣出股票不容易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嵐谷子兄,如果股票带给你的收入微不足道,就應該是賣出的時候了。

      刪除
    2. 我想都需要因應行業境況和企業營運情況而判斷企業是否值得再等。

      刪除
    3. 是的,營運能影響入息

      刪除
  8. 尋日剛剛睇完一本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其中兩句寫得好正,
    盲目相信投資市場流傳的必勝致富方法,別人的方法說不定會成投資者的墓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清心兄, 深有同感,。
      我相信大部分人分享个人的投資法都是有誠意的,但我也會查證他的實際回報是否能實踐他所說的,並且会從為什麼他不能實踐他自己的方法角度去思考。

      刪除
  9. 其實巴菲特自己在1970年代之前一直也謹守著他的老師Graham的那一套Buy-Low-Sell-High Approach才賺取到他最初的二、三億美元資產,等到他資產膨脹到一定程度與研究透徹John Keynes的Buy-Low and Hold Approach之後,才有現在的投資模式。他的名句:It's far better to buy a wonderful company at a fair price than a fair company at a wonderful price. 其實他的內心深處永遠都是:It's best to buy a wonderful company at a wonderful price!所以他才會說他每一次遇到股市崩盤時,他每天都跳著Tap Dancing去上班,因為大跌市時很多wonderful companies都以wonderful price報價,而他偏偏就是最多現金在手的投資機構!
    wonderful company有沒有?有的,甚少!我在香港這個市場只找到一家:港交所!而它的wonderful price在這十一年裡只出現過一次:2008年11月24日,52.25港元,PE約9倍,Yield高達約10%!當時還是香港人周文耀先生當行政總裁,和現在有分別嗎?有的。港交所一直都是沒有任何債務的!不止沒有長期債務,連短期債務也沒有!Peter Lynch說得好,一家沒有任何債務的公司就沒有破產的問題!我願意補充:一家沒有破產的問題的公司,ROE長期在20%以上,每年都穩賺,而每年賺到的錢80%分發給股東,這難道不是wonderful company嗎?

    但是我還是只願意學Graham!Graham在The Intellignet Invstor的Postscript裡總結了他與夥伴J. Newman經歷了“慘痛的”經驗後的投資要點有四:
    1, Safe and careful
    2, Combine good profit possibilities with sound value
    3, Avoid overpriced secutity
    4, Diversified portfolio(more than 100 different issues)
    第4點現在可以忽略他的more than 100 different issues而以10至15家公司加上兩個指數基金ETF(2800與3140)便做到了充分的分散化。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還有一支很偉大但不便宜的股票是中華煤氣,年前的投資班上我談及按Ben Graham的定義,派紅股是很好的預兆,因為股數多了,下年度要維持每股盈利就困難,而媒氣能年年發紅股反映管理層對股東有承諾和對增長有信心,我自己不善於增長股並不代表學生不能,投資班著重啓發,有一位同學分析後等了一個好時機就買难,這幾年每年20%複利增長,但他一樣會在高低位走位而非死揸爛揸,另一位也天資聰穎又認真,較我遲了幾星期買入某一支增長股,後來因為管理層開始發認股權證,令我反感而沽出,這同學買的時候己較我低10%+,並且集中重注,組合年回報超過一倍半以上,但近來因一些行業發展改變他也叫沽。
      引用這些例子只想說,任何偉大股票都有一個合理價,投資者要做的就是找一個遠低於它合理價買入,並且在高於合理價買出,一張1000元面鈔的合理價就是10張100元面鈔,若每次都用合理價買股票,那投資者能賺什麼?

      刪除
    2. 謝謝Ch Liu兄,再一次穩定回小弟的心,而一直也很同意這四點。
      尤其是四,因力認真去認識過的公司也只有十數間,而買入的更少,也希望慢慢多元化一些。

      巴黎兄啟發別人實在難得,尤其不是天資聰穎和一直比較保守的小弟。

      刪除
    3. AC兄,不客氣,
      投資保守相對輕率,會更安全。

      刪除
  10. Graham的那一套Buy-Low-Sell-High Approach對一個人的投資初期的資本累計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等到你資本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再慢慢學John Keynes的Buy-Low and Hold Approach也不遲。我結合了二者,但不同於巴菲特的結合方法,而是Buy-Low-Sell-High and Hold Approach。像2800,你嚴格執行Buy-Low,而每一次當恆指攀升到了它的unjustifiable heights時就應該開始減持其持股份額。2018年年初時計算過一次,是29446點。S&P 500指數是2121點。今年還沒空去計算。太忙了,要讀的書太多!最近為了要寫John Keynes投資哲學,正準備自己翻譯他的書信與投資備忘錄,專做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我覺得應該更多人去了解他。事實上,Graham也不好了解,他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列出了三種不同的投資者的身份,分別是:
    一、防禦型的投資者。
    二、積極型的投資者。
    三、成長股的投資者。
    他推薦給我們的是第一種:防禦型的投資者。但他自己實踐的則是積極型的投資者與成長股的投資者。但後者只有一家公司,就是在The Intellignet Invstor的Postscript裡談到的GEICO公司,他自己親自坐鎮公司,絕不假手他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期待未來Ch Liu兄帶來更多凱恩斯的投資哲學。

      刪除
    2. 謝謝Ch Liu兄的分享,師兄超級勤力的,和巴黎兄一樣,為了更好的了解而去親自翻譯研究一些經典,實在是令小弟萬分佩服。🙇
      小弟也開始覺得時間很不夠用,除了先處理家庭事優先外,現正在努力學習Ben Graham的經典,及做筆記,同時大量閱讀很多文章和吸收別人的知識,還有交流和集中主力看巴黎兄的舊文。
      而Graham的書,的確是小弟看過小量的書中,暫時最驚訝和最喜歡的書,不斷翻看篇章和章節也津津有味。

      刪除
    3. AC兄,我對賺錢的理論本身比賺錢的興趣更大,所以,特別勤奮向學。對於John Keynes的投資哲學,一般都被兩本暢銷的英文書所誤導,一本是The Money Game,另一本是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都沒有讀明白Keynes的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第12章,基本上都認為Keynes是一個投機家,香港的林行止先生也是!事實上,投資,假如認真地讀懂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的第3章,第8章與第20章,以及Keynes上書的第12章The State of Long-Term Expectation,賺錢便變得容易得多。這4章充滿著深湛的智慧。

      刪除
    4. 林行止先生在2015年12月03日在《信報專欄》有一篇《有規有矩計算風險 短線至上利在其中》上說:
      “凱恩斯不僅自己發財,他負責劍大英皇書院的校產基金(The Chest)亦有可觀的增長,這些事實,知之者不少,惟他的投機秘訣與心得,則向來甚少人提及。”這篇文章極力宣揚凱恩斯是一位偉大的投機者:
      http://pigchu81.blogspot.se/2015/12/blog-post.html

      刪除
  11. 其實呢個我覺得關係到如何去理解合理價買入偉大企業。因為股神資本越來越大,比較低買入大量低估值垃圾股去管理好大量企業從而提高估值。合理價買入偉大企業係非常適合巴群當資本越來越大時。如果無呢個理念唔會有今日巴群。然而咩叫偉大企業,咩叫合理估值呢D根本係相對抽象,好多時候9成9都唔係偉大企業又或者價錢不算合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去看和找寻交易的细节,
      就完全明白股神的"合理价"就是打5,6折,
      并不抽象。

      刪除
  12. 我覺得股神回報之所以甘高原因有:
    1.本身計算天份
    2.在美國
    3.心理質素極高
    4.極有耐性
    5.投資時間極長(命長+早投資)
    6.保險行業極有利
    大家誤區: 我覺得股神選股能力唔算極強,只係時機把握得好,有大量現金經常股災買入好股(不是最好的股)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个人的发现是:

      主要要因:

      浮存金提供的孖展。

      刪除
  13. 要有高回報必定要先行股災大趺,股神都覺得而家市況好難有平貨。而家買貨根本上唔會有超水準回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和你的看法有些不同

      以买楼作比喻:
      楼災时,我们有机会用600呎換一千呎
      樓市瘋狂時, 我們也有機會用600呎換一千呎
      亨氏茄汁合併卡夫食品, 就是用600呎換一千呎
      無論牛市熊市都能提升回报。

      刪除
  14. 巴黎sir 請問你意思係咪放棄買入股票等收息既想法?
    FOFO

    回覆刪除
    回覆
    1. FOFO,绝对不是,600比1000尺是内在价值,
      若果大家都是7%yield,A是PE是7倍,B是10倍,其它指标都是一样,那就买A。
      在等候A股息时有C公司的PE等指标又是一样,但Yield是8%,那就选C,用流行說法就是"股息+"。

      刪除